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表达权:凸现虚拟空间 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通过语言、行为等形式,借助传播媒介直接或间接、明示或默示地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表达权历来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基本权利.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保护你说话的权利"①,即可视为对表达权的维护与尊重.  相似文献   

2.
公民对公共事务充分、自由地表达意见,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不但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包容的标志。十七大对“表达权”的强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社会的政治进步和政治文明。推进公民的表达权是增强政府开放度、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如何制约权力,如何有效地监督政府是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周宇豪 《青年记者》2016,(36):34-35
表达自由作为公民信息自由权的重要体现形式,是现代社会公民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反映了普通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政治生活和社区事务的直接参与和影响,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也被称为自由表达权.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媒介的普及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领域活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表达渠道和平台.其中,利用网络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和揭露成为普通公众表达反腐败认知和意见呈现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表达权视域探析网络反腐中意见表达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以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等各种方式上网和百姓交流,到"周久耕事件"的出现,诸多频繁成为热点时政新闻的信息显示:网络问政,近年已成为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网络问政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从而最大限度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石静 《编辑之友》2011,(12):85-87
何谓表达权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依法保障上述"四权"。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再次提及"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这四权中,知情权是实现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建立了由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并描述了这一平台在公民政治参与系统中的作用与运行机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是公民政治参与系统中最关键的序参量,它起到类似于“三极管”放大器的作用,对公民的意见流和行为流进行放大与整流,为公民有效、有序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与政治民主化是当代国际性潮流.中国人世以后,这三大潮流交互作用,将中国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推进政治民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进程中,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是关键性的环节,而政府和媒体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承担了重要责任.本文拟在结合当前政治传播格局变化的基础上,对此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8.
胡新桥 《青年记者》2012,(13):15-16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记者是类似于医生、教师等人群的职业群体,拥有与普通公民不同的职务权利.记者所享有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等职务权利,是基于中国《宪法》赋予所有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及批评建议权等权利的衍生品,同时享有国家机关通过行政审批或司法行为等赋予超越一般公民的特殊权利.应该说,今天记者权利的行使日益具有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一再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本文认为,知情权与表达权的确立,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 表达意见是一切具有正常生理条件和社会意识的人的基本需要和愿望.表达意见也是一个人的民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所谓表达权,简言之,就是公民自我表达个人意愿的权利.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公民表述个人意愿,是一种神圣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7,(44):85-85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公民表达权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共中央的重要文献,具有重大的标志性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是一种以大众网民和媒体为参与主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全新反腐形式。通俗地说,就是在网上检举、曝光和评议官员腐败行为。本质上,它是基于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舆论活动,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群众性和时代性以及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效能等优势。作为对传统反腐渠道的有力补充,网络反腐也是我党在网络时代深入实践群众路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尊严感应该理解为庄重、平等、自由、如实地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感觉,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就会给予很大的信任,支持政府行为,有力推动政府对危机事件化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我国高度关注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豁督权: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尊严感应该理解为庄重、平等、自由、如实地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感觉,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就会给予很大的信任,支持政府行为,有力推动政府对危机事件化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刘海贵  庹继光 《新闻界》2012,(10):40-44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强调发挥传媒监督作用,这两者在理论上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将"传媒有责任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的行使"等内容上升为法律规范,使之纳入即将进行的我国网络立法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重要的法律问题,并促使传媒监督活动得到充分的权利保障,从而更便于传媒监督工作的开展,切实保障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记者的哪些权利保护不力或者需要重申?谁又应该是改变现状的责任主体?我们一个一个看. 第一,采访权.记者行使采访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代表公民实现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上述诸项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采访权在现实中遭遇不小阻力.4月2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女记者张莉为拍城市"蜘蛛人"(高空擦洗外墙的农民工),在北京金融街拍摄,遭遇保安堵镜头,称拍外景也要申请.众保安推拉女记者,致女记者右手挫伤甚至可能骨折.在一些地方,拒绝采访甚至写进有关部门的文件.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公民记者”并算不上真正的记者,只是业界与学界对公民参与新闻传播、履行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一种鼓励。“公民记者”时代,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规范“公民记者”参与传播,是媒介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蒋潇 《新闻世界》2010,(8):45-46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我国政府继电子政务公开后对政府议程设置的又一次积极探索,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亦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资讯全球化时代,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记者"理念被推崇和追捧。诚然,"公民记者"的出现确实体现大众在网络时代一定的自主权、表达权和知情权等。但"公民记者"真的是前景一片光辉灿烂吗?本文试从传播学理念及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