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图书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修订、颁布了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再度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图书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编校质量,编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校差错的多少;编校差错的多少一取决于编辑的加工质量,二取决于校对的校对质量。众所共识,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以及延  相似文献   

2.
《编校园地》是由《编辑实务》、《编辑人语》、《校对工作》合并而成的。 编校质量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出版工作要向优质高效转移,提高编校队伍素质和提高编校工作质量是个关键。本专栏的任务,就是帮助编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 《编校园地》的主人,是广大编辑和校对,我们热切地期待大家都来耕耘这块沃土。 《编校园地》需要如下稿件:(1)编辑学、校对学论文;(2)编辑经验谈(包括选题设计、组稿、审读、加工及图书的评论宣传等);(3)校对工作经验谈(包括校对操作、校对管理、外校管理等);(4)优秀的审读报告书和校对报告书;(5)编校人员自身修养经验谈;(6)对具体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随稿附原书刊或原书刊有差借处的复印件)。 希望缩小题目,写短文章,言之有物,切勿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3.
从现行的图书生产工艺流程看,编辑工作和校对工作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编辑工作又是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前提,编辑工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发排原槁的质量上。原稿质量直接影响到下道工序的质量,对校对工作能否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的功能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如此重要的首道工序,而今在一些出版社却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编辑工作常常被轻率处理,给校对工作埋下了无穷的隐患,造成图书编校质量严重滑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策划组稿,轻编辑加工图书的策划、组稿工作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  相似文献   

4.
崔青峰 《出版广角》2013,(10):78-79
图书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图书质量的竞争,校对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图书出版过程中弱化校对工作或编校合一的趋势,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分析校对的功能和作用,在总结校对岗位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校对岗位管理的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家级的图书评奖活动中,首先要通过一个编校质量检查关。按照新闻出版署1992年颁发试行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说明,为了便于管理,将图书质量范围中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内容合并为内容项;将编辑加工、校对合并为编校项。图书评奖工作首先检查编校质量,就意味着,图书的选题、内容再好,如果后期制作搞砸  相似文献   

6.
从有关方面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文字类图书的质量检查表明,图书的整体合格率仍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还要低于去年的百分比。这就是说,目前我国出版图书的编校质量尚有待提高。图书内容普遍出现错别字和文句不通等质量问题,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图书校对工作不能尽如人意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提高图书校对工作的质量,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社图书校对一般实行三个校次的工作制度。重要图书还要增加校次。但在观念上,通  相似文献   

7.
目前出版社和报刊社的编校体制不大一样,多数设有专门的校对机构,配了专业校对人员,实行编校岗位分开;有些不设专门校对机构,编校岗位不分,校样来了,编辑、校对一起校,这也许是编校合一的一种形式;有的则不配专业校对人员。作法不同,说明看法不同。开展关于编校合一的讨论,提供一个交换意见的园地,总结经验教训,比较利弊得失,对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出版工作》发表的周振甫、王攸两位老前辈谈编校合一的文  相似文献   

8.
“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加强图书生产流程中校对环节的管理,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而作出的规定。从这一量化了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对的次数被视为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该说,“三校”之规定综合考虑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周期与成本以及市场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三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这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校”之规定所作的补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校对次数不能简单地以“三”为限,应以质量论校对。遗憾的是,在执行上述规定过程中,不少出版…  相似文献   

9.
编辑要严把编校质量关张成水当前,图书编校质量差是个大问题。其原因,一些专家认为,是校对的问题。由于有些出版社对校对工作不重视,不是采取全社人员齐上阵,就是完全依靠外力来校对,这样,校对质量自然难保。这个意见是对的。但是,编校质量差不能只从校对单方面找...  相似文献   

10.
由广西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广西出版系统1995-1996年出版科研优秀论文评奖已于近日揭晓,共有47篇论文获奖。一等奖6篇:《图书质量与非编辑化倾向》(马丕环)、《校对的思维特征》(陈红燕)、《责编失责对图书编校质量的影响》(蓝芝同)、《本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的得与失》(沈东子)、《书评漫谈》(龙子仲)、《关于建立校对学的思考》(吴惠娟)。  相似文献   

11.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和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读了《中国出版》第5期《编校质量精品图书的生命线——新闻出版总署通报全国良好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情况》以及第8、9期图书编校质量专栏刊登的多篇有关文章,感到很有收获。特别是读到广西图书编校质量近年稳步提高、有的出版社总合格率高达98.8%,备受鼓舞。他们的健全质量把关机制、注重人才培训与大力促进校对理论研究等许多宝贵经验都值得很好学习借鉴。下面仅就自己感觉到的图书编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如何采取改进工作的措施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一、力求检查结果接近图书编校质量的实际状况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对全国139…  相似文献   

12.
电脑校对小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9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校对工作的两个建议》。在意见之二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七条中,列举了常见的较难界定的约246个词、词组和成语。本文将以此为素材做一个电脑校对小实验。笔者采用的电脑校对软件是“黑马文字校对CTV6.0专业版”(主校)和“工智校对通SWIC精灵版”①(辅校)。对这246对较难辨别的词进行校对的结果表示如下,有下划线的词为电脑查出的错词,有底纹的词为电脑未查出的错词。  在这246对词中,电脑共查出226处错,其中,“黑马”查出20…  相似文献   

13.
刘再升 《大观周刊》2011,(18):213-213
其中,校对环节对保证图书质量,具有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居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解决校对工作定位问题是提高校对工作水平和编校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讨论、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图书质量管理营销项的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出图 [1 997]79号 ) (以下简称《规定》) ,将图书质量管理分为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印装质量等不同管理环节 ,在《规定》的第二章第三条更明确指出 :“为了便于管理 ,本规定将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和内容 ,合并为内容项 ;将编辑加工和校对 ,合并为编校项。”《规定》还具体规定了内容项和编校项质量管理的分级和标准 (在附则中附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检国家标准” ,这一标准为各出版社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进行图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15.
《出版视野》2004,(4):42-43
中国编辑学会与中国版协校对工作委员会于2004年6月21—24日,在重庆市召开了“加强与改进图书编校工作座谈会”,邀请出版局(社)主管图书质量的领导同志、校对部门负责人和校对研究人员共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大型图书的校对与一般图书的校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校异同”,以及对错别字、常识性问题等的校对上;不同之处更多地体现在根据大型图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校是非”上。大型图书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书的结构和内容不同,“校是非”的角度因而也有所不同。下面我结合《西方哲学史》等大型图书的校对工作,谈谈大型专业图书的“校是非”问题,以与同行共同探讨。一、做好统一工作大型图书由于其部头较大,撰写时间长,参与编纂、编校的人员多,书的内容涉及的历史跨度大,因此统一问题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基于编校合一模式的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方法。方法:基于编校合一模式下加强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探讨了当下编校合一模式下护理期刊校对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应问题,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了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策略。结果: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增设作者校对、采用交叉校对方法、加强传统校对方式改革的方式可提高护理期刊校对工作质量。结论:当前在编校合一的模式下,针对护理期刊的校对工作开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期刊的稿件出版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校对问题的分析探讨,采取应对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期刊稿件校对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展电脑校对促进编校质量提高王建中1996年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图书质量大检查”,在500多家出版社自查的基础上,对35家出版社35种自查图书进行了抽查。抽查的结果说明,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十分严重。在为解决编校质量下降问题而作的种种努力中,积极...  相似文献   

19.
当今,多出精品图书,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个出版社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缩短出版周期,往往导致图书编校质量难以保证。如何在质量与周期这对矛盾中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做到既缩短出版周期,又能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经过多年的校对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校对主体多元与管理统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校对主体多元的内涵校对主体多元的一般理解,是指作者校对、编辑校对、工厂校对、社外兼职校对(下面简称外校)以及出版社专业校对等多位一体,共同对图书编校质量负责。现代校对还有一个主体,即计算机校对软件,人机结合是现代校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的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和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已开始施行,如何科学合理地保障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全国出版社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专门成立了《图书校对管理形态研究》课题组,并向全国44家出版社进行问卷调查,征集编校管理信息,共收到回执23份,其中科技社的回执为13份。出版社校对管理形态信息流目前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即体制形态信息、技术形态信息、分配形态信息和绩效形态信息。其中的体制形态、技术形态和分配形态属于“过程形态”;绩效形态属于“成果形态”。出版社通过“过程形态”的运作,产生“成果形态”,用于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