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需出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是世界出版业革命性的十年.中国出版业作为世界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版形态的持续突变: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按需出版,对此作了生动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30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观念转变。这些重大观念的转变涉及出版业、出版物、出版功能、出版单位、出版市场、出版方式、出版队伍以及版权保护等各个方面。这些重大观念转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出版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于2012年,其一对一、互动性的传播特征有利于出版业形成扁平化的渠道营销优势。2014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和支付功能的结合,数字出版和自出版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出版业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并使按需出版和定制出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杨嘉 《出版参考》2007,(8X):18-18
8月9日上午,《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这也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四本出版业年度报告。本年度蓝皮书对2006~2007年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国出版业正面临战略性转型的的判断。报告指出,2006年的出版业发展呈现八大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等社会环境的转变,使中国出版业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产业的发展壮大,内容的丰富多彩,都进一步满足了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在不断前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出版业也面临从未经历过的考验:从国内情况看,各种民间力量的介入,使出版增添了活力,也使竞争进一步加剧;而更多的压力来自外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编撰的《2011—2012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是研究院每年固定的科研课题,也是延续性的第8本出版业年度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2011年是中国出版业转型走向深化的关键年。因此,作为全书核心部分的主报告将基调定为"中国出版业转型走向深化",预测了出版内容生产将被提到首要位置、主题出版物内涵将进一步丰富,打造大型出版航母和出版业上市重组将掀起高潮,数字出版中人工智能及4G技术将引人关注,扶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作为经济发展一部分的出版业也难以独善其身。近几年来国际出版发行行业持续低迷,一些传统出版强国出现了严重的行业衰退,中国出版业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与其他行业不同,出版业在对  相似文献   

8.
楚欣 《出版科学》2000,(1):25-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出版业沐浴改革开放的东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出版业规模扩大,出版物数量增加、整体质量提高,现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出版产业体系,成为湖北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被新闻出版署确定为全国六大出版发行中心之一。总结20年来出版事业发展的经验,出版业的繁荣发展,重要推动力在于改革,今后要由出版大省向出版强省迈进,关键还在于深化改革。因此,促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探索进一步开拓进取的思路,深化改革,是迎接新世纪,促进出版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出版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宏 《编辑学刊》2012,(4):6-12
目前我国出版业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正由一个出版大国向着出版强国的目标迈进。但我国出版业在未来的发展走向中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我国出版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博弈等等方面。通过对出版业未来走向做进一步思考,我们或许能够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未来路径有所认识,并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可谓是新世纪的中国出版业地图。该书内容全面丰富,数据和案例撷取独具匠心,研究理论亦能深入浅出。在时间维度上,该书的研究区间长达12年;在空间广度上,该书的覆盖区域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全景式扫描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该书是新千年来中国出版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既为出版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知识图谱,又为出版政府管理部门、出版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0月,根据中越两国政府文化协议,中国出版代表团对越南进行了友好访问.笔者作为代表团成员,在随团访问中对越南的新闻出版业概况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对日益加深的中越两国之间的出版文化交流也有一些感触,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到2008年,对于中国出版业,尤其是大学出版社意义非凡。30年间从无到有,从孱弱青涩到蓬勃发展,成长为中国出版业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商业现象,这一页值得我们认真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14.
王思迅 《出版参考》2007,(10X):26-28
苏拾平作为台湾资深出版人,对台湾出版业近年的衰退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与看法,本刊10月上旬刊,其对台湾目前出版业的发展状况做了介绍,本期将进一步探讨出版产业各种结账制度的演变过程与未来的愿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出版经济》2001,(6):4-5
2000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宣传文化单位出版物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字[1999]305号),使现行出版物增值税优惠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为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产业总体实力,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2001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1]41号)精神,联合下发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版物和电影拷贝增值税及电影发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88号)。出版优惠经济政策的再次延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闻出版业的关怀和财政、税务部门对新闻出版业的积极支持。新闻出版总署于近期向各地新闻出版管理机关转发了这个通知,要求出版单位借优惠经济政策的东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就新闻出版业在2001年再次继续执行优惠经济政策的有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6.
羊年伊始,<中国出版蓝皮书>就发布了2003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状况预测:新的改革政策陆续出台,出版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将引发出版机制的大变革;出版集团将整体推进,进入更快的发展期,内涵式专业出版集团将成为集团建设新的热点;出版单位强弱分化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小出版社生存压力加大;资本与市场的力量将推动出版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种种信息表明,2003年中国出版业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长期形成的出版格局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场变革中,大学出版社如何克服弱势,发挥强势,创造优势,这是大学出版社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馨跃  刘益 《今传媒》2016,(11):56-58
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西班牙出版业在全球出版业占据重要位置.在收集西班牙官方数据的基础上,本文从图书出版总量、出版机构、区域分布、出版语种、数字出版等方面介绍分析西班牙出版业的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2014年的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今后五年出版业走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方面,中国的出版业要适应进入小康社会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的文化需求,要适应飞速发展的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科技进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阶段诸如教材改革等等的国家政策调整;另一方面,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中国出版业要与时俱进地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受国内外出版业进入国内分销市场的严峻现实,并不得不同时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中国的出版业在审视自我与放眼周边环境后,在未来的五年内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这样才有可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本文拟从中国出版业在转型期内的发展趋势着眼,从出版方式、产品型态、市场格局、产业结构、出版资源五个方面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全球范围内STM(Scientific,Technical and Medical)出版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了STM出版业区域性、客户类型及媒介类型的现实情况,在得出世界范围内STM出版业特点的同时也给出了中国STM出版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喜事大事接连不断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纸张价涨跌、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两岸出版交流20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大事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这些事件都是影响和推动出版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