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汪波 《传媒观察》2006,(4):43-45
社教节目曾经是我国电视台节目设置的三大支点之一(新闻、社教、艺)。曾几何时,上到中央台下到县级台都设有“社教部”(再不济也是个“新闻社教部”)。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级评奖中,“社教节目”也都是紧排“新闻节目”之后,奖项的含金量也在伯仲之间。可如今绝大部分电视台都不见了“社教部”的踪影,新入行甚至可能都没有听过“社教节目”这一个节目门类。社教节目似乎已经离我们的电视从业人员、电视观众远去了!  相似文献   

2.
孙洪 《声屏世界》2004,(1):47-48
所谓“经营节目”并不是搞“有偿新闻”,而是充分挖掘节目在发挥社会效益、作用于人群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地引导观众、开拓市场,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电视节目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各省级电视台应如何经营好这座“电视大厦”,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电视产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深圳电视台的《法治纵横》栏目是1995年11月在广东省将深圳确定为依法治市试点市的大背景下推出的,迄今已播出350多期,经过7年多的“洗礼”和磨练,逐渐成熟并成为全国同类栏目中的知名品牌,节目在全国近20个省市电视台交流播出,1997-2002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电视法制栏目类一等奖,短片类一、二等奖和中广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评比栏目类二等奖。是深圳电视台少数“存活期”超过7年的栏目之一。  相似文献   

4.
电视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内容为王”,电视节目市场经营至关重要。而搞好节目经营首先需要了解和分析市场: 1.细分市场机会与竞争者 从总体情况看,电视节目市场目前还不成熟。但从长远来看,电视节目市场整体看好,电视台多,节目收购量大,市场需求旺盛,频道之间的竞争有  相似文献   

5.
邵珺 《视听纵横》2005,(1):76-77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电视台节目改版的大忙时节。这些年电视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主要得益于电视台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电视台在市场运作中意识到谁家的节目在受众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谁就能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抢得制高点。因此各电视台都在为创立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节目而绞尽脑汁。改版便成为电视求新求变,改变“面孔”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电视综艺节目,指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演绎,形成一台有着独到追求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节目。这种集约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晚会型节目,由于它的可视性和娱乐性,由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意义,以及受众的广泛性与收视率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了各电视台的热点节目,成为了电视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自2000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对一些王牌节目,观众也越来越不满意,指责、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如今已经走进市场大门的中国电视正面临着残酷的竞争,能否吸引更多的“眼球”,成为各家电视台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电视台纷纷调整节目编排,不谋而合地把目光转向了容易获得独家头条的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8.
尾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荧屏谈话节目在各 级电视台蜂拥而现,因其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受到了不少来自观众专家的批评,但“谈话节目”这一形式却受到专家的好评。 需要思考的是,电视人对谈话节目的特性、优势,究竟认识多少?在一轰而上跟进《实话实说》时,  相似文献   

9.
王静 《声屏世界》2004,(7):41-41
在我国大陆悄然兴起的电视访谈节目以其说理透彻、思辩性强,很快在全国各级电视台大放异彩。德兴市电视台自2000年起也陆续地开展了一些访谈节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访谈节目中贯彻“三贴近”原则作过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汤昌蓓 《视听界》2001,(5):39-39,45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各大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国最早尝试这种形式的是上海东方台的“东方直播室”,中央台继“东方之子”节目之后,于1996年3月开播“实话实说”,各地方台也相继开办了谈话节目。它的基本样式是在演播室营造一个特定的谈话现场,在主持人的调动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宽频带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在各地的延伸,城市电视台在节目套数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台多道”的格局。这样,在确保节目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努力优化专业频道之间的分工,将频道功能按照受众的多方需求进行定位,就成为各城市台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顺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生活频道”这一与城市观众关系最为密切的节目组合思路,已经开始提上城市电视台节目规划者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付岩 《声屏世界》2001,(5):28-28
时下,从中央到省、地(市)级的电视台都办起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性节目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既可引发观众兴趣,活跃现场气氛,还可吸引赞助,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类节目的有些编导片面追求“热烈气氛”和广告效应.节目却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因而走入了哗众取宠的泥沼,而且不乏相互模仿的痕迹。这里笔不否认办综艺性节目可以借鉴已成功的栏目经验,但必须就节目的宗旨和本地风俗、受众喜好而定。像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  相似文献   

13.
永康电视台自1986年1月起和文化馆联合举办以永康母亲河华溪命名的“华溪春潮”春节晚会,至今已办了整整21届。经过岁月的锤炼,“华溪春潮”成了永康电视台经久不衰的品牌节目。以“华溪春潮”为龙头,永康每年都要举办“杨梅节”文艺晚会、“方山柿节”文艺演出、企业文化节等数场文艺活动,许多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节目成了农民朋友喜爱的精神盛宴,而丰富的民间风土人情、传统习惯、历史故事以及蕴藏在人们特别是在最基层的农民身上对美好生活渴求的原动力,都成了电视艺术工作者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打开今天的电视荧屏,各类谈话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据统计,全国有200多家电视台开办了谈话节目,而其中以关注情感为主题的谈话节目更是方兴未艾,称得上是又一道被争抢的“电视大餐”。但是在诸多情感类谈话节目中,真正走人生活激发起受众共鸣同时又拥有思想魅力并给电视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回味的并  相似文献   

15.
论电视谈话节目语体的叙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时兴电视谈话节目,还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观众收视趣味的变化和对参与电视节目的要求的增加,也由于欧美电视风行一时的“脱口秀”的影响,电视谈话节目渐渐地红火起来,一些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节目或者谈心节目,主持人把嘉宾请进演播厅与观众双向交流,直至成为今天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吕鹏 《声屏世界》2004,(11):20-21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制胜法宝。中国广播电视经济节目的诞生和成长也是完全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哺育与指引。步入新世纪.面对新挑战。我国广播电视的经济宣传.特别是电视经济节目究竟应该如何办好,这是值得每个广电人深思的问题。吕鹏在本文中提出了在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一个精髓”“两个原则”“三个办法”办好中国电视经济节目的设想。电视台从事经济宣传的同志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不妨大胆一试。  相似文献   

17.
张平 《视听纵横》2002,(6):20-22
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问的谈话交流引入电视屏幕,并通过声画、字幕甚至是现场音乐等综合元素,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的形态甚至内容。自从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焦点访谈》等节目开播后,立即遍地开花,辐射到全国的大小电视台,这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谈话类节目为大众构建了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而电视媒体本身也在电子和数字技术的保障下为公众的这种交流作了技术上的支持。这种节目形态开始很受欢迎,但随后由于没有新思维的注入,节目也随之出现疲态?笔试着应用完形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场”的营造,来探索谈话节目如何营造人物访谈的场气氛,即实现节目与人的真正互动,从而提高节目的可看性。  相似文献   

18.
据了解,至199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3家省级电视台开办了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界的这股“游戏”热也大大冲击了江苏的荧屏,各台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电视游戏节目。江苏卫视的《夺标800》就是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局面中诞生的。为了在受众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作为节目的编导制作人员,我们一直在努力赋予节目鲜明的个性,同时依靠江苏卫视强大的频  相似文献   

19.
在节目包装之势愈演愈烈,包装形式花样翻新的今天.我们却不难发现,与生动活泼的娱乐性节目和社教专题类节目相比,不少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制作包装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有的节目图像粗糙、单调,缺乏美感,制作手段简单,节目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直接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总体质量和收视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多年来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心中已经形成的一种“新闻是严肃的,不需要包装”的观念有很大关系.似乎强调制作包装,就会影响节目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全国电视法制节目理事会上,中央台和各省电视台法制频道及栏目的负责人对江苏卫视的《探案俱乐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希望,认为“这种新型法制节目的出现,有可能带动法制类节目的变革”①,我们把这种“新型”法制节目且称为判案竞猜节目。判案竞猜节目是指竞猜者通过情景短剧展现案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完成案件推理的节目形式。节目融合了悬念、戏剧、益智等众多娱乐元素,它以案件逻辑推理为内在节奏,将竞猜判案作为中心环节,通过选手或固定嘉宾的竞猜使案情真相水落石出。《今日说法》《法制在线》两大王牌法制节目就曾以判案竞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