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延威  卢秉旭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113-115,127
以600名8~13岁的小学生(男生300女生300)为研究对象,利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来检验实验前后跆拳道修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10周跆拳道项目的实验干预,小学生自我概念各个维度上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在身体健康、身体活动、身体肥胖和身体自尊上变化显著;实验后男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上存在差异,尤其在身体健康、身体协调、身体自尊上差异显著;在不同锻炼时间上,每周3次45min锻炼要比每周2次60min的锻炼效果显著.鉴于跆拳道修炼对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高效能性,有必要组织小学生积极进行锻炼,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安徽农业大学255名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试图探讨跆拳道在改善大学生羞怯感和身体自我概念中的作用。经过1学期(15周)的跆拳道实验干预发现,实验组实验后羞怯感总均分显著低于实验前,说明跆拳道干预后,大学生的羞怯感显著低于实验前;在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耐力、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总均分上显著高于实验前;在身体健康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实验后的均分高于实验前。对照组前后测试无显著性差异。用差值的方式来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羞怯总均分、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耐力和总均分差值上表现为实验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身体健康、身体肥胖和自尊上差值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实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在身体肥胖差值上表现为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在羞怯总均分及身体自我描述其他因子及总均分差值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整体身体、力量、自尊差值平均分上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他因子表现为女性均分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14-518
目的对高二学生实施10周的五体球运动干预,探讨五体球运动对高中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32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7人(男生12人,女生5人),对照组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实验组进行10周中等强度五体球运动干预,对照组按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常规的体育教学。实验前后对所有被试的执行功能进行测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发现,五体球运动干预对高中生的整体执行功能以及刷新、转换功能具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五体球运动可以促进高中生执行功能的发展,对高中生刷新功能、转换功能的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段卉  韩尚洁  高明 《体育科技》2013,(6):69-71,76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情绪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太极拳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连续12周的实验干预,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测试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的情绪状态,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男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波动较大,较正常男性人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女大学生情绪状态波动很大,较正常女性人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实验后,实验组男大学生情绪状态近似于正常男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状态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特质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相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男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干预效果优于女大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其还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通过体育教学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影响,对262名大学生采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验进行10周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教学,并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交往焦虑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通过体育教学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交往焦虑、交流恐惧三个量表方面的均值均出现了下降,在交往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通过实验干预后在交流恐惧方面前后测出现了改善;实验组男女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表现、交往焦虑、交流恐惧三个方面前测不存在差异,但在实验干预后,男女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表现方面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女生明显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9,(2):100-104
目的:探讨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身体自尊、自信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小学五年级7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体育活动同时,按照持续12周、每周3次、每次累积30分钟的中等强度"篮球+花样跳绳"组合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活动。以班级团体测量的方式于实验前1周、实验6周后和实验12周后,分别使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小学生自信心问卷》进行身体自尊和自信心测量。结果:实验组学生在身体自尊总分上12周后测显著高于前测(P <0.05),在自信总分上12周后测和6周中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P <0.05)。身体自尊中介模型检验表明,篮球+花样跳绳既可以直接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改善身体自尊,从而间接地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结论:中等强度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自信水平;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信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8,(10):930-932
目的通过教学对比实验,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抽取132名大一新生,分为2组,实验组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相关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期17教学周。结果教学实验后,实验组男生有5项测试指标提高非常显著(p﹤0.01),1项测试指标提高显著(p﹤0.05),实验组女生有4项测试指标提高非常显著(p﹤0.01),2项测试指标提高显著(p﹤0.05);对照组测试指标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体育教学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高明  尹俊玉  韩尚洁  段卉 《体育科技》2013,34(4):79-82,94
目的:探讨流行音乐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及其心境的影响。运用最近风靡世界的歌曲江南stlye中的骑马舞对实验组被试连续8周的实验干预。采用PSPP、POMS量表测试实验前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身体自尊和心境水平,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在身体自尊方面,实验组被试实验后身体自尊各维度分支均有上升。被试身体价值感、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身体自尊水平几乎没有发生变化(P>0.05)。在心境方面,骑马舞对被试TMD总分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对消极症状(紧张、愤怒、抑郁、慌乱)方面影响显著(P<0.05)。.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心境状态几乎没有变化。结论:实验后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均有上升趋势。骑马舞练习有利于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消极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王玉秀  颜军  黄滨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109-114,127
研究以伤残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调适性体育教学与传统的保健体育教学在伤残大学生中应用的不同效果。通过现场教学及心理测量的方法对104名伤残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表明:调适性体育教学对伤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传统的体育保健教学对以上各因子的促进作用未达到显著差异;教学方法和测量时间因子对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大部分因子效应均有显著影响,教学方法和测试时间因子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调适性体育教学对伤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优于传统的体育保健教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存在问题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改革,设计八极拳大课间体育活动干预方案以提高中学生参加大课间操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以吉林省长春市200名中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十六周的运动健身干预方案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八极拳活动干预对中学生的心血管系统、身体柔韧性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生的平衡能力、腹部肌肉力量(女)和减少腹部脂肪厚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生的身体锻炼价值的认识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对中学男生的心肺功能、身体柔韧性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减少腹部皮脂厚度也有较好的效果;对中学女生的心肺功能、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以及腹部脂肪厚度的减少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女生的握力和腹肌力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女生对自身身体动作能力价值的认知与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学忠 《体育学刊》2003,10(2):12-15
针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概念不清、体育课程与教学关系不明,将体育课程和教学不同范畴的问题混为一谈的现状,运用现代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对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而弄清两的本质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国“十五”期间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研究内容的广泛,业已成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众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填补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迫切之需,它应与自然学科、运动技术和工具学科共同组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建议将体育社会学列入高师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既使在初期作为选修课也是很有必要进行尝试的。这不仅会为今后其它体育社科的前沿学科开课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在高层次上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研究內容的广泛,业已成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众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填补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迫切之需,它应与自然学科、运动技术和工具学科共同组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建议将体育社会学列入高师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既使在初期作为选修课也是很有必妻进行尝试的。这不仅会为今后其它体育社科的前沿学科开课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在高层次上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应成为社区体育发展之依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为着眼点,探讨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和今后发展的可能前景。认为当前要全面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应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人才.场馆设施等优势,使其在社区体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时也会对高校体育本身的发展和拓宽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anadian school children aged 10-14 year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20 boys and 246 girls in grades 5-8. Physic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7-day recall us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Older Children. Self-perceptions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 sports competence, strength, body appearance and general physical self-worth were measured by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PSPP). We found that boys were more physically active than girls and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sport competence and strength. All PSPP sca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both boys and girl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procedures found the hierarchical PSPP model provided a good fit to the observed data, with little evid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Analysis of five alternative structural 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PP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und the most parsimonious model to have significant pathways from both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to physical activity. Models for the sample as a whole, for boys and for girls were similar, accounting for an R2 of 0.27-0.29 for physical activit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especially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es of activity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anadian school children aged 10–14 year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20 boys and 246 girls in grades 5–8. Physic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7-day recall us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Older Children. Selfperceptions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 sports competence, strength, body appearance and general physical selfworth were measured by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PSPP). We found that boys were more physically active than girls and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sport competence and strength. All PSPP sca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both boys and girl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procedures found the hierarchical PSPP model provided a good fit to the observed data, with little evidence of diff 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Analysis of five alternative structural 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PP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und the most parsimonious model to have significant pathways from both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to physical activity. Models for the sample as a whole, for boys and for girls were similar, accounting for an R 2 of 0.27–0.29 for physical activit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especially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es of activity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探讨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与生理负荷量的特点,避免因不同类型的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之间的互相叠加而造成总体分布曲线的偏差,对采集30所高校的458名“标志”学生的16万个数据进行K—Mema聚类分析,分成3类曲线,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13、132、151次/min,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中国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9.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的赤色体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式体育运动.她的开展,增强了军民的体魄,丰富了业余生活,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央苏区赤色体育运动的特征和当代农村体育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央苏区赤色体育对当代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要发展农村体育,必须普及健身知识,全面落实体育政策;广辟农村健身渠道,形成健身的长效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