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也不是特定学校的学生才有,而是所有学校学生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学生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便会发生逃离学习生活环境的行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由于生源基础薄弱,所以我校学生厌学的表现更为明显,个别学生甚至中途辍学。  相似文献   

2.
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在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不名原因的紧张、焦虑、自私、对家长有看法等。这些学生在不远的将来会走向中学走向社会,这些心理问题也会带给学校和社会很大的问题。目前,我们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很弱,许多学校都重视文化课的成绩,对心理辅导只是纸上谈兵。根据目前的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大多是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上高中,被迫读中职;且农村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或工作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追求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原有的心理结构被破坏,心理平衡被打乱。他们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力图建立新的心理结构,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在这“破”与“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普通性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便形成了中职学生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很多学校都配备了至少一名心理教师。但也这往往让很多人误以为,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是心理教师的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中职教育在社会中地位的下降,中考生有许多都是考不上高中,才进了中职学校。中职校中的许多学生都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和殊群体。  相似文献   

6.
周在天 《甘肃教育》2005,(12):10-10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误区 一是从众、无奈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个体的行为在群体压力下趋向于与多数成员的行为一致时的现象,就叫从众。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叫做从众心理。许多学生进入中职也是受这种心理影响,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年龄尚小,在中职学一段时间再考虑,显得很无奈;而学生则认为上什么学由家长来定,无目的性和主动性,认为别人都上学去了,我也要上学,显得盲从。反映在学校的具体教学上,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学生认为难学。  相似文献   

7.
一、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特点 (一)心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心理教育的对象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介于16-19岁之间,这是生理、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塑造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况极为复杂、微妙、动荡,很多家长对此都束手无策,觉得这一阶段的孩子象变了个人似的,难以捉摸。因此,心理教育工作要走近学生的心理,把握这一阶段的特殊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技工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技工学校生源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技工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技工学生的学生素质普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生源多样化,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下长大的特殊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王超 《教书育人》2002,(3):33-34
毕业班,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家长、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智育成为重头戏。当大家的眼光聚集在毕业班学生成绩的时候,细心的班主任会发现,毕业班学生由于他们对学校环境、任课教师都已十分熟悉,学习负担比以前增加了,学生的心理状况也较以前复杂,问题学生也比以前难“对付”。为此我认为,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重要地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学生心理状况调节好,班级管理就顺手了。一、毕业班学生现有的心理简析①成绩唯一的功利心理。作为毕业班学生,把成绩放在首…  相似文献   

10.
龚建伟 《江西教育》2002,(10):10-10
笔者最近在一些学校走访时发现,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但是,除了一两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名副其实外,很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譬如,咨询形式的单一,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偏低,辅导室设施简陋等等。如何才能发挥心理辅导室应有的效应,避免其流于形式,这已成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首先,心理咨询形式要多样化。根据学生需要,可采用由学生本人到辅导室直接咨询,或由其同学、好友、父母代替其咨询的间接咨询;可采用个人咨询和团体咨询,也可采用信件咨询、电话咨询、门诊咨询,并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聘请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畅通学生心理沟通渠道,疏导学生心理交流障碍,驱散学生心理的阴霾。  相似文献   

12.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都极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的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教育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和任务(一 )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学校的所有学生。这些对象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心理正常的在校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主要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并对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诸如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第二种情况是心理偏常的学生。这其中既有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 ,也有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症状的学生。在上述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当中 ,应把第一种情况作为教育的重点 ,因为对正常学生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听了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上了高中以后的心情。有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到这所学校后,别的同学比我的成绩好,感到有压力。”另一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是少先队大队长,但现在连小组长都不是,心里有失落感。”这个现象说明这些孩子心理上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调节。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课就是为了调节学生心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溺爱有加,但要求却很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越来越脆弱,承受挫折能力降低.很多学生遇到挫折后,不愿意讲给父母、老师听,好朋友又很少,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心情一直很压抑.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学校开展了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的活动,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地疏导与调节.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英语普遍备受重视却一直没有一个突破点,虽然每个学生都很重视,家长和学校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去提高成绩,但似乎起的效果都不是很大,因此,学校和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有所忽视,所以想分析几个学生、老师和家长都易于轻视的问题。主要从学生心理、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等方面来分析一下英语教学中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师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作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有力支持与重要保障之一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应当得到学校心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加以规范化。本文就中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这一重要环节做一尝试性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引入心理辅导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文章客观分析了中职学校的现状和问题,着重从心理辅导的基本认识、心理辅导的途径及方式和心理辅导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在中职学校使用心理方法提升教育质量的作用,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并从心理研究层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等。在学校中,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交流或活动等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对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问题进行积极教育与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健康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心理咨询的选择效应与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发现,心理教师人手不够.同时,很多中小学的心理教师也有这样的困惑:自己一人担负着整个学校的"心育"工作,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有些力不从心.心理教师精力的有限性与学生需求的无限性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一般的心理咨询教科书和学校心理学方面的书,都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本文试图解答之.思路是先分析心理咨询中的选择效应,并据此提出矛盾的解决办法,即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