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风》2016,(16)
泥石流是威胁公路的地址灾害,需要采取措施防治。公路区上、中游根据条件修建拦砂坝、格棚坝、谷坊等稳拦措施;接近涵洞区,顺势设置排水沟、东川槽和排导均等稳拦措施。公路区需设置合理的截流排洪沟和路基固床护坝,起到水土分离和减小公路水毁并加强生物治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泥石流不良作用地质区对铁路客运专线的危害性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及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对线路通过泥石流不良地质区进行了勘测评价,采取拦挡坝拦储和排导槽排导相关工程措施,减小铁路运营期内泥石流量和暴发频率,消除泥石流对铁路的推覆、剪断或冲损的侵蚀破坏和淤堵桥、涵的堆积破坏,确保铁路线路安全通过泥石流不良地质区。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避免人的伤亡,泥石流灾害防治应充分考虑人的状况,而许多山区村镇和风景区都缺乏相对的设施。文章回顾了“人性化”的发展,针对当前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性化设计的“泥石流灾害避险通道”概念。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避免人的伤亡,泥石流灾害防治应充分考虑人的状况,而许多山区村镇和风景区都缺乏相对的设施.文章回顾了"人性化"的发展,针对当前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性化设计的"泥石流灾害避险通道"概念.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12日晚,暴雨挟持着松动的山石、泥土倾泻而下,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的拦挡坝很快就被泥石流冲垮,只剩下一个有裂痕的坝体。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刚刚于当年7月28日完工,其中包括20个拦坝和2条排洪沟,却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6.
河南泌阳县陡岸村泥石流沟分别于1975年8月7日和2002年6月22日发生两次较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安全。针对陡岸村泥石流危险度高、流量大、流速小的特点,结合受灾对象所处的位置,提出了拦渣工程、导流防护工程和漫水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包括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一切成灾的地质活动。其中滑坡、泥石流与土木工程的关系最密切,通过对滑坡灾害的认识以及对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方法的讲解,以实际案例的形式来进行风险评估,并以此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依据各方面的调查资料,介绍了舟曲县泥石流的灾害特点,分析出特殊的地质坏境、集中降水、地形高差悬殊是本区域泥石流爆发的主要原因,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并依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和方法,为今后建立防灾减灾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国。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激烈,因人类活动而诱发的泥石流的数量所占的比率也在不断地升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去探讨泥石流防治的相关问题,主要分析防治泥石流灾害现存法律规范的不足,以期对其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鹏程  韦方强 《资源科学》2014,36(2):273-281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元托帽沟泥石流灾害现状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对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水文参数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灾害防治的措施。着重介绍了城市小流域黄土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设计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其目的是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物源的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泥石流灾害进行科学评价,以保证泥石流威胁范围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性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上对防治工程进行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山地灾害在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较为常见,危害极大。本文旨在根据泥石流分类及成因,结合多年在西藏境内施工的心得体会,对泥石流的被动防治措施和主动防治措施做简要的介绍,供广大同仁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牙曲滩村山尕滩社泥石流频发造成的地质灾害,在研究区开展了一定工作量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山地工程、钻探工程以及现场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气象、物源等方面分析了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综合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堆积特点及其对区内居民、村道的危害特征,经详细勘查工作提出了“拦挡坝+排导渠”工程治理措施,改变了以往该区泥石流治理措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山尕滩社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治理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凉山州喜德县境内某泥石流沟松散固体物质丰富,自08年汶川地震后活动频繁,其爆发的泥石流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本文从泥石流的各区段地形地貌特征和冲淤特征等基本发育特征出发,对该泥石流沟的发育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治多县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预防为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为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坪老泥石流为实例,研究论述了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定量化的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为地质灾害设计使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防治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灾害,本文对其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冰川泥石流发生所需条件,结合天山公路地区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得出了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增能机制包括沟域雨雪与物源增能作用、千米高差比降增能作用两种,基于该机制将冰川泥石流的致灾因素细化为冰川因素、气象条件因素和地形地貌因素三种,以上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北景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每年均有不同规模的灾害发生,其中泥石流作为突发灾害,严重威胁景区游客及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现场调查及统计分析,基于对泥石流爆发区域的遥感图解译,本文先对景区内泥石流进行特征总结,再从物源与降雨两方面研究成因机制,为景区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