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关照整体,读故事师:今天,盛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民间故事,题目叫作——生:(齐答)文成公主进藏。师:这个故事,我不说什么,同学们先自己快速地读,读完之后,你要梳理一下:题目说文成公主进藏,那从课文的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呢?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完后再梳理信息。打开书,快速地读这个故事,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看同学们读得都差不多了。这个故事读下来,故事的内容读得懂吗?  相似文献   

2.
师 :(板书 :“记一位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同学们 ,看了这个作文题目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生 :要反映这个同学的优秀品质。生 :为什么他没上光荣榜 ?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成后 ,一定很有意思。生 :为什么不写上光荣榜的同学而要写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呢 ?生 :既然没上光荣榜 ,为什么还要写他呢 ?[评 :引导自谈想法 ,巧妙引入课题。]师 :没上光荣榜的同学 ,他 (她 )身上就没有闪光点了吗 ?就不值得去写吗 ?生 :不一定。“没上光荣榜”的原因多着呢 !师 :同学们 ,能说说有哪些原因吗 ?[评 :连连反问设疑 ,…  相似文献   

3.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生:惩治巫婆。 师:西门豹是用什么妙计惩治巫婆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话,边读边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 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相似文献   

4.
《钓鱼》是一篇阅读课文。上课开始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谁会钓鱼呢?你感到钓鱼有意思吗?”学生争着回答。然后我告诉同学们钓鱼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能医治疾病,有利于健康,我国还成立了钓鱼协会呢!接着我问大家想不想学钓鱼?大家齐声回答:“想!”“今天我向你们介绍一位钓鱼能手——阿成,咱们拜他为师,学习钓鱼方法。请打开书本,默读两遍课文,看看阿成是怎样钓鱼的?看谁能很快地学会阿成的钓鱼方法?”这时,同学们的兴趣极大,精力特别集中,默读了不到十分钟,就纷纷举手,差生也能头头是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课文,我想,大家对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应该有所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的这句话:“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老师思考了一个晚上还是弄不明白,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生:(齐答)好!师:(10分钟后)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老师刚才弄不明白的问题了吗?生1:陈赓明白了小红军说体力比自己强,还要与自己赛跑,说他要等同伴,说他的干粮多,都是假的,他在骗自己。师:你读书真认真,概括能力很强。生2:陈赓明白了小红军是活活累死、饿死的。生3:陈赓明白了小红军之所以要骗自己,…  相似文献   

6.
[案例] 师:请同学们自由结伴,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读了对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  相似文献   

7.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8.
生:每次考试前,我都担心会把不该做错的题目又做错了,更糟糕的是,做错了还不知道错在哪儿,你有什么好办法教教我吧。师:这个问题好解决,我教你一个秘方,概括起来就两个字———检验。生:如何检验呢?师:我先教你第一种:常识法检验。先问你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身高160cm,爸爸比妈妈高0.1m,小明的爸爸身高是多少?生:这个问题太简单了,160.1m。师:啊,他是妖怪呀!生:你怎么说他是妖怪呢?师:你想,小明的爸爸身高160.1m,那不是妖怪是什么?生:哦,我把单位搞错了,应是1.70m或170cm。师:对,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生:我知道了,一些应用性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先运用常识性知识加以检验。如汽车的速度不可能为60千米/秒;一年级二班的人数不可能有265人;1斤大白菜的价格不可能是300元,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呢?师:第二种:审美法检验。英国数理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美。数学美主要体现在它的简洁性、统一性、对称性、和谐性上。从审美观点出发,利用数学美的特点可以检查解题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例如:已知a=-2,b=12,则(2a b)(2a-b)(a 2b...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一】选春联师 :同学们请看 ,这里是春节之前街头的一个春联小摊 ,这时你来到了这个小摊 ,你打算为谁选春联?准备选哪一副呢?(学生选春联并说话)生1 :我为爷爷奶奶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这副春联 ,希望爷爷奶奶健康长寿 ,永远幸福。生2 :我为爸爸妈妈选“比翼齐飞百年好 ,志同道合千秋缘”这副春联 ,因为我想让爸爸妈妈永远幸福 ,和和睦睦 ,亲亲热热。(众笑)生3 :我的同桌有些贪玩 ,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所以我为他选“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副春联。师 :那么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3 :(走到同桌前 ,把春联送给他)对他…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苏教版四年级《诚实与信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悟了文本,品味了文字后)师:同学们,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文中的我和小红车的主人未曾谋面,而车主却为什么要一再地感谢我呢?生:因为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地留下了字条。师:那么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字条呢?上面写了些什么呢?(学生快速地把书浏览了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离上课还差2分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生(高兴地齐答):好! 师:我们每天早晨起床,要先穿袜子再穿鞋,晚上睡觉呢? 生(齐答):先脱鞋后脱袜子。 师:某大学生放假回家,先乘火车,再乘汽车,返校呢? 生(笑着齐答):先乘汽车,再乘火车。  相似文献   

12.
由此及彼理解课文师 :老师看到几位同学知错后 ,说话语气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明。生 :“和颜悦色”。师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生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很高兴 ,态度比较和蔼。师 :老师的态度开始是认真的 ,后来“神情变得严肃” ,这时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生 :因为同学们弄清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很高兴 ,所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师 :由此 ,大家想想 ,文中还写了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生 :几个同学师 :好!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 :几个同学一开始是“哈哈大笑” ,后来是“…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师道》2015,(3):28-30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齐):喜欢。师:好,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故事。一艘轮船在伏尔加河上缓慢地行驶着,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打在窗户上,一位老人看着身边似乎已熟睡的母子两个,重重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咕哝着:"上帝呀,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的孩子?阿辽莎才四岁呀,你就剥夺了他父亲的生命。现在连将来可以相依为命的刚出生的弟弟你也不放过。他们母子两个怎么办呢?唉,  相似文献   

14.
一、拜师学艺,细品巧妙语言师:同学们,如果有人侮辱你,或侮辱咱们的国家,你会怎么做?生:我很可能辱骂他,甚至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师:大家说这种方法好不好?为什么?生:不好。因为打骂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彼此的关系更加恶化,矛盾更深。师:打骂的方法不行,该怎么办呢?今天,一位反侮辱专家会教给你一些高招妙招小绝招,他就是遐迩闻名的晏子。现在我们就拜他为师,叫他晏老师如何?师:晏子出使楚国靠什么击败了楚王?生:巧妙的语言。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晏子的话,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好好欣赏一下晏老师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生读)晏子的…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王大叔想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他该怎么围呢?师: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生: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师:猜想一下,他会怎么围?生:用6根栅栏作长,3根栅栏作宽。生:还可以用8根栅栏作长,1根栅栏作宽。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生:要围成一个长方形,就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根据条件,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长和宽的和是9米。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生:我是画出来的。用8根栅栏作长,1根栅栏作宽。师:同学们的想法都有道理。但现在王大叔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我比画,你描述.说说我比的是哪个面积单位? (师比画,生描述) 师: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用来测量面积.  相似文献   

17.
下面就“小数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两次不同的导入,谈谈自己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看法。第一次导入:联系生活,教师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购物中见过小数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生交流购物中标签上的小数)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师:那你买这个文具盒付了多少钱?生:6元5角,也就是6.5元。师:这说明6.50元=6.5元。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二次导入:联系生活,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付的钱数吗?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5角,即6.5元。师:标价6.50元,而…  相似文献   

18.
那天,我走进教室,像往常一样拿起书读了起来。这时我的同桌凑过来悄悄地对我说:“今天要数学考试,快点复习呀。”我对他说:“怎么可能?这个单元刚学完,不可能考试。而且老师说了下个星期才考的呀。”话音刚落,数学老师就走了进来:“今天数学抽测,大家都认真点。”天哪,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同学们都叫了起来:“啊,太突然了吧,没准备好呢!”虽然我什么也没说,但心却扑通扑通跳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呀?我还没复习呢,好些知识都不熟。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97):48-49
<正>笔者最近执教了一节作文课《擦皮鞋》,让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演一演,最后写一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摘选部分实录如下:一、设疑激趣,营造氛围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生1:一双黑皮鞋。生2:上面沾满了泥巴,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双黄皮鞋呢!生3:皮鞋穿成这个样子,看来皮鞋的主人够懒的!师:如果这双鞋是你爸爸或爷爷的,你会想些什么?生1:我爸爸是位医生。前天下大雨,他骑摩托车到很远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导入师 :请同学们看看课桌上植物 ,你认识它吗?生 :认识 ,它叫苋菜。师 :对 ,这种植物的学名叫“马齿苋” ,请同学们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子并动手摸一摸 ,有什么感觉?(学生观察触摸后汇报)生1 :我感到扎手。生2 :我看到叶子边缘有齿 ,摸上去拉人。师 :从这种边缘有齿的植物你能想到哪个故事呢?生 :我想到了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师 :你能具体讲一讲这个故事吗?生 :鲁班有一次上山砍伐木头时被一种植物的叶子划破了腿 ,他回到了家就仿照这种植物的叶子制成了锯。师 :鲁班是一位木匠 ,经常需要砍伐和截断木头 ,在没有锯子之前 ,他感到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