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社会学的一重要范畴,“家庭”的概念,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内容。历代社会学家对“家庭”下过不少定义。我认为比较确切的说说是,家庭是由个人组成的,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伦理关系维系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所谓家庭的结构就是指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它包括代数结构和人数结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根据各类家庭的特点,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大家庭”、“联合家庭”和“残缺家庭”等类型。家庭的职能是指家庭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般来说家庭固有的职能是进行人口再生产的生育职能,其基本职能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所必须履行的经济职能,此外还有抚老养幼,教育后代等职能。  相似文献   

2.
家庭如同生物一样也有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是从男女双方结婚开始,经历生育、核心家庭阶段、“空巢”家庭阶段到夫妻双方死亡结束。“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家庭中只剩下父辈一代人独自生活,就像小鸟长大后展翅高飞,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鸟一样。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夫妇两人的家庭户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作为“空巢”家庭户。一、农村“空巢”家庭的类型及产生原因“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及价值观念变化的结果。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家庭同一性解构的深层次根源是“伦”的退隐以及关于“伦”的观念的淡化,其直接原因是“理性”对“精神”的僭越.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将家庭成员解构成孤立的原子式个体,家庭成为个别性家庭成员“利益的战场”.应对家庭同一性解构的伦理路径是:以生态哲学的方法,通过中西方伦理资源的互释以及对当前中国伦理关系“新五伦”的把握,以其共同倡导的“伦理性的爱”为切入点,实现家庭伦理关系的生态整合;以精神哲学的方法,揭示“理性”对“精神”的僭越,还原家庭伦理精神而不是理性在家庭伦理观念中的地位,从而在意义世界使家庭真正成为家庭成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天上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家庭。动物家庭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另一种则是“一夫多妻”制家庭。有趣的是,在鸟类中,“一夫一妻”制家庭占92%;而在哺乳动物中,这种家庭仅占5%。大多数哺乳动物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为什么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家庭形式竟会截然不同呢?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近年来动物学家观察和研究了许多动物的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中学的家庭经营专业,有人称之为“万元户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环境,便是农户家庭,因而,在校实习方式以“模拟家庭”为好。一、“模拟家庭”的构成。“模拟家庭”的基本点,是必须建立一个“生态庭院”。按照省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应是小规模、小范围,种、养、加、经、管有机融合的家庭生产经营,建立分散化、小型化、集约化、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家庭生产技术体系。按照这一要求,在校创设的“模拟家庭”包括:1.房  相似文献   

6.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从生到死都难以逾越“家庭”这一魔方的影响与制约。中国是个重视“家庭”而忽视“个人”的国度,是家庭主义价值观念最发达的典型。家庭的兴衰荣辱与每个成员都息息相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有罪株连九族,这种观念必然导致家庭强大的向心力。因此,“家庭”为社会普遍关注,从漫长的封建社会走过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积极”一词包含“正面的;促进发展的”“努力进取的”两重含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普通心理学课程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我们所说的“积极情感”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感激、坚定、自豪,并正面引导学生努力进取、促进其发展的态度体验。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特殊家庭”分为“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笔者本文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分类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增加“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孤儿”以及“家庭结构完整但成员沟通有严重障碍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9.
李超 《家庭教育》2010,(9):34-35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第九条是:“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形成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一、家庭要民主,亲子要平等受封建家长制的影响,现代不少家庭仍是“父为子纲”,还习惯于“一言堂”,习惯于以“家长权威”处理家务。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权威尊严有余,民主平等不足,与《规范》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0.
丁克     
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一定数量结婚后不要孩子的家庭,人们通常管这种家庭才‘丁克’徐庭。丁克是英文“DINK”的译者,意为“双职工而无子女的家庭”。“丁克”现象在欧美、日本等国是很常见的,据统计,美国有一半家庭无子女。“丁克”家庭在我国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缓解了人口的增长。丁克  相似文献   

11.
崔姗 《教育导刊》2010,(1):85-87
“植入式”家教主要是通过家庭的文化环境发挥作用。文章论述了“植入式”家教及家庭文化环境的含义与关系,并且基于家庭文化的三种形式,阐释了建设家庭文化环境,进行“植入式”家教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家庭节”定在每年九月份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举行,连续活动两天,由社区有关方面共同筹划和组织。“家庭节”是家长带孩子轻松愉快地活动的节日。在“家庭节”的前几天就由“义工”(相当于我国的“志愿工作者”)到该社区的各居民点中去送发有关“家庭节”活动的宣传品,并动员和鼓励居民们带领自己的孩子来参加“家庭节”的活动。在“家庭节”活动的这两天,从上午11时至下午4时,参加活动的孩子都由家长领着前来。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开展“塑造天堂新形像”活动,引导更多的家庭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出一大批美好家庭的新形像,促进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杭州市妇联从去年7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评选“百户美好家庭”的活动,几个月来,经过层层发动、评选、推荐出“百户美好家庭”,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十佳美好家庭”,这些家庭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各具特色,事迹感人。今年是“国际家庭年”,我们真切地希  相似文献   

14.
未来家庭究竟是什么样子?们的认识并不统一。西方学者出过“过时论”、“消亡论”、振兴论”、“多元论”、“趋同”等种种看法。其中,对我国影最大的是“过时论”和“多元”。也就是说,一夫一妻制家庭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将是家的多元化模式。一夫一妻制家庭真的“过”了吗?人类家庭史已经告诉们:早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抛了群婚家庭,选择了一夫一妻个体家庭。在悠悠万余年的漫岁月中,虽然社会上陆续出现多种多样的家庭模式,但是人经过世世代代无数次艰难困苦探索和选择,却始终保持着一一女、一夫一妻为组合基础的要模式,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使孩子“站高望远”;诚信教育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使孩子学会“做人”;道德行为习惯教育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使孩子“成人”。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与整个“肌体”息息相关,每个“细胞”和谐了,“肌体”才会和谐。家庭和谐了,社会才有可能和谐。 家庭和谐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父母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孩子成长的状况牵动着父母的心,也直接影响着家庭气氛和谐与否,进而影响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结果表明,75%的“问题儿童”是由“家庭处境不利儿童”演变而来的,因而研究“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特征及其对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本文从“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类型、特征和教育对策方面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母婴世界》2012,(9):110-111
什么是homeschooling? “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一些欧洲国家称之为“家庭教育”(homeeducation)。如今的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9.
“老有所养”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理想.家庭养老是通往这一理想的现实路径。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本文即以内蒙古五原县w村为例,在描述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蜕变的现实困境以及农村家庭内部调适策略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由“反馈模式”转变为“弱反馈模式”;在观念层面,“齐儿防老”正在过渡为“老人自养”。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从“培育”到“陪育”,“家庭生活陪育师”课程让家庭生活陪伴有方向、有保障、有乐趣。这样的课程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方式,也是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