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2.
《继续教育与人事》2005,(6):F002-F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今年的5月15日是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5月15日上午,省政府残工委在省宾馆组织召开了“全省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座谈会”,省政府副省长李斌、副秘书长刘长生,省劳动保障厅、民政厅、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  相似文献   

4.
高勤 《中国培训》2006,(4):18-18
北京市自1994年开始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残疾人就业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记者近日在北京市残联举办的就业工作痤谈会上获悉,北京市12年来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达4万人次,对5万7千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有12339名残疾人取得了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对1万多人次残疾人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有3万多名城镇残疾人享受到了扶持政策。通过“就业助残工程”,使十万多名残疾人得不同程度的扶助、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等服务。从2004年起,北京市政府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是社会上既困难又特殊的一个群体.近年来,他们的就业状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如何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政策概念,残疾人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残疾人受教育机会的贫乏和残疾人运用机会的贫乏.我们应该从残疾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去分析残疾人就业能力建设中的残疾人学习能力、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残疾人就业能力建设政策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困难群体,其就业权得到了国家的特别关注与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残疾人就业权的内容从以物质救济为基础的生存保障型扩展到以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社会融入型,残疾人就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目前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的法律保护在国家立法、政府服务、司法救济等层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残疾人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为此,建议从立法、行政、司法这三个方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残疾人参与并融入社会,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来到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员工,考察特殊教育工作,向全国广大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回良玉强调,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条件,残疾人接受良好教育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20日是第17个"助残日"。本次助残日主题是"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残疾人作为社会上的特殊困难群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怀和照顾。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是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改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基础。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残疾大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残疾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层次较低没有根本性转变。在形势下,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残疾大学生就业的工作理论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女大学生、残疾人等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日益得到人们关注,国家也发布了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等项政策规定,从社会就业帮扶、就业援助和就业保障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摆脱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2.
职业指导是促进劳动就业、实现人职最佳匹配的“金钥匙”。本文针对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分析职业指导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加强残疾人就业中的职业指导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更是高达5129%。还有媒体披露,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就越强,大学生已经迎来“父亲就业时代”,就业困难时不怪“技不如人”,而怪“爹不如人”。  相似文献   

14.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出席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残疾人保障国际论坛(2012)",并在论坛发表讲话。信长星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并提出促进就业的三条方略。  相似文献   

15.
劳动就业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虽然是弱势群体,但同样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取得劳动报酬和收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等权利.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生活、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成为“社会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本文在对具有台州特色的残疾人就业模式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及个人就业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由于受到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和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可分为“真”“假”困难两大类,导致群体出现的原因既有社会、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问题。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能力素质,完善资助体系,开拓就业市场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首要途径。文章基于生态系统论的观点,立足实证研究资料,从就业需求、就业能力和就业资源三个方面考察了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并从评估需求、提升能力和整合资源三个方面探索建构农村残疾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大背景下,我们应关注到:高校中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更大,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摸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社会表现出发,根据社会排斥理论分析了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是承载着社会与家庭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顺利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日益凸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模式,建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促进其更高质量地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建构的路径是:在坚持“有序推进、统筹兼顾、针对实效”原则下,以就业发展理念为基点,突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境;以分类分阶段指导的学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以市场考核评价机制为要点,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