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政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旨在通过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在分析大城市城区型、中小城市型、县域型和建制镇型这四类实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产业特点的基础上,从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优化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类型实验区科技计划优化配置的思路,为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提供有关依据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角度分析我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因素。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3个层次共2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可获得有效数据的161家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14—2018年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识别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指标,并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识别影响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新登记注册企业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的主要指标;(2)导致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根本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即制度与结构发展因素;(3)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主要源于技术进步;(4)实验区经济发展协调性总体呈改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实验区协调发展水平较强,可为其他地区的实验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全力推动西藏首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十三五"期间的建设目标与任务。经充分协商,近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与林芝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全面推进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探索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援藏机制,促进西藏首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西藏林芝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快速发展,5月11号上午,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林芝市顺利召开。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长陈传宏主持会议。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赤列旺杰,林芝市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由国家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18个部委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2011年6月,临沧市在成功实施云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国家科技部、  相似文献   

6.
楼宇经济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主体部分,楼宇碳排放已经成为城市碳排放的关键排放源,减少楼宇碳排放,促进楼宇经济的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创建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课题。杭州市下城区作为浙江省首个城区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低碳楼宇(商务楼宇)建设作为实验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被列入《下城区"十二五"低碳城区发展规划》。本文在剖析低碳楼宇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杭州下城区在创建低碳楼宇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及所采取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城市建设低碳楼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麒麟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带动、循环经济促动、城镇建设联动"工程,全面构建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艳华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11-113
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是不断培育发展特色。本文以江门市新会区为例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特色建设的实现路径以及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是麒麟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特色和亮点,实现黑色经济绿色发展是麒麟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目标和追求。结合麒麟区实际,紧紧围绕输入端、转化端、输出端和全过程4条途径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黑色经济绿色发展,全力创建绿色阳光之城,探索出了一条高碳能源城市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起步较晚,如何在充分总结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使其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和样板,成为目前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亟须探索的问题。结合云南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提出了不同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模式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开发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纪之交,本区社会经济必须同时满足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效率与公平、保护环境与维护民族及国家利益、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四大发展目标。作者认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必须遵循“需求、限制、平等”三大原则,确保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三方面呈良性运行和发展;应采取人口有序发展、比较优势资源开发、防御型环境保护、局部区域突破发展和经济社会开放等综合模式,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高原人口与资源、资源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区域与产业等多重关系之间的协调机制,提出了高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产业选择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口因素与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冬  原新 《软科学》2008,22(1):101-104
面对人口激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宜的人口密度、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新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冲突的最佳途径,必将成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地面沉降防治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沿海地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地势低平,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而地面沉降是造成我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导和决定因素。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实现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规划、系统管理、优化开采、人工回灌,走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山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论文深入分析了思维转变、体制改革、政策调控、技术创新、投资优化、财政扶持、转型基金设立、人力资源开发、空间布局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最后的结论为:思维转变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关键,政策、体制、财政投资是保障,人力资源开发是根本,空间布局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是基础。只有同时处理好上述诸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山区资源型经济及时转型,实现山区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规范、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在提取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维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阈值、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可持续能力建设方程、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GDP度量,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和行动,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盖美  赵晓梅  田成诗 《资源科学》2011,33(7):1225-1235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分析选取24项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济带内6个沿海地区近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逐层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丹东、大连为中等偏高等水平;葫芦岛、营口和锦州为中等偏低等水平;盘锦为低等偏中等水平,经济带整体处于中等偏低等水平。最后,系统分析了经济带沿海各地区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支撑力、压力、承载力、和谐性变化趋势,并分别指出各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莫涛  ;黎建雄 《大众科技》2014,(7):211-213
林政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持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文章通过探讨长洲区当前林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对提高林政管理水平,促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林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宇 《科教文汇》2014,(15):3-4
社会考试是国家非学历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历教育考试的重要补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专门人才,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考试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考试管理机构须对社会考试市场化的现实必要性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市场经济与社会考试之间的关系,树立市场意识,更新发展观念,创新运行机制,提高考试的活力及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考试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大道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90-300,319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是在全球可持续性科学蓬勃发展中、以着力解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色的学科创新。将区域作为一个开放、动态变化的系统,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状态及应对能力,研究区域系统中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区域内部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协调程度,解剖在科技、体制、文化不断创新驱动下的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竞争能力,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受关注的科学命题,也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弥补地球系统科学重自然圈层相互作用、轻自然与人文圈层相互作用的缺陷方面具有独到的学科价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助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可持续城市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咨询报告、主体功能区划和灾后重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和地方重大地域规划的研制,在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经济布局、走可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方面,影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转换为政府行为,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内涵上看,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相一致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表明区域旅游合作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是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