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主要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点石斋画报》既广泛报道宣传各类遇"龙"奇闻,又描绘塑造多元的"龙"形象,不仅折射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精神信仰等方面的历史面相,反映了龙文化与晚清社会变迁的密切联系,而且深刻透视出嬗变时代下新旧思想并存、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起源于晚清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国民"与"新民"概念的提出及其泛化确立了文学大众话语的接受主体,以"开通民智"为核心的启蒙目标的确定使文学变成了政治启蒙的工具,促成了晚清"文学民众化"的潮流的发生。白话报刊的创办和戏剧改良的盛行是晚清"文学民众化"潮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晚清的"文学民众化"运动开启了"五四"时期的"文学民众化"潮流,其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具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民族英雄记忆建构与塑造的重要时段。晚清时期,在民族主义传入和民族危机加深的特定情形下,有关民族英雄的历史记忆被知识分子们视为重构国族、挽救危局的重要精神资源,从而得以大量出现。晚清时期民族英雄记忆的建构集中表现为英雄系谱的编排。众多系谱中,革命派编织的融入"排满"理念的宋明英雄系谱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民族英雄记忆中的主流叙述。民国建立后,"排满"思潮消退,民族英雄记忆亦在五族共和的新局势下摆脱了单一叙事,呈现出多元化、日常化的书写特征。不过,由于民族英雄作为政治符号的特殊性,其在民国时期被建构出来的形象依然难以接近本真。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晚清西学东渐促进了西医东来的进程素.有近代社会史料宝库之美称的<点石斋画报>,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现了晚清西医东来以及民众医疗观念渐变等社会现象,揭示了西医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以及中医开始缓慢分化演进的历史现实,以社会大众的视角记录了近代中国在民众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辛亥革命宣传和组织过程中,孙中山依次提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革命纲领,首先提出的是民族主义革命主张,民权主义只是被看作民族主义的结果和延伸,民生主义也没有找到与民族、民权主义对接的现实途径,革命的起点还是民族主义,得到广泛响应也只有民族主义"反满"这一口号。辛亥革命正是在"反满"旗帜下迅速取得成功的,由于袁世凯是汉族,孙中山被迫作出让位于袁世凯的选择,过早地结束了民族革命,导致政治革命失去了依托也随之被终结。  相似文献   

7.
1980年5月爆发的"光州事件"是韩国民众反全斗焕新独裁政权的国内政治抗争运动。韩国民众认为,光州抗争被血腥镇压,与美国对独裁政权的支持及军事行动的默许密切相关。而美国在事后反复进行的愈益精致的无责任论解释进一步加剧了韩国民众的反美情绪,改变了以往美国在韩国民众中的正面形象。从此,韩国民众反美运动勃然兴起。所以本为国内政治运动的"光州事件"实际上也成为80年代韩国反美高潮兴起的导火线。"光州事件"后,韩国反美高潮之所以爆发,固然与美国的消极作为不无关系,但进一步分析,则是韩国在社会转型时期民族主义发展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苏明 《天中学刊》2015,(2):88-91
近代域外游记记录的多是惊奇制造、宴会应酬、风俗类志、马戏杂耍、奇禽怪兽等,呈现出明显的"述奇"色彩。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游历者本人存在语言障碍和游历过于匆忙,但真正影响游记塑造异国形象的关键性因素还是游历者的眼光。因此,晚清的海外游历者所传递的西方形象,实际上投射着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渴望与文化诉求。近代域外游记塑造的西方形象是晚清中国现实社会政治欲望在文学实践上的一种投影。在"中华型世界观"的影响下,最开始走向世界的晚清使官们,采用"区格化"策略来缓解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感,从而坚守华夏中心主义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9.
丁玲在1937年至1945年期间创作的8篇短篇小说,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抗战和农民革命为题材的大众视点的作品,这一类作品继续了"左联"时期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大众在革命和抗战中的光辉形象,即塑造"大众之神";另一类是出于知识分子自觉的批判意识和启蒙意识而创作的暴露问题的作品。不难看出,以上的两个主题之间是矛盾的,塑造"大众之神"是把民众的形象美化,赞美民众。而暴露问题的作品是暴露民众的问题,批判民众。这种两面性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从自我到大众的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和反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时最流行的时尚杂志,《良友》画报是以女性图像尤其是封面女性图像作为主要方式来传达“摩登”的理念,引领大众生活和都市现代化的。当然,这些女性不仅是“摩登”的代言人,更凸显了上海地域性的女子风情。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说,《良友》画报还延续了晚清名妓小报所建立的叙事传统。但与之不同的是,它的这些“摩登”女性形象体现了社会的变革,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给英属印度的两大宗教族群——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带来了灵感,他们逐渐有了现代政治的意识,并开始在英帝国提供的舞台上学习现代政治。时任英印总督寇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1905年孟加拉分割。它打破了自1857年兵变风波之后印度民族主义长期"蛰伏"的局面,开启了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大门。孟加拉分割对印度民族主义产生了较大影响:印度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国大党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敌对意识加深了。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 6 0、70年代 ,在晚清乡土社会民族自卫斗争的广泛兴起和蔓延中 ,以绅耆士子为代表的乡土社会民间知识精英从各方面向乡土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取向施加影响 ,从而在晚清乡土社会民族意识的觉醒中 ,发挥了双重作用。其一 ,他们催化和推动了乡土社会广大下层民众民族意识的复苏和觉醒 ;其二 ,他们又将这一走向觉醒的民族意识引导到了盲目排外的歧路上。晚清乡土社会民族自卫斗争因此长期未能步入近代新型民族主义的航道  相似文献   

13.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与观念中存在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卫主权与争利益、经济优先还是政治至上三对比较常见的矛盾与冲突.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勃兴,对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理性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一概斥为“经济排外主义”而大加贬损,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苏曼殊半译半著的《惨世界》,属于"政治小说",翻译方式是"豪杰译"。它很不忠实于原著,"乱添乱造"。在这"乱添乱造"之中,苏曼殊以男德的英雄壮举为线索:勇救不幸入狱的穷苦人,暗杀压迫民众的满洲官员,拯救被逼为娼的少女,犯驾巴黎城......在这个带有侠客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苏曼殊寄托了自身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如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渴望。这部半译半著的作品依靠着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19,(3):84-88
晚清文人对小说极为推重的原因正在于看到小说对改造社会、"新民"的作用。而在"新民"方面,晚清小说中成功的理想人格形象并不多见,《黄绣球》是一个较为成功的理想人格塑造的实践性文本。黄绣球和黄通理并非晚清"新人"理念的简单图解,而是真正对现实有一定映射的理想人格形象,是晚清社会变革实践的形象化产物。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是从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运动转折的历史界标。义和团以其愚昧的壮烈和失败的惨烈,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抗争运动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转折。以主权为核心,以争利权为基本诉求的一系列民族抗争,构成1901以后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表征。而这一运动的历史起点则是义和团运动。而以革命话语为主导的新的民族觉醒的历史转折也始于庚辛之际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东现代文学史上三个阶段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知,山东现代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更多致力于表现她们身上的母性内涵和品质,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普遍存在于她们内心深处的的革命意识.这是与其他区域作家们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在以这种方式去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时,却往往忽略了女性作为"女人"的本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民族主义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大陆,无论是学者、政界领袖还是下层民众,对此都予以了广泛的关注。数量可观的研究民族主义的论著得以出版,如罗志田的《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李世涛的《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罗福惠主编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陶绪的《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唐文权的《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王春霞的《“排满”与民族主义》。反映民间、民众民族情绪的成果有宋强、张藏臧、乔边等著的《中国可以说“不”》、李希光的《妖魔化的中国背后》、房宁、王小东、宋强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等。这种海内外、上下均对民族主义形成广泛关注、民族主义问题持续高热的氛围,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检视与探讨。2006年,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先后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两次会议的成果,既是对前十多年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相信也将对今后深化与拓展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海固以"贫瘠甲天下"而著称于世,这一认知源于其自晚清以来贫困现象的客观存在,而这一认知被世人所熟知和强化则得益于扶贫开发所引发的持久、有效的宣传以及文学作品形象的塑造。贫困现象被认识后的西海固获得了社会各界帮扶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要被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钟飞燕 《时代教育》2014,(11):297-298
中国的体育竞技在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成为展示民族形象的平台,被赋予强烈的政治期待,导致"金牌意识"的产生,并造成我国体育事业的畸形发展。通过梳理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晚清、民国时期和建国后三个阶段对中国体育竞技的影响,归纳了现今中国体育竞技的特点:举国体制金牌多,忽视全民运动的重要性;民族主义强烈,体育精神难以发扬;金牌意识至上,运动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