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清初诗歌,不能忽视的是宋诗派的兴起与壮大.此股诗风由虞山钱谦益一派引导而起,至查慎行的出现,标志着宋诗派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查慎行以诗歌创作见长,在诗学理论方面则缺少系统的表述,观点多散见于其诗文集及诗歌评论作品中.但是,从这些有限的材料中,亦不难发掘查氏有代表性的诗学观念.他能在诗坛纷纭聚讼、争立门户的状况下,坚持唐宋兼宗、性情为先的诗学观念,与其乡邦的诗学氛围及师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吴浩 《文教资料》2009,(18):32-34
云间诗派为明末清初文坛上一大派,以陈子龙为诗派领袖.然于陈氏之外,宋徵璧等人的辅翼之功亦不可忽视.宋微璧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有所创见,更在实际创作中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深化了云间诗派的创作内涵.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云间诗派众人中,宋徵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李然 《现代语文》2010,(5):48-50
作为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蒋士铨在当时诗坛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他与当时著名的诗派"性灵派"的代表袁枚和赵翼被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另一方面,他的诗学又不同于性灵派,而是在豪荡中自有一股磊落迂回之致,带有宋诗派的痕迹。本文从蒋士铨的学诗历程和他的交游出发,试图考察他的诗学源流,阐述清代江西诗风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蒋士铨在当时诗坛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他与当时著名的诗派"性灵派"的代表袁枚和赵翼被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但另一方面,他的诗学又不同于性灵派,而是在豪荡中自有一股磊落迂回之致,带有宋诗派的痕迹。本文从蒋士铨的学诗历程和他的交游出发,试图考察他的诗学源流,阐述清代江西诗风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宋诗派诗论有密切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范兰世在桐城派和同光体诗派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珍虽然是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本人却反对诗分唐宋,而且在其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唐代诗人的学习,文章从对郑珍诗歌风格及内容的分析中探讨了郑诗与唐诗之渊源。  相似文献   

7.
朱庭珍的《筱园诗话》是清末文人试图对传统诗学做出总结的代表著述,并作为压卷之作收入郭绍虞先生主编的《清诗话续编》。"尊唐祧宋"是《筱园诗话》的论诗宗旨,这一宗旨体现了清代诗学的主流思想,因为唐宋诗之争是贯穿整个清代诗学的热点话题。"尊唐祧宋"观不但是打开朱庭珍诗论系统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清代的唐宋诗之争来说,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熙初年,诗坛掀起一股“宋诗热”的浪潮,德州田雯便是宋诗派的主要理论家之一。田雯的诗学观集中在《古欢堂杂著》一书中,其主要论点是:(1)主真求变的发展观;(2)趋新求奇的审美趣味;(3)祖杜宗黄的师承系列。田雯阐述了宋诗派的诗论,并以之解释了一些诗学现象,大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列,是一份不菲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9.
从清代桐城籍诗人的实际创作看,不仅文在桐城,诗亦在桐城。桐城派诗人谨守家法,有较为自觉的流派意识,以“正雅祛邪”为己任。姚范诗学观深刻影响了桐城诗派,以姚范为诗派的发端者,有合理一面,又不尽合理。重道不废文,唐宋兼取,刚柔并举,融通的诗学观,使得桐城诗派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0.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南宋以迄近代从未间断,其间尊唐者有,宗宋者有,但总体而言,"尊唐抑宋"观念在整个论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以明代为甚。实际上,用"尊唐抑宋"来界定明代的唐宋诗之争并不准确,因为,有明一代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无论强弱,但在明代诗坛上都不曾消失过。明初诗派虽大多宗唐,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另外,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并非一直处于弱势、边缘,明代中期,由于前、后七子的不懈倡导,"世人但知宗唐",反对者较少。至后期,公安派不惜矫枉过正,对后七子的诗学理论进行批驳,与其同时复古派也开始对一己的诗学观念重新检讨与反思,认识到拟古的若干弊端,此后,为宋诗正名的声音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明人肯定宋诗的诗论多从"主真"、"重变"、"言理"等方面立论,从根本上体认到宋诗的特点和价值,驳斥了明代诗坛上"尊唐抑宋"之音,同时也对宋诗的研究和传播、以及清代宋诗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就桐城诗派传衍和清代诗学发展而言,陈用光的作用一直被遮蔽。他将桐城诗学带入都下,并在都门交游中推动桐城诗派参与构建嘉道宗宋诗风;他宣诗布文,开启了桐城诗派的统绪书写。进入文学史“过程”的研究视角,揭示出陈用光传衍桐城的深层意涵。在桐城诗派传衍格局中,陈用光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代宗主,应当被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讼纷纷的唐宋诗之争在历代宋诗选本中都有所反映,选宋诗,或站在尊唐的立场上,通过编选宋诗而行贬抑宋诗之实;或站在尊宋的立场上,强调宋诗与唐诗之异。晚清的宋诗派将唐宋诗视作一个整体的审美范畴,力图兼融唐宋,它们的宋诗选本诗的理解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桐城诗派由姚范、刘大櫆开宗立派,在姚鼐、朱孝纯手中发扬光大,形成奇险与雄奇两条风格互补的诗学路径。奇险支派是桐城诗派的主流,重视学习黄庭坚、韩愈与杜甫,姚范诗作往往以学问为诗,爱用生词僻字,好用事用典,常以虚字入诗,对姚鼐一脉产生一定影响。雄奇支派逐渐被熔铸唐宋的诗学传统所淹,在桐城诗派史上不显,刘大櫆以才气为诗,通过句式变化与夸饰手法创造雄奇诗风;朱孝纯游历较广,其雄奇诗风多得山川之助。  相似文献   

14.
李宪乔是清代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作家。其诗学思想兼取唐、宋派的优点,而又不失自我,表现出了一定的超越精神。一方面,他强调诗言志为诗人安身立命之处;另一方面,又重视性情,反对诗分唐宋、四唐。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他主张转益多师,“舍皮得骨”。此外,他还继承了辨味理论,推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5.
近代宋诗派中坚人物何绍基的诗学理论独树一帜,这也体现在他的论诗诗中.其论诗诗主要涉及诗学的本源论、功能论、灵感论、风格论、批评论.何氏认为忧悯之情是最为根本的诗情,醉酒、饥饿等生理状态更容易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状态,这些都是新意迭出之见.其论诗诗的写作虽然体现出一种宽容圆通的思维特点,但也难免一定程度的保守和片面.  相似文献   

16.
身处道咸时代的丁日昌力精洋务,他与宋诗派诗人关系密切,该文从丁日昌与宋诗派诗人的交游及其诗歌创作实践两方面探究其诗歌的宗宋倾向。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历时最长久、影响最深广的一场诗学论争。它起于南宋,元、明、清三代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基本都在其背景下展开。"扬唐抑宋"是唐宋诗争中的主流论调,仔细考辨会发现,这一为大多数论者所认同的观点是建立在对诗歌本质片面认知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李宪乔是清代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作家。其诗学思想兼取唐、宋派的优点,而又不失自我,表现出了一定的超越精神。一方面,他强调诗言志为诗人安身立命之处,另一方面,又重视性情,反对诗分唐宋、四唐。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他主张转益多师,“舍皮得骨”。此外,他还继承了辨味理论,推崇“不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9.
论宋荦的诗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荦为清初“雪苑六子”之一,康熙中开府江南,与王士禛主持南北风雅,声名卓著。宋荦的诗学观较集中地反映在《漫堂说诗》中,其论诗追源溯流,与明末清初反思复古的思潮相一致。历来论者多认为宋荦为宗宋一派,事实上宋荦兼采唐宋,而以唐人为旨归,“宋诗派”之说未为笃论。宋荦上承严羽“妙悟”说,昌言“悟诗”说,与王士禛之“神韵”说同出一源,对清初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诗派,又名“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新诗流派,具有现代主义的倾向,自觉遵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而穆旦是中国新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中国新诗派的特点。文章力图通过对穆旦的诗歌分析来透视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