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在生活、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两者在各方面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法治作为社会理想出现在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的思想家、法学家都在不停地探索,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法治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逻辑来看,都是立法、司法、守法的统一体,而每一环节都蕴涵着深刻的道德内涵,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道德是司法的保障,道德是守法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其根源在于中国诚信制度的建设一直侧重于道德构建的层面而忽视了法律构建的作用。从法律层面构建中国现代诚信制度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只有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等诸方面努力,通过立法使诚信得到法律保障,通过司法和执法使诚信落到实处,通过守法使法律与道德产生合力,才能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之法律与文本状态下的法律往往呈现某种或大或小的差距。民国时期是我国移植西式法律之立法高峰期。静态中之文本易移植,而照搬建立在西式工业文明之上的法律却难在我国生根发芽。原因在于制约法律实施效果的因素颇多,如:法律文本与现实的脱离、“息讼”观念的影响、司法无力,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些人轻视道德而看重法律,然而历史照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是法治的价值支点。立法、执法、守法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同样,道德建设也离不开法治的建设与支持,法律既以目的性的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还以工具性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实现包含了立法、司法与守法的全过程,刑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部门法在其实现问题上必然要体现这三方面的统一。本文意在从这三方面入手探究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的关系,试图使这二者在理论上达到统一,从而在立法、司法与守法之间架起法治精神的桥梁,使我国的法治运作模式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9.
在特定情境中,道德与法律常发生冲突。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分为某一行为或事物的性质与道德一致而法律冲突和与法律一致而道德冲突两种情形。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对立法伦理、执法伦理、司法伦理、守法伦理各法律伦理都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在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有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法律伦理,才有现实性以及能被人们所接受和遵守,才能完善我们构建法律伦理的视角和完善法律伦理学学科自身。  相似文献   

10.
法律冲突是我国法制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它是指不同法律在同一社会关系上产生矛盾的法现象,其学理根源为其中某一或某几法律的管辖范围同法理要求的冲突,而立法资源之分配、利用和回收的缺陷则是其产生的现实原因.法律冲突给法的功能和价值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需从立法、守法、司法多方面寻求立体解决法律冲突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1.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法中有德,德中有法。法律是道德的重要指导,法律的产生有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习俗。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是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必须坚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和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师德规范存在着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偏重社会要求,缺乏人关怀;偏重价值性约束,缺乏专业性规定的问题,致使师德规范难以成为广大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和有效的行为准则。师德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调中,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视野下,在法律和社会公德基础上重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道德负熵是对道德系统演化产生有序性、确定性、能量有效性等进化状态或趋向的量度。道德负熵系统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熵的辩证思想构建的复杂系统,是体现道德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道德负熵系统通过一定的价值观念、原则或规范控制道德系统与环境及其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实现系统组织塑造、价值信息运作、因果关系协同等结构与功能,不断克服熵增。深入探究道德负熵系统对道德系统与环境的进化影响,能够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道德自由是行政主体自由权能的本质要求与社会规范普遍有效性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应该"和谐结果。道德自由是行政主体自律的前提。高校廉政教育应确立和弘扬道德主体的道德自由,在制度安排和道德建设上围绕道德主体的道德自由来展开,这样就必然能促进廉政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相似文献   

16.
道德信条是某一群体或某个人在某一方面信守的道德准则,分为群体道德信条和个体道德信条,是主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律来实践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道德个体基于一般道德规范或群体道德信条经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等环节选择并确立了个体道德信条。道德信条实践精神在道德主体完全而充分的体现,需要道德主体把道德信条内化为德性,并在一定社会伦理氛围和利益得失比较的考验中始终坚持与德性相一致的德行。  相似文献   

17.
道德律是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出发点,在本质上是自律的法则,不仅构成意志的规定根据,而且构成诸至善的可能条件。康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就是从确立道德律出发,把道德律作为道德价值原则,进而探讨诸至善在实践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有序地存在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动因是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控制系统在起作用,它们维系和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稳定发展的社会中,道德规范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和有效;在现代的稳定发展的社会中,也应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以提升儿童的道德水准,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成熟的一个标志,对儿童的德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治国单纯依靠法治是不够的,法治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手段是并立互补的。德治的实现一是要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相结合,二是要与社会制度的合伦理性建设相结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规范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是,使制度、规范建立在相应的道德伦理基础上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道德权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权利是指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不完全对等的特性。道德权利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研究道德权利,是对传统伦理学的重大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而且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