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与学是任何形式教育下的核心。开放教育教师理应从知识的权威者转换为专业与行业知识资本的整合者,优质教育资源的传输者,教学交互情景的创造者,个性化学习的顾问,有效学习的评介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者;努力提高技能素养、在学科和行业之间达到平衡的知识素养及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受多种观念冲击,学生道德教育呈现教师权威与现实权威相混淆、权威主义教育观和现实权威混为一谈、价值趋向多元化、道德教育边缘化等问题。想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实现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转换,而实现教师角色转换需充分了解教育客体的心理结构特征,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建立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网络教育时代传统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教师教育意识实现现代转换是重塑教师权威关键的观点,并认为,只有实现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的转换,从“后喻文化”到“前喻文化”的转换,从“师倨生恭”到“师生平等”的转换,从“科技至上”到“人文关怀”的转换,才能真正重塑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权威,使教师在网络教育时代的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易杨 《教学与管理》2022,(21):46-50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教师文化资本积累过程就是教师权威的形成过程,教师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文化资本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占据一定的权威地位。然而,随时代变迁,受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资待遇等结构性制度因素和教师身心素质、教师学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结构与当下中小学教育场域不相匹配,导致中小学教师权威逐渐消解。基于此认识,重塑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关键在于从宏观层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从微观层面凸出教师人文素养,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使之适应时代更迭下中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标准的变化,满足国家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信息总量的剧增、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和网络多元“三观”的激荡使“两课”教师传统性的“制度权威”、“信息权威”、“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面临解构,而教育意识的现代转换则是重塑“两课”教师权威的根本途径。主要包括:权威获得意识:由“先赋性制度权威”向“自致性魅力权威”转换;教育使命意识:由“继承式纯粹说服性”教育向“创新式注重引导性”教育转换;教师功能意识:由“筛选并传递信息”向“整合并导航信息”转换;师生关系意识:由“师倨生恭”向“师生协作”转换。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教师在知识、能力方面与课题探究活动的不适应课题探究是一个新话题,教师必须进行心理上、知识上的角色转换,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和教育对象的新要求。比如,教师由“指导者”向“引领导”的转换,由“权威”向非权威的转换,由“导师”向“学友”的转换,由“主讲者”向“协助者”的转换,都要求教师树立平等、互动、探究、参与等课题理念,否则,就会出现“教育不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中学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行为构成了德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它决定着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德育活动的运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 ,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转换。下面笔者就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对德育的作用作一些思考 ,以供同行参考。一、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在传统的道德过程中 ,德育过程被认为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进行社会强制的过程 ,教师则是这种权威活动的执行者。教师作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人 ,代表社会实施教育 ,是社会权威的代表 ,对…  相似文献   

8.
"文化反哺"使教师权威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心理权威的弱化、知识权威的削弱、制度权威的退化和角色权威的转变.教育和教学都需要教师权威的外在维持,要重构教师权威,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努力:一是正视"文化反哺",保持开放心态.二是作好角色转换.三是向学生学习.四是塑造人格权威.  相似文献   

9.
“文化反哺”使教师权威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心理权威的弱化、知识权威的削弱、制度权威的退化和角色权威的转变。教育和教学都需要教师权威的外在维持,要重构教师权威,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努力:一是正视“文化反哺”,保持开放心态。二是作好角色转换。三是向学生学习。四是塑造人格权威。  相似文献   

10.
对作为农村教师主要来源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说,当下农村社会的教育环境使得教师的文化资本日益异化于教师而存在。文凭资本一方面难以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身份资本;另一方面,受结构性的社会、教育环境因素影响,文凭资本难以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联系,这是影响教师补充困境的深层原因。只要农村教育与以知识、技能为最主要凝结物的文化资本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变,农村教师在入职、工作状态上的不利局面就很难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11.
吉梅  李艳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88-9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代际差异使高职教师在当前师生关系中的角色面临挑战,高职教师作为"过渡人"角色在留恋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与创建现代教师权威之间游离。高职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课堂管理中教师权威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发表年份、研究情境、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教师层次等五个维度,对课堂管理中教师权威研究进行分类和编码,就国内教育学界关于教师权威研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课堂管理中教师权威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权威的转变与重塑,各个理论视角下教师权威的发挥,从心理学视角重建教师权威,教师权威与师生冲突之间的关系,各层次教师尤其是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中教师的权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权威是社会所赋予教师的权力与建立在教师自身素质之上的威信的结合,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统一体。教师权威与教育影响力之间具有近似对等的关系。越是具有威信的教师其非权力性影响力越大,越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师,其教育影响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14.
学校在教师权威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教师权威,是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是指在教育领域里,教师依据该领域所确立的目标与规范对学生控制与管理,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观点中服从并依赖于教师。这个概念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1.权威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教师权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2.教师权威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要求一定的权威发挥控制、管理和协调等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学生需要教师权威为他们维持一种有序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合理适度的教师权威存在是实现教育目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受经济、文化及网络普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大学教师权威认同日渐式微。在新时期,大学教师权威内涵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由传统的强制性走向内在认同、由压抑走向自由、由专断走向对话、由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走向传授与学习相统一、由过度依赖制度强制走向主要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应对大学教师权威受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师权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教师权威的界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秩序的维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特点等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需要权威的。从社会学意义上说,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需要权威,即教师与学生(权威者与权威对象)之间有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适度的权威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服从。美国学者R·克利弗顿和L·罗伯特对教师权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制度…  相似文献   

17.
合理适度的教师权威存在是实现教育目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受经济、文化及网络普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大学教师权威认同日渐式微。在新时期,大学教师权威内涵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由传统的强制性走向内在认同、由压抑走向自由、由专断走向对话、由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走向传授与学习相统一、由过度依赖制度强制走向主要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应对大学教师权威受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使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逐步丧失.因此,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己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在民主与权威之间,往往面临着艰难的困惑与抉择,这也是新旧教育观念冲突下的必然产物。在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民主式管理日渐成为呼声较高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民主管理极易异化成为放松管理、放任自流,不少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变得缩手缩脚,形成"师不师,生不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要求回归权威的管理方式。很多教师在民主与权威之间徘徊,实际上,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民主与权威,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本质上并不冲突的管理方式,而且两者对于班级管理是缺一不可的,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将二者完美融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大磊  李娜 《教育评论》2023,(3):119-123
新教育公平是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更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与教育逐渐回归本质的趋势不谋而合。在新教育公平视角下,教师权威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目的性与手段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特征。当前中小学教师权威面临存在的合理性遭质疑、教师的教育公平观滞后、教师感召权威弱化等困境。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凝聚团体共识、彰显法理权威,转变教育理念、强化专业权威,践行伦理关怀,重拾感召权威等途径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