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和研究,并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4)》。课题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主持。本文为该报告的精华版。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推出的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第一次全面从产业角度,对国产纪录片产量、播出量、投资成本、交易规模等市场要素进行产业描述,同时对国外产业政策、纪录片与新媒体、纪录片盈利模式,以及纪录片的院线情况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中国纪录片利好频出,社会关注度空前提升,产业要素逐次凸显,商业模式逐步成型,产业链条逐渐清晰。然而,结构性产业政策依然缺失,系统性产业制度相对滞后,产业集约化进程亟待启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启动仪式、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新征程"这个核心主题,就营运的集约化、产业的多元布局以及政策与制度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28日至31日,"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2008-2009中国电视纪录片盛典在云南腾冲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和云南电视台联合主办.来自中国视协、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五洲传播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Discovery亚洲电视网等全国各级影视机构与节目制作发行公司的负责人、著名制片人、著名编导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近两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纪录片联盟、广西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纪录片合作论坛"2014年2月2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围绕"合作共赢、促进发展"这一主题,分主题演讲、话题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研讨,为我国纪录片今后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坛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部主任石世仑主持。一、主题演讲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中国纪录片联盟秘书长刘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广西电视台台长周文力,青海广播电视台台长周贤安,宁夏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田宝贵,福建广播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于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课题由张同道教授与胡智锋教授主持,于岩、李敏、牛小游、戴清等参与了本文的调研。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纪录片是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几代人潜心研究的学术领域。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的纪录片研究一直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拥有一大批纪录片研究界的权威专家和著名学者,培养了众多纪录片优秀人才,蔚为大观。2010年11月,新建立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立足国家级重点学科新闻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的学科优势,整合政界、业界与学界多方资源,汲取、传承前辈们的文化积淀,以国家高度、学术品格、人文意识为指南,用中国的视角对纪录片及相关领域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赢得过不少国际奖项和赞誉,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本从中国纪录片发展中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纪录片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并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是第一本系统阐述中国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形成和发展的书。本书作者方方录访了许多亲身经历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当事人,到全国各地搜寻了大量相关的文字和形象资料,经多年努力,写成了这部55万字的专著。现从中摘选的,是有关解放区纪录片的重拍解放战争历程内容,以及抗战胜利后争夺东北电影厂机器设备与电影人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2002年5月27日,“纪录片论坛2002——中国纪录片20年(1980-2000)回顾展映暨研讨”活动的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电视纪录片研究者和创作者齐聚一堂,对中国纪录片20年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展开专题讨论。论题包括:中国纪录片20年回顾、20年中国纪录片语言的形态和演变、纪录片的电视栏目化、纪录片的国际化和市场化走向、中国纪录片多元化创作争鸣等,本期将继续选登研讨会的发言摘要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郁婷曾铮 《视听》2016,(11):70-71
虚拟数字技术引入纪录片制作环节以来,在为纪录片带来全新的展现形式的同时,亦引发了关于"真实性"的论争。在数字时代,虚拟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国纪录片的质感与观赏性,以及相应的市场空间。本文着眼于中国数字纪录片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发展优势、应用要求、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这个话题,是比较难讲的一个话题。但是我想也该是到讲这个话题的时候了。~①这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纪录片研究大师何苏六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的确,中国的纪录片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不一样的特征。近些年来,纪录片栏目化的特点显露无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纪录片栏目的问题着手来解决纪录片栏目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纪录片制作中,借用了同际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各种思潮和理论。按照不同时期纪录片制作者对纪录理念的理解以及所指导的实践不同,本文划分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纪录片制播分离继续推进,电视台进一步明确了播出平台的身份,社会资金介入纪录片制作,市场对于纪录片...  相似文献   

15.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吉婕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50-252
纪录片的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配置纪录片生产资源循环。即从选题、资金、拍摄、人员,到后期的播出、发行都利用市场来解决。经过近25年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制作人和优秀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被中国观众逐步接受,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然而,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纪录片制作水平的提升速度。本文意从市场化发展途径选择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纪录片未来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9年研究成果,该报告从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节目、纪录片市场状况、问题与对策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纪录片的商业化和国际化策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中国纪录片的商业化性质和国际化性质的研究,通过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策略,不断促进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中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际间各种较量和竞争日益增强,我国日渐加强对文化的宣传和重视程度。本篇文章简要概括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对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有关改进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文献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纪录片的比较,在分析其所具有的一般价值后,着重论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4年中国纪录片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学术成果发现,在数字时代下纪录片研究不断深入,继续探讨纪录片的内涵、外延、发展与变化等根本问题;同时,跨学科研究日益丰富,理论视角亦呈现出多元参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