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音信仰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随着观音信仰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相关"疑伪经"和各种"观音灵验记"的出现,加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苦难大众把观音菩萨奉为"救世主",致使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广为盛行.唐宋至明清,"变文"、"宝卷"讲唱观音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广泛流布,观音道场、观音庙、观音山、观音洞等纷纷营建,形成了中国化的观音,使其信仰愈演愈烈,至今仍在民俗文化中具有很大影响.四川省遂宁市利用当地的观音民俗文化资源,打造"西部观音道场",以此突出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即将成为西部文化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保存最为完整者,又是唯一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中国学术.儒家文化乃中医药学的精神家园.儒学的思想精华从人本精神、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执中权时、君子人格等五个方面指导和成就了中医药学.近百多年来,中医药学随同其文化母体--儒家文化一起不断遭受打击与围剿乃至扼杀.当今,"回归自然"渐成风潮,文化多元、科学多元成为共识,"针灸热"、"中医热"遍及五洲,中医药学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并不等于"西医化","中西医结合"只是中医现代发展的一种模式或方向.中医药学的振兴最终还期待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文敏 《华夏文化》2021,(4):17-20
新时代,我们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气节精神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个体道德的塑造、国家民族精神气质的养成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气节概念的形成 "气节"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所独有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通常是指个人在思想道德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志气和节操.先秦时期,"气"与"节"是作为两个词使用的."气",据《说文解字·气部》记载:"气,云也.象形."这里,"气"是古代对天上云气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当下,祖师爷信仰鲜活的存在于民间武术之中。民间武术祖师爷信仰跟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心理有密切关系。民间武术祖师爷信仰彰显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它为民间武术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的功用。对民间武术祖师信仰的社会与精神价值进行充分发掘,对原有的逻辑形成超越,可以为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传统之创造转化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圣凯 《中国文化》2013,(2):91-97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信仰与生活,是在吸收印度、西域等地的佛教信仰方式基础上,逐渐采取适应了中国人的信仰心理与信仰方式,从而进行吸收与改造,最终成为中国佛教徒自己的信仰方式。忏悔作为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随着佛经忏悔思想的传译,忏悔仪式逐渐被纳入中国佛教徒的信仰生活中。但是,忏法之所以具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其原因在於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道教的思想。佛教忏法的形成,是中国佛教高僧在印度、西域忏悔仪式原有仪式基础上,在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论争中,逐渐采取了适应中国"礼"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企业关注和投资的热点,更成为各级政府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本文以成都音乐公园为例,从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肩负起应有的文化责任;理性面对发展之势,走科学发展之路;依托重点企业,抓住机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宣传交流力度,打造成都新的城市文化品牌四个方面论述了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9年10月李克强副总理访问澳大利亚期间中澳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决定先后在中国举办"澳大利亚文化年"和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澳大利亚文化年"在中国的举办圆满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职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文化的独特性,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使高职院校成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熔炉。然而,两种文化错位的现实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就业障碍,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价值重构的角度实现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跃迁,进而从文化认同、文化渗透、文化对接三方面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以儒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民间信仰是民众对神神鬼鬼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是大小传统之别的重要代表。儒学既存在不同时代分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存在政治化、学术化、神学化、民间化的多重特质发展走向;民间信仰又存在弥散性,两者因此融会共生,在汉代社会构建而成"神学政治"文化生态模式。这种特有的文化模式,以天人信仰为中心,在思想、道德、法治、民风民俗、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都能通过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交织体现出来,最终形成立体的多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傩公傩母从由人装扮到作为神偶加以供祀,且成为西南各地区、各民族中普遍的神灵信仰,其文化表现形态的跃迁,体现了一个不断层累的文化结果。其内在的文化演进逻辑,可分为"圣化"与"普化"两个发展层次。其中,"圣化"层次,通过"东山圣公"、"南山圣母"的文化复加义而实现;"普化"层次,通过"伏羲女娲"的文化复加义而实现。端公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最为核心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16-18世纪是天主教在澳门传播发展时期,澳门从此成为不同族群汇聚之地,也是多元宗教文化交汇的地域.葡萄牙人的天主教与华人的中国传统宗教,在澳门岛共同生存发展.澳门的佛教、道教保持了固有的模式和传统,妈祖、关帝等民间信仰更具地方特色.本文从澳门族群与多元文化的视野,分析了16-18世纪澳门天主教与中国传统宗教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广义的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则只强调精神方面。同样地,宗祠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所讨论的宗祠文化是狭义的宗祠文化,关注的不是宗祠作为建筑物实体,而是以宗族制度为核心的宗祠文化,主要体现在观念、制度、信仰、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我国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崇尚君权的观念已深入人们的骨髓,人们普遍认为,"君权神授"  相似文献   

16.
中西神灵文化因其不同的渊源传统而风格迥异.其差异性带来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中国文化重现世,学以致用;西方文化尚思辨,学以致知.由此而衍生出精神领域的不同信仰和追求,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主要内容.深入研究体会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综观中国共产党80年历程,从它建党那天起,在各个历史时期,均自觉地与先进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先进文化的进步,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世纪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把握时代精神,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文化发展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注重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要",这就考验我们创造的文化场景是否能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在地资源确定文化类型,依靠场景符号输出价值,传递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感性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因此,构建情感共鸣式的场景才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创造具有复合型体验和情感价值的文化场景,在场景内构建"感觉结构",用符号燃起对话的火花,达成共识与默契,潜移默化中促成人们的行为,实现文化场景从"有序"到"有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有明显的道教因素,有着丰富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求子、孕育、分娩、坐月、洗儿等生育文化中都带有鲜明的道教烙印,如求子文化与道教禁忌,孕育文化与胎神信仰,分娩文化与"安产图"等。生育文化中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主要表现在"术"的层面,如果提升到"道"的层面,对现代生育文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政治信仰走向,维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关乎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承及实现.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也是进行信仰教育的前提.笔者从政治信仰内涵、价值与功能,形成机制,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信仰危机和信仰培育五个方面综述.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在培育途径、准则和内容上成果丰富.而不足在于时政治信仰理论体系的研究少;信仰教育与意识形态灌输混淆,忽视信仰形成规律;研究出发点多出于国家层面,而缺乏微观的个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