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的带有褒扬的感情,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有的则可褒可贬,具有中性色彩。有些成语从它的出处和字面义就可以看出它的感情色彩。也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还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些成语,使用者只能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改动,否则就会造成误用。也有的成语多用于褒义或多用于贬义,我们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充分尊重约定俗成的结果,最好不要同绝大多数人的用法相左,不要同成语发展的趋势相背离。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是常见的错误,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胡雪婵 《出版广角》2021,(16):80-82
语料库是数字出版知识服务领域常见的产品形态.汉语成语在汉语语料库中传递信息并具有时代性,汉语成语的词项搭配具有语义趋向,影响用户对汉语语言的认知.当前,汉语语料库中的成语语义韵相对稳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进行局部语义韵扩展,形成新的语义韵,具有可开发性.成语文化内涵体现了文化精神,具有时代性,在汉语语料库建设蓬勃发展的当下,需关注成语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的使用,提升汉语语料库的引导力,服务广大用户.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言语义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自然语言的构成层次——词语、句子和篇章,分析各层次语义分析的内涵、现有的研究策略、理论依据及存在的主要方法,并对现存的两类主要研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词语语义分析是指确定词语意义,衡量两个词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或相关度;句子语义分析研究包含句义分析和句义相似度分析两方面;文本语义分析就是识别文本的意义、主题、类别等语义信息的过程.当前的自然语言语义分析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研究策略:基于知识或语义学规则的语义分析和基于统计学的语义分析.基于统计与规则相融合的语义分析方法是未来自然语言语义分析的主流方法,本体语义学是自然语言语义分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成语的特定含义和结构形式,是用特定的词及词与词之间特定的组合方式表示出来的;书面上,则是用词的书写符号——汉字表示的。如;“声情并茂”这个成语,书面上就是“声”、“情”、“并”、“茂”这四个汉字来表示的。汉字是一种有形(形体)、有音(读音)、有义(意义)的文字,因此,如果改变了成语的用字,那就往住会改变成语的意义,有的还会错误地改变成语的意义,或使成语意义不通,同时,还会错变成语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成语运  相似文献   

5.
田敏 《大观周刊》2012,(17):258-258
本文提出了历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几种做法:教师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巧用诗歌、成语典故,活跃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知识库知网和向量空间模型理论的文档语义模型构建方法,论述知网知识描述方式的特点,提出一种滑动窗口语义消歧算法,利用知网的义原层次体系对文档模型进行语义化处理,根据语境确定语义,将模型特征项转换为关键词的义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自然语言中存在的同义、近义、上下位等语义关系而产生的模型偏差问题.通过计算义项相似度,加权得到文档相似度.实验证明,该方法较好地描述了文档特征,能够达到良好的聚类效果,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弃甲曳兵 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二)、查成语 “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作’、‘后来居上’等。有些成  相似文献   

9.
李琳娜  江雪琴 《情报工程》2016,2(4):030-039
隐语义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隐含语义分析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潜在特征联系用户和物品。本文从理论方法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隐语义模型的工作原理、模型表示、学习方法和评价指标等,并通过具体实验分别讨论几种典型隐语义模型算法的推荐效果,以全面认识和理解该模型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0.
晓言 《中国广播》2008,(8):77-78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古语,以及表示完整意思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语或短语。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常见的错误是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望文生义,闹出不少笑话。笔者收集了十个常用易错的成语,供同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拔苗助长"是带有贬义的成语,多用来比喻有些人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但是,我也听到有人用这句成语表示自谦的.2011年某出版社下属的公司请我去给新编辑讲课,中午请吃饭,陪同的有几位总监,总经理席间介绍某女士,说她是新任的编辑总监.这位年轻女士,前几年也是新编辑,入公司时听过我的课,请我审过稿,她说,我们公司年轻编辑多,总经理让我当总监,是"拔苗助长".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广告语言的突破:广告变异成语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指出了广告变异成语现象是广告语言的一次突破,它属于特有的时代;系统而简明地分析了广告变异成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广告音仿成语、广告义仿成语和广告转义成语)及其广告修辞效果;收集整理了能开启心智的部分广告变异成语.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知识库知网和向量空间模型理论的文档语义模型构建方法,论述知网知识描述方式 的特点,提出一种滑动窗口语义消歧算法,利用知网的义原层次体系对文档模型进行语义化处理,根据语境确定语义, 将模型特征项转换为关键词的义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自然语言中存在的同义、近义、上下位等语义关系而产生的模型 偏差问题。通过计算义项相似度,加权得到文档相似度。实验证明,该方法较好地描述了文档特征,能够达到良好的聚 类效果,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成语和名言的影响设计广告词,既可打动人心又便于人们记忆,简洁明快,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有着丰富的含义,是文化的历史积淀.它一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一部分来源于古代谚语和歇后语,属于经过长期使用而保留下来的语言精品.音节整齐、响亮,读起来朗朗上回,记起来方便,印象深,既符合广告词要简洁的要求,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运用成语设计广告词,是利用现成的语言材料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在写作时要注意:第一弄懂成语含义,探究其来源及意义变化,以便恰当地选用;第二,熟知广告宣传对象,明确被宣传商品的性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近期出版了由倪宝元教授主编的《汉语成语实用词典》。倪宝元教授有多部关于成语的著作和词典(有些是合作和主编的)出版,比如《成语辨析》、《成语辨析续编》、《成语例示》、《成语九章》、《成语范例大词典》、《汉语成语辨析词典》、《最新汉语成语词典》等。这部新出版的词典是在1993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九用词典》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完成的,增加了1000余个成语条目,改换了原书近1/3的用例,改正了原来的错误,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注释项目。笔者认为,这部词典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收条标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有些成语在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只有在这个特定的条件下使用才能顺理成章,否则就会似是而非。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明显,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只要理解了成语的含义,一般就不会用错。也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隐晦,不能一望而知,需要仔细琢磨、认真体会才能发现,使用这种成语更要格外小心。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17.
成语“尽如人意”,在一些报刊和书籍中,常常被简化为“尽人意”。如《燕赵都市报》上的几个例子: 1999年12月12日11版《中国足球改革这六年》:“尽管目前有些俱乐部在经营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上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13版《半个多世纪前的发掘》:“他们的发掘颇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使用的、约定俗成的定型短语,也称固定词组。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的意义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政才能懂得其意思。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通常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拆开插进其他一些成分。当然,成语活用例外书籍报刊中,经常运用言简意赅的成语。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但是,成语被用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以更换其中的成分为最常见。广播电视中读错的也不少。由于不…  相似文献   

19.
读1989年第2期《新闻战线》上发表的《望“文”兴叹》一文,想谈点不同的看法。对于成语,既不能滥用,更不能任意改动。但成语也像其他事物一样,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事实上,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新的成语,有些成  相似文献   

20.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复仇,是青少年熟悉的故事。“卧薪尝胆”后来就成为人们用以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成语. 但在中学历史课本中,讲吴越争霸时,只说勾戏舔尝苦胆,而不说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这是有道理的.吴越争霸,勾践“尝胆”,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越世家》,说勾践“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电”.而“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直到宋朝才出现。此成语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