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透视是客观存在的视觉现象.是几代画家对于视觉空间不断探索的产物,我们研究透视的目的是为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用推理性的观察方式去解释视觉艺术。通过艺术表现使自然物象在二维的画面上造成三维的空间氛围来,使绘画从自然的真实上升为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抽象画是以视觉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是运用图像符号主观表达的视觉艺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视觉思维能力,会识图感受,会解读表达,会构绘表现。但现今小学生视觉思维能力薄弱,且抽象画造型语言晦涩难懂,要想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表达,教师需要在作品和学生之间搭建赏析之桥,通过对抽象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优化,帮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感悟抽象画中的独特语言,提高学生视觉思维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培养其创造表现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努力开展有“眼光”的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化观念对视觉过程的作用分析,探讨传统视觉思维方法,可以揭示传统视觉文化结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视觉审美要求,从而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更好的继承、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作品,让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更耀目的登上世界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4.
云南少数民族视觉语言具有原发性、传承性、审美性思维特征,这是受少数民族先民思维影响而产生的.掌握了这种思维特征,能深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对云南视觉艺术进行规律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史前人类的“比类取象”思维能力和对物“象”创造性的再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不但培育出创造汉字的综合能力,还孕育着中国人的创意、创形思维和表现能力,即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界研究“范式”,主要从“教、学”活动本身的角度。选择“思维”的角度,讨论在语言思维之外,另有视觉思维存在,思维方式对学习成效具有根本性意义,视觉思维的价值决定学习的价值,一种基于视觉思维的学习范式——视觉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建立基于视觉学习的模型、意义、实现条件、训练策略、实践与效果评估基础上的学习范式。  相似文献   

7.
杨明彦 《文教资料》2011,(23):97-98
人类用视觉符号来表达感情.用图形或造像储存自己的记忆、知识或精神寄托.中国雕刻艺术及其所映射出来的视觉传达信息更是先辈们努力和探索的延续。本文从我国的雕刻艺术中来探索创作者的视觉艺术思维,用视觉信息探讨的形式进行古今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指出视觉意象(visual image)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对这种"视觉思维"在原子核式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鲁道夫.阿恩海姆关于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里光具有形而上学的意味。光的运用构成西方视觉艺术的基础,在西方艺术发展中,视觉艺术与形而上学在思维模式惊人的相似。西方的现代艺术是一种具有反思性特征的艺术,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对视觉艺术的思维模式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的现代艺术及美学。  相似文献   

10.
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中对视觉文化的定义为:“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索、以视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所以视觉文化不只是视觉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因此,除了传统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戏剧、舞蹈等视觉艺术样式外,摄影、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也是视觉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复旦大学陈思和先生在为张舒予教授的《视觉文化概论》作序时也说到:“摄影、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渗透于日常生活,人类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视觉化和具象化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更使这种视觉经验无所不在。”正因为此,笔者想对“视觉经验之于视觉文化的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合弃了事物的现实形态,把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等抽象的形象,并在它的骨骼和构图章法中提炼出事物的形式美本质。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寻求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可以使艺术工作者掌握美的形式规律,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Public art is not just sculpture and mural painting: it can take the form of stained–glass windows, textile wall–hangings, mosaic pavements and works of art that are not even designed to be long–lasting or permanent. It is found in city squares, and secluded countryside; in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hospitals and the national headquarters of major companies. Public art can now be studied at any level from primary to postgraduate, and because art and its context are so closely related in these settings beyond the gallery, it affords a particularly rich object of analysis for all age groups. What has so far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s the way in which public art is read. An examination of works of art from France and America reveals that visual literacy cannot be seen in isolation, for how we read depends as much on what we bring to our reading as it does on the text or image we seek to understand.  相似文献   

13.
动画是我国现代儿童喜爱的视觉艺术形式。动画不仅给儿童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快乐,同时也为学生的芙术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动画与儿童关术的学习、发展发生了直接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儿童在芙术发展各阶段接受动画的特点、动画在儿童芙术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动画艺术与儿童芙术的教学渠道提供了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塔心理学所涵盖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整体论,动力场论和异质同形说三个方面,通过对其介绍,来解析生活和审美创新活动中的有关问题,可为我们分析与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自然美对美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关学的兴起,对以艺术作为主体的传统美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突出的是自然作为在先的被给予性。自然关对艺术美的突破在于,消除艺术美中主体性的膨胀,回复人与世界原初的肉身交融。自然美对美学的深层启示在于:关是对在先的被给予性的感性确认。  相似文献   

16.
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散见于我国古典的音乐史料和各种文艺作品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欣赏主客体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18.
简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9.
画面细节构成了图画书的艺术肌理,其最重要的艺术面貌正是通过画面细节的呈现而得以完成。图画书构思之巧,在于它要充分运用画面的可视性特征来进行充满奇想和机趣的艺术构思,同时文学灵感与文学语言运用上的创意,也可为图画书带来天然的妙趣。图画书的主题表现是作品价值实现的必然体现。在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彼此呼应、交错,形成一种张力:更简洁、更丰富的叙事可能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