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目标定向总体情况以及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有何差异。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400多名大学生参与了正式调查,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期望此项研究能让读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获得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外语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成就目标定向的性别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300名南阳师院在读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学习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差异极显著;成就动机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目标定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426名大学生英语学习成就目标定向和自主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英语自主学习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3)成绩接近和掌握目标定向都与自主学习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且这两个因子对英语自主学习行为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修订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和学业成就量表,以广东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影响效应,以及基于这三者关系建立的中介作用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均对学业成就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对成就目标定向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成就目标定向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确实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成就目标三分结构问卷",对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667名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中,成缋接近目标占主导地位;(2)理科大学生更倾向于掌握目标定向;(3)在掌握目标上,大三学生得分最高,大四学生得分最低,大学生掌握目标随年级升高呈现逐渐增强然后又减弱的趋势;(4)在戍绩回避目标上,大三学生得分最低,大四学生得分最高,大学生成绩回避目标随年级升高呈现逐渐减弱然后又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采用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并探讨了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不同专业性质的大学生在掌握回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掌握回避显著高于理科生;不同年级大学生掌握目标的两个方向,即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有着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掌握目标取向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7.
曲宁 《文教资料》2008,(31):220-221
本研究将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引入到音乐领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自编量表对北京267名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成就目标的主导目标和性别方面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的基本情况及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和《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786名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专业认同与成就目标定向的掌握趋近、成绩趋近、社会支持、成绩回避及社会责任五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为研究工具,以32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护生在护理技能学习中的成就目标定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实训教学中培养护生积极的成就目标定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年级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自我防碍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均存在较显著相关;成就目标定向对大学生的自我妨碍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成绩目标定向对大学生自我妨碍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目标对自我妨碍则具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就目标定向是学习者目标达成的重要动力机制,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业倾向,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业质量的提升。成就目标定向的结构早期被分解为“成绩目标”和“学习目标”,并由此衍生出了“2×2结构”和“3×2结构”维度。研究依据行为动力学假说、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我归因理论等阐释了成就目标定向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趋近目标定向可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有助于提升个体语言技能;掌握目标定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塑造学生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未来的研究需开展大量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扩大研究对象的范畴,使用实验法等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验证成就目标定向结构模型的科学性,探明成就目标定向影响机理,强化教育干预与认知训练的实践研究,提升成就目标定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测量618名中学生学业成就目标,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性别、年级、城乡及学业成就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成就目标模式总体积极,具体为高掌握-高成绩趋近-低成绩回避;女生在掌握趋近、成绩趋近、掌握回避等目标上得分高于男生;城乡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乡镇初中生成绩回避倾向高;学习者总成绩与成就目标不存在差异,语、数、外三科成绩与成就目标关系的模式存在差异。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成就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633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初中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初一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又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一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学生;(2)不同学校的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重点学校学生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而普通学校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3)初中生男生和女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4.
Achievement goal research has grown increasingly complex with the number of proposed goal orientations that motivate students. As the number of proposed goal constructs proliferates, a variety of data analytic challenges have emerged, such as profiling studen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goal pursuit as well as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s of multiple goal pursuit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outcomes.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article is to showcas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 over other tra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when analyzing multidimensional data like achievement goals. Specifically, we review the advantages of LPA over traditional person- and variable-centered analyses and then provide a critical look at three different conceptualizations of goal orientation (2-, 3-, and 4-factor) using LPA.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以两所完全中学的508名学生为被试,探索考试焦虑罹患者的四分成就目标特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考试焦虑不适者的检出率为67.7%,重度焦虑者占到了抽样总体的三分之一强;女生的考试应激问题要明显重于男生;中学生的焦虑不适度与2种回避型目标显著正相关;焦虑不适者的四分成就目标具有校际(重点与普通)、学段(初中与高中)与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差异。提示,考试焦虑中学生具有回避型成就目标特征,女生的高掌握回避取向可能是其高焦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ongoing motivation. Students with a mastery goal orientation show the most advantageou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al patterns. Much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identify classroom structures which promote students’ mastery goal orientation. The TARGET framework is one example of these efforts and provides six instructional dimensions (task, authority, recognition, grouping, evaluation, time), which should form a classroom structure that fosters a mastery goal orient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ntire multi-dimensional TARGET framework and its impact on mastery goal orientation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with 1680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FAs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one latent factor TARGET comprising the six proposed dimension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longitudinal data, that TARGE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 mastery goal orientations.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成就目标、不可控制感、自尊与学业自我妨碍关系研究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其成就目标取向、不可控感、自尊间的关系.调查显示:(1)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存在专业、学历差异;(2)避免失败成绩目标、不可控制感、自我贬低对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目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得出成就目标取向、不可控感、自我贬低与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主学习策略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河南省三所本科院校在校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大五人格与自主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是自主学习策略运用的有效预测指标,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有负向预测作用。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可为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has emerged as a major new direction in motivational research. A distinction is made among conceptually different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including the goal to develop ability (task goal orientation), the goal to demonstrate ability (ability-approach goal orientation), and the goal to avoid the demonstration of lack of ability (ability-avoid goal orientation). Scales assessing each of these goal orientations were developed over an eight year period by a group of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results of studies conducted with seven different samples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st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scales. Comparisons of these scales with those developed by Nicholls and his colleagues provide evidence of convergent validit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ttests to the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sc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