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制度变迁的机械论、博弈论与生物演化论可以归结为共时均衡分析和历时生物演化动态分析.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中的"荐举制"和"科举制"模式,为制度演变提供了考试形式上的路径依赖、"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依赖;共时关联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四级管理对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依赖与服务垄断扩张等,使教育考试制度具有计划经济的特点,同时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下从教育考试延伸到社会考试.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其特点是增量改革、试验推广、非激进式的;非正式制度变迁具有自发性、非强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我国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最大障碍来自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与之相应的文化;要从根本上促进非正式制度变迁:一是增加现代市场经济的知识存量,从外部推动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二是加大对现代市场经济思想文化意识的教育投资,从内部推动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三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大数据治理改革是大数据技术的技术属性和行政体制的行政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项目—技术"互动的视角,可以发现,大数据治理改革是一个以项目制为中心的制度变迁过程.项目制在对行政组织进行改造的基础上约束了大数据技术的技术属性,从而使大数据技术由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资源.与此同时,针对项目制运转中的非预期结果,大数据治理改革通过激励机制、容错机制与试点机制进行机制调适,缓解了大数据技术对于行政体制构成的挑战.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解释中国行政体制的制度再生产能力与"稳定之谜".  相似文献   

4.
唐冬梅 《文教资料》2009,(13):95-97
美国是一个以清教徒为基础的移民国家,移民文化对其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研究美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形成中国全球化教育意识和构建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制度安排涉及高等教育本身的绩效.作为高等教育体制中的重要一环,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变迁是在特有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变迁的诱因和路径作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高等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前景和可能遇到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增进非正式制度变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 ,由于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使中国的制度变迁呈现了两个特征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正式制度变迁失衡 ;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结果导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不协调 ,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 ,困扰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 ,必须加强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教育 ,培育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 ,加速渐进式的改革 ,增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由于国家具有强制性、垄断性以及规模经济的优势,不论是在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上,还是在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以及解决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上,国家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人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为了顺利实现和尽早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必须进一步发挥国家在这一制度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是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两种基本教育行政体制。本文回顾了我国建国五十年来教育集权和分权关系的演化历程 ,分析了这一演化历程的发展趋势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围绕教育集权和分权的若干问题 ,阐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走向应该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因历史变迁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主要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破解大学、政府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特借用生态学的概念,以生态学环境分析的视角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流变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解析,综合制度在历史文化变迁中的变迁,为如何走出现实形态和变革环境提出新的思路,指引未来改革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由于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中国的制度变迁呈现出两个特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制度变迁失衡,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结果导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不协调,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困扰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教育,培育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加速渐进式的改革,增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高伟 《学科教育》2014,(4):3-11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文明的整体性问题并回到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全球性与在地性矛盾、人格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变异三个层面。中国教育的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有教养的人、重建文化认同和回归有文化的政治。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的前景是复兴文化传统、回归教育自主与创造新的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源教育思想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源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他响亮地提出要用经世致用思想来促进教育改革,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教育思想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湖湘文化传统,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进一步弘扬了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改革是在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话语背景中展开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时,过于注重操作和形式化层面,而这些理论和方法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冲突往往被忽视了,从而导致了理论上过度推论和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从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分析目前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普遍面临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教育文化十分丰富,对西方教育文化的学习一定要注意与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 注重在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14.
教育建基于文化,教育的变革必然涉及某种文化的变革,因此可以说,教育改革在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的变革.中美基础教育的改革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只能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上的变革.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有“文化自觉”意识,在学习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时,只能借鉴,而不应移植.“文化自觉”要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冷静分析和学习美国文化,反思、继承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提升"师范大学教育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学科视角与方法论视角的概念界定方式,"师范大学教育力"在广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育力",即师范大学在文化、制度、资源、科研、教学与课程等方面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协同力与整合力。根据师范大学的本体属性,"师范大学教育力"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师教育"的"力",即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引领力、制度保障力、资源提供力、专业投入力与人才培养力。"师范大学教育力"概念的提出是对"教育力"研究的理论深化和对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可进一步厘清新时代师范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6.
邓猛  苏慧 《教育学报》2012,8(1):83-89
西方融合教育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是西方特有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特殊教育发展规律的自然体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产物,并体现了从文化的移植与到嫁接的转变.我国的随班就读模式是西方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是西方融合教育的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结合.儒家文化是融合教育在中国本土再生成的文化土壤,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融合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社会基础,新课程改革为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教育背景,这些都促进了嫁接来的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再生成.  相似文献   

17.
高考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教育文化和制度文化两重属性,既具有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也具有文化的社会发展性。我国高考制度在发展中呈现出分权化、多元化、多样化、自主化等基本趋势,正确评价高考制度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它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要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其文化多元的特殊文化背景,从深层的文化层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文化进行重塑。实现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改革就是文化的变革,课程追随着文化变迁的理路而嬗变。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其中必然涉及并带来文化冲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及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面对文化冲突,应在吸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及其实践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性进行有机融通和实践的再创造,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便在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应用,以服从并服务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文化观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文化变迁,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在民族文化整合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