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电影《世界是平的》又叫《服务外包》以热门话题服务外包和爱情、文化为主题,演绎了一场跨文化爱情,也体现了文化差异,文化冲击和文化融合。以该影片为研究对象,运用跨文化适应理论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文化震荡(尤其是文化疲劳和文化距离两方面)和跨文化适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通过剖析男主角陶德.安德森在印度所经历的文化冲击及他所采取的跨文化适应策略,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从文化冲突转向文化融合,从而有效地达成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小城三月》叙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背景下的爱情悲剧,这是一个只关乎翠姨一个人的另类爱情叙事.在看似老套的故事背后,潜隐着新文化霸权意识对翠姨式自由爱情的排斥与扼杀,隐含着对现代文化的质疑;堂哥在这场爱情中表现的怯懦、自私更是现代文化病症的隐喻.这是小说独特的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爱情》系列剧中,赵本山基于其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的影像叙事在建构当代乡村意象的同时,也消解了乡村的文化身份,遭致来自学界及影视界的广泛质疑。本文试从文化身份理论的视角,通过《乡村爱情》系列剧的影像文本分析,解读赵本山通过影像叙事所表达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与其民间文化身份之间的张力,以期对《乡村爱情》系列剧和当前的“雅俗之辩”以及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的文化意识相当浓厚,其中儒家文化、性文化、爱情文化和宗法文化的文本表现十分突出,其文化观念的嵌入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和结构的组织有得有失,却一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灵魂、肌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产生制约的作用上是一致的。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朱、黛对爱情表达的意志取向不同,对理性文化反抗意识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由于她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都以感性存在对抗文化意识,都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取向,因而又表现出很多的相似点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红搂梦》是一部倾注了曹雪芹一生心血的伟大作品。这部煌煌巨著的意义彰显 ,更多的是依赖于大观园的构建及其文化意义的蕴涵。这样一个私人花园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 ,引人注目的恐怕还是宝黛的爱情问题。宝黛爱情完全没有遵循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 ,最终以一个大团圆作结局 ,而是以悲剧终结 ,答案只能在大观园的文化意义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诸侯国和地区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深入分析《国风》中的作品,可以发现各国不同的风俗民情及文化精神。从对《诗经.郑风》的作品题材、人物形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郑人爱情至上、勇于行动、坦然大方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方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作家,她被论者归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已是定论,同时,方方小说中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其市民题材经典作品《风景》中,显现出棚户区生存环境所反映出的棚户区文化特征:痞性文化;在其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等中,折射时代环境对知识分子的文化投影;在其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中,展示出当代商业时代都市和乡村女性所处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环境。初步探讨方方题材各异的小说中的文化意蕴,以便深入认识其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舍巴日》是当代土家族作家孙健忠的一部中篇小说,虽发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独特文化事象和以爱情为线索贯穿一个民族生产生活演进历史的行文结构依然具有很强的当下意义。文章试图从作品的文化事象、结构线索和人物形象这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掘出《舍巴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相似文献   

11.
<正>Jodhaa Akbar is an Indian movie released in 2008.This movie derives from a truly historical event of the Muslim Mughal Emperor named Jalaluddin Muhammad Akbar and his political marriage with a Hindu woman who has different faith with her king husband.It is a true love story with a happy ending.Besides,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上映的电影《庐山恋》和2010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庐山恋2010》,两者虽然名称相同、题材相似,但故事内容上却相去甚远:在爱情模式上,由单纯的两情相悦改变为复杂的三角恋;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从欲说还羞改变为激情狂放;在爱情阻力因素的设置上,由政治因素置换为经济因素,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电影《画皮》打着东方魔幻大片的旗号,借着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皮,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婚姻爱情伦理片,其中引出的“小三”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问世间,情为何物”,陈嘉上导演通过《画皮》完成了他的诠释,本文作者观影后也有了自己的诠释:爱,是浪漫与现实兼具的结合体,缺少任何一方的不完美,就是悲剧。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上映的《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展示了亲情爱情等主题之余,通过不同男性角色的塑造展示了西方父权社会男性权力所指秩序中能指链条的建构和继承关系以及男性权力对女性个体的统治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探讨了《断背山》的亚文化对影片的影响。首先,同性恋禁忌使两位男主人公的爱情成为一种未能实现的梦想,使此故事成为人类共同悲剧的缩影;其次,基于自恋而刻意营造的男同性恋影片一贯具有唯美风格;此外,对男性身体的展现更是独特的影像。  相似文献   

16.
《人鬼情未了》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其最大亮点便是影片紧凑的结构。“过渡场”和“重点场”是依据影片主题与叙事线索而提出的两个概念,通过对影片“过渡场”与“重点场”的分析,可对电影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电影《画皮》的成功与导演陈嘉上的现代性执导理念息息相关,这是以新时代的价值观、爱情观、审美趣味和商业意识对原著进行的创新性改编,将封建志怪小说,改编成了具有现代性内涵的爱情大片。  相似文献   

18.
涂晴 《海外英语》2012,(3):283-284
简·奥斯汀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及同名电影、描述简·奥斯汀生平传记的电影《成为简·奥斯汀》,以及映射出英国贵族宫廷生活的电影《公爵夫人》中出现的乡村舞会场景往往体现出英国人民热情奔放,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乡村舞舞蹈不仅只是英格兰人民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更体现了英国绅士风度、淑女风范和尊崇礼仪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20.
闫慧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16-117
影片《色·戒》以抗日救国的宏大叙事开场,以时代洪流为背景和底色,以身体政治学为焦点,由性到情的生发,叙述了不可能环境中之可能的一场旷世奇恋。表现了复杂、模糊、幽深、微妙的人性人情。李安导演的这部电影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也包含了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拟从分析王佳芝这个艺术形象入手来探讨革命中女性命运的另一面,并从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角度解读该电影中的女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