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师是教育振兴的根本力量。教育扶贫迈向教育振兴进程中,党和政府通过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政策,促进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在基础保障、能力提升、通道流动、空间协作、社会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忽视教师主体作用、缺乏信息交流、激励效应较低、学校管理缺失、尊师重教氛围的不足等,是影响乡村教师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不力的重要原因。重塑主体认知、拓宽沟通渠道、完善激励机制、改进学校管理、优化社会支持等,是持续激发乡村教师内在动力、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应有策略。  相似文献   

2.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双创型技能人才,不仅是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面临政府政策构建不完善、学校教育机制不畅、教师队伍建设乏力、学生积极性和创业能力偏低等困境.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成效,要理顺政府、学校、企业、乡村、学生等各主体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政府、学校、学生三大关键要素的引导模式,即政府层面健全政策体系并有效落实,学校层面厘清教育理念并构建系统的教育工作机制,学生层面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和激励跟踪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具体运行路径,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乡村优质教师短缺危机、乡村学生学业质量危机以及城乡社会文化断裂危机,国外面向乡村的职前教师培养出现了以在地化教育理念为支点的模式变革。乡村教师教育的在地化转型秉持催生乡村教师地方性意识的培养理念,旨在通过实地体认的方式培育适合乡村社区、学校及学生需要的在地化教育实践者。为此,国外开发了面向乡村教师培养全流程的教师教育项目体系,构筑了政府和公益组织资助支持下的大学、乡村社区及乡村学校等多主体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并创设了囊括地方性知识、在地化教学能力及实地教学经验等内容要素和具备多样化组织形式的乡村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根本。为培育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人才,造就一支助力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源动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人才队伍,是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问题的关键。本文以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基罗转化学习理论为支撑,提出在乡村人才振兴下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的思考,以期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教育支持力量提供有益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乡村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由关注政府行为的决策者作用转向强调执行者在政策执行中的适应性,再到关注执行者参与政策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四川省县域内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发现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作为有自身优势潜能的能动者,通过政府部门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乡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衔接与有效合作,形成乡村教育政策协同育人机制,激发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宣传的积极性、多层次协商规划乡村教育振兴活动、乡村需求与乡村教育政策实施协调搭配、扩大乡村教育政策实施效力,使乡村教育振兴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进一步突破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展望未来,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能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立足我国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乡村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根据、主要内容、教育地位等进行分析论述,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助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对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外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师教学、人工智能助力乡村学生学习以及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育管理等方面。国外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具有资金保障、政府重视以及应用多样化等特点。这为我国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国家,建立合宜的乡村教育模式,使乡村真实拥有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用,其意义自不待言。绝大多数论者认为,目前我国乡村教育的问题是教育机会的充分保障和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问题,即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家庭的教育成本分担中达成合宜的比例,以确保乡村教育的有效投入,为乡村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配置。具体地讲,就是要将乡村学校校舍、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问题逐一加以解决,以保障乡村儿童能享受与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精准落实教育资助,保障贫困学子就学,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冷水滩区教育局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持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创新实施资助管理信息化工程,着力构建由政府投入、社会捐助、信贷支持、学校减免等组成的多元助学体系,以精准资助、扶智育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教育帮扶工作新路子。自2017年以来,冷水滩区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5亿元,惠及21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0.
蒋亦华 《教育科学》2021,37(3):25-31
聚焦乡村教师政策执行,分析其社会支持,不仅因为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政策实施,还涉及对乡村教师政策执行现状的评价以及国内学界相关研究的审视.社会支持的构成分析,应基于科学性、完整性、持续性、本土性等认知立场,强调对乡村教育以及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理解与尊重,强调解决问题而不必陷入概念内涵的无谓之争,强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关联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协同关系.具体而言,乡村教师政策执行的社会支持涵盖政府支持、相关教育机构支持、乡村教师支持、舆论支持、专家支持、社会非财政投入支持等.社会支持由混沌的自发状态转化为清晰的组织状态,并不是自然的、必然的呈现,而是不同主体审视自我、改善行为、重构相互之间关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具有示范与主导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支持的状态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而教育投入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举办农村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应当由政府财政支出作为保证。只有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切实强化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才会改变目前的弱势状况,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普及力度、培训内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因此,我国有必要对农村职业教育重新定位,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予以支持.数据测算发现,这一做法在财政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短缺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该现状,就必须由中央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健全国家相关法制;逐渐转变农村职教功能,完善农村职教培养目标;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村职教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深化农村职教内部改革,提高农村职教办学质量;提高农村职校学生素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建并完善层次不同、类型多样、学制灵活的农村职教体系等等。这些经验对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税费改革是继土改运动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新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对整个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取消了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改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社会事业中涉及面广、需要确保必要投入的一项公益事业。这就需要思考如何调整并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和顺畅,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教育提供相关的公益性与教育结果相关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教育公益性内涵理解着手认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果是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开展免费教育,使其成为一项"纯公益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财政困境主要表现为:拖欠教师工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保障不足;经费短缺可能会再度引发中小学乱收费;财政困难引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方政府财力薄弱、我国教育投资重心偏高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议规范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降低教育投资重心,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义务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实证分析发现,自2001年开始实行的以县级政府作为投资筹措主体的财政体制,使政府投资主体的重心有所提升,中、西部地区获得了较之以前更多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但是,由于县级政府大多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能力,而县以上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仍然缺乏稳定的保障,经费供给总量依然严重不足,各级政府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国家财政体制应加快向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型,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使捉村义务教育成为国家财政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要以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为背景,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稳定长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重视农村教育的公共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农村教育存在公共投入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各级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该加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总量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建立多元主体农村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这一背景,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状况的分析发现,虽然国家的财政投入明显增长,但仍存在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文章指出不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应提升财政投入主体重心等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