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将明初国子学教育推向高峰的关键人物之一,宋讷提出强调学校教育为治国首务、作养"当代之才"、学识与实践相用、从"严"构建教学秩序,以及认为教育目的在维护伦理纲常等一系列教育理念。这些理念虽有些保守或消极,但总体仍是积极和进步的。其成功固然与自身优长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明初治国方略相契合,与其时教育需求相适应,并对当今教育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帝王,其拥有治国之才,在音乐方面也有着极高的天赋,他设立梨园,培养人才、创作作品,被后世称为"梨园祖师爷"。  相似文献   

3.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将 治国之道引用于办报,就应以民 为本位。政务报道是新闻宣传的 重头戏,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展 示,无不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中发掘民本价值,以群众的根 本利益和需求为价值取向,提高 政务报道的信息含量,就显得尤 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董岩  徐晓明 《兰台世界》2015,(9):129-130
经世致用思想下顾炎武的治学理论与实践,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在承认人具有正当私欲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提出以"修身"之功通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之道理。  相似文献   

5.
"美丽中国"虽为十八大报告中新提出的治国理念,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念与行动已早在进行之中。向世界传递"美丽中国"国家形象,刻不容缓。本文以"美丽中国"理念的明确提出为契机,解读"美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传播现状,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前所未有的传播技术革命,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百年未遇之深刻挑战。面对时代之问和现实之需,苏州广电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舆论生态的理念,从负面报道清单到建设性切口,在新闻实践中实现主流媒体的价值回归和理念跨越。借鉴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方法,从最早的个案探索切入,到新媒体品牌栏目建设,坚持从"建设性"的出发点来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着力唤起用户积极心理行为,培养公众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推动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培育共同价值观,助力新时代的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提出,体现出人们在现实差距中对理想状态的美好追求和通过不断消除矛盾与障碍,以达到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顺畅。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媒体的独特性质和重要地位决定了其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职责,发挥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4,(S6):88-8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律素质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人民理性的法治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掌握有关法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用法治的理念、原则和精神来判断和分析问题。一、法治方式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入了崭新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较长时期曲折探索和与其他社会治  相似文献   

9.
李悝,战国初期著名改革家,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理念,在魏国社会变革过程中首次提出"小农经济"和"平籴"的封建经济思想,提出法家"以刑去刑"的重法苛刑理念。因此说,李悝开创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变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正是政治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在抨击封建帝制、总结借鉴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了"政在养民"、"以法治国"、"五权制衡"、"主权在民"等一系列治国思想主张,并在其具体的治国理政过程中践行了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民生的角度分析李世民的治国方略,认为民生是李世民治国方略的重要视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等治国方略,无不渗透着浓厚的民生精神和民生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宣传要维护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谐社会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它是建立在深刻的、具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基础之上的治国理念和社会理想。这个理念和理想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世界充满矛盾,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特点,人们的意识千差万别。世界正是以此而生机勃勃,而姹紫嫣红。不同的意识相切相磋,世界于是得以克服矛盾,向前演进。世界之如此客观存在,正是和而不同的最大表现。如果事物没有差别了,人的见解千篇一律,那时候,世界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思想的角度看待西晋的历史教训,最致命的是两方面的失误,其一是既得利益集团执政理念的失误。他们运用"禅让"说辞不仅导致了舆论被动,也使自身心理扭曲引发宣传的矛盾。其二是西晋治国政策与制度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权力分配与分封制的弊病、用人政策的体制局限、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无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思想入手,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影响略作分析,将汉武帝刘彻文化专制下的治国之道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俭帝王,躬行节俭贯穿其治国理政之始终.其子雍正帝赞颂他,“至若躬行节俭,而大官服御,务崇朴素之风;秉德谦冲,而徽号鸿名,屡却廷臣之请.”追溯渊源,康熙帝节俭的治国理念来自于其父顺治帝,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帝)仁恕恭俭,一本自然.”深受“敬天法祖”观念影响的康熙帝对父亲尊敬备至,在宫内见顺治帝所书《陋室铭》,他感叹,“以万乘之崇高不忘草茅之卑末,于其所居若有取焉,而亲为书其辞,则圣心之所存于此亦可见焉.”以帝王之尊而时刻记挂民间百姓,戒除奢华,崇尚节俭的精神对康熙帝影响至深.康熙帝对畅春园之兴建、扩建乃至日常管理无一不体现这种理念.  相似文献   

16.
汉文帝刘恒的统治作为对开创"文景"盛世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位仁德并举的汉朝皇帝在与群臣关系的周旋当中,无论是对维护帝王的忠臣之士,还是暗中汹涌的反逆之臣,他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政治谋略。为了统治大汉,在其精心的布局下强调怀柔治刚的政治策略,充分体现了这位中国汉朝大政治家的治国谋略。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体现着关爱群众、改善民生的决心。从最初的实现人民群众温饱,到十七大定下的"全体国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国家在一步步推进着"民生是执政之本"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8.
同样的办报救国治国理念,不一样的新闻传播理念与从业实践:一个高举商业化、大众化旗帜,极尽负面揭丑、煽情之能事;一个恪守新闻党性原则,视典型报道、正面报道为毕生追求。这是中国媒介巨擘穆青与美国报刊骄子普利策分别在各自国家于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后半叶所演出的新闻活剧主调。探赜索隐,不同的社会体制与历史文化传统使然。本文通过"大众报纸与勿忘人民"、"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媒介经营管理和党报体制下的新闻事业管理""、负面揭丑与正面宣传"五个方面等对穆青与普利策的办报理念与实践等诸多异同进行较为详尽地梳理,以期对当下中国新闻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 我们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她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常流常新,有着不断进行自我再生的能力,因为我们的祖先从不停止去问:该给下一代怎样的教育? 在春秋末期的战火纷飞中,孔子便道出了"有教无类" 的教育公平真谛,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努力实现着这一教育理念.曾子笔下孔子言出的"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不仅让世界上每个读过它的人感叹箴言之美,更让每个中国人眼眶发热.  相似文献   

20.
明代建国伊始就确立了"重典治国"的刑罚理念。明代刑具沿承历史形制,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上日益严密。文章从刑罚观念、法律文化角度,对明代刑具产生的土壤及其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