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媒体,其传播方式方法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一股活跃的力量。电视新闻借助微博发展自身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如今打开电视,荧屏上各大电视台在新闻的制播中都各显神通,借助微博开展新闻活动,创新传播平台,通过微博整合资源实现跨媒介多次传播等,形式各样,花样翻  相似文献   

2.
“电视口播新闻”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或记者)在镜头前对观众播报新闻稿的新闻播出形式,是电视新闻最早采用的一种播出形式。口播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与电视观众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基本功。下面谈谈电视口播新闻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广播电视新闻叙事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与广播电视新闻叙事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而人类的叙事活动又和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紧密关联。尤其是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电子媒介的广播、电视相继出现,并成为颇具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动全媒体融合下的新闻制播体系建设,已成电视台创新发展的一大要务。打造新闻制播全媒体融合平台既是搭建技术平台,也是再造制播新流程。文章针对以上目的,阐述了全媒体融合下新闻制播流程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了建设全媒体融合平台的技术构架,力求使传统电视台适应当前信息传播移动化、碎片化与社交化的特点,在新闻传播新形式下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近年来,制播分离成为电视业的热点话题.制播分离的概念首先来源于英国,原意是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电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制作.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指的是我国电视播出机构在保障正确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将一些非新闻、时政、舆论监督的节目放给社会制作单位来完成的一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志勋 《新闻窗》2013,(4):56-56
新闻,作为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电视台来说其严谨性、重要性毋庸置疑,新闻类节目的播出质量和制作水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标准,更是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从台领导到每一位电视工作人都对新闻类节目的制播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电视媒体模拟技术时代,新闻节目制作也开始使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电视台节目的自主化设计与节目的自动播出,以及标准MPEG格式的确立和新闻节目制作中引入非线性概念,改变了传统电视的剪辑概念。本文探讨了现代电视非线性新闻制播方法以及利用非线性编播制作新闻制播系统,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咪 《视听》2023,(10):103-105
重大时政节点,各大电视媒体竞相推出特别节目,对该时政活动进行延伸报道,从内容选题、报道形式到传播渠道全方位融合创新。广西广播电视台20两会特别节目兼顾内容和新技术的高质量融合,以大数据搜索、参会物件、东盟等内容元素,加上5G+、AI、VR和新采访方式、新传播矩阵的技术赋能新制播机制,更好彰显了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但在平衡内容的深度解析与轻量化传播的关系、规避新闻产品同质化问题、打造品牌特色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朱瑞娟 《青年记者》2017,(13):45-46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包括新闻机构在内的新闻内容生产者需要通过不同媒介平台向用户传递新闻文本.尽管不同的媒介可以讲述相同的“新闻故事”,但是媒介形式会影响故事的叙事方式.①与此同时,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新闻传播场景中,受众体验也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提出挑战.新媒介技术的变革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也在重构新闻叙事.新闻叙述范式的创新更被列为全球新闻传播业三大发展趋势之一.②在未来的发展中,包括VR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必然对新闻业的发展带来更为纵深的影响,如何在新的技术平台讲好新闻故事,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潮 《视听界》2009,(4):107-108
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细节形式变得异常丰富多彩。现在的数字、网络、通信技术与电视台的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特别是电视新闻音视频制播网和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的结合、运用,使得电视新闻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现场、多时空、多信道的传播,和各类新闻背景资料的直接调用,以及电子特技、动画的随机应用成为可能。电视新闻采制人员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要认真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力求使电视视听语言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广播在发布政令、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职能上处于厂播媒体最重要的地位,主要发挥着“喉舌”功能,其改革具有巨大的联动、示范作用。1983年的第11次全国厂播电视工作会议曾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厂播电视宣传的改革”。正如当日寸的厂播电视部吴冷西部长在这次会议上指出的:“新闻这种形式最为领导关心、群众关心,最能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所谓"感官主义",是指电视媒体偏好以辛辣的新闻主题以及令人目眩的数位传播科技形式,刺激阅听人感官经验的新闻包裹手法.①当下,传播科技的演进以及激烈竞争环境中对收视率的追求,电视节目的感官主义制作倾向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其中以电视法治报道尤为突出.无论是前期影像镜头策略、后期编辑制作手法还是贯穿始终的悬疑叙事追求,电视法治报道都呈现出明显的感官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14.
隐性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被普遍采用的形式。隐性采访所获得的新闻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与社会的"原生态",极具传播可信度。在电视隐性采访中,叙事过程主要有叙事取向与结构模式,报道原则规定了电视记者进行电视隐性采访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采访纪律。  相似文献   

15.
王春玲 《新闻界》2007,(4):95-96
以消费视角来看待电视民生新闻这一传播景观就会发现,无论是产生的历史动因还是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的选择乃至评价体系的建构,民生新闻始终遵循着商业化社会的消费逻辑。  相似文献   

16.
刘婷 《传媒》2014,(19)
正近年来,学界关于电视电影的研究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其类型化发展、制作模式、叙事策略、艺术技巧等方面,电视电影有其特殊的制作和传播规律,既要具备电影的内容要素及拍摄技巧,又要符合电视这一传播平台的特性。目前,我国地方性电影频道的发展并不理想,尤其在内容生产、受众定位及区域化传播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电视电影的文化特色。在电视电影发展中应着重打造"电视—电影"的一体化制播平台,在内容方面注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所有形式的信息传播都可以当作叙事来理解."曲艺式新闻"是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一种颠覆.本文探讨的是当前"曲艺式新闻"在叙事上的建构及其错位.  相似文献   

18.
钟春林 《新闻传播》2009,(11):85-85
一、新闻标题的内涵 新闻标题是置于各种媒介所刊(播)的各种体裁新闻之首或独立存在的,对所刊(播)新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概括的语句。电视新闻标题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新闻的题目,是用以提示评介新闻内容的一段极简明扼要的文字。它以字幕的形式伴随着图像出现.一开始便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对口播新闻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存在着偏见,认为口播新闻没有电视特色,不是电视的特长,目前我们的电视报道运用口播新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事实并非如此。电视新闻当然要以画面取胜,但口播新闻也不能看作是权宜之计。从前期报道取材看,口播新闻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口播新闻是指没有新闻现场形象,由播音员播念文字稿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文字语言在报道取材方面的优势,克服电视画面语言在报道取材方面的不足。文字语言受空间限制少,记者通过文字语言脱离新闻现场同样能  相似文献   

20.
电视时政新闻是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报道政治领域新闻事件的重要形式,在电视时政新闻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电视时政新闻传播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本文在对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现状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