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则比新闻事件发生时间晚了一个多月,又被其它媒体广为报道过的“旧闻”,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接连获得了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发表在2002年12月28日《聊城日报》的消息《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参加评奖爆出的冷门  相似文献   

2.
我与吴新国合作采写的通讯 《爱民情──朱镕基总理视察民主垸重灾区纪实》,在1999年度的“益阳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后,又在随后的“湖南省州市报好新闻”和“湖南省好新闻”评选中连获一等奖。时隔一年以后的今天,当时来镕基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和鱼水深情,那神态、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将永生难忘。 在第一时间里得知 总理来视察的消息 资阳区民主垸是一个四面环水的蓄洪垸。1999年 7月 23日 11时40分,因抢救无效溃决。我本来是跟随市委书记李江防汛,负责北部抗洪一线报道的。这大早上,我获知民主垸出现…  相似文献   

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1):13-15
新闻的真实性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新闻界》 1996年 1期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新闻真实性的进一步思考。一篇是何光同志撰写的《新闻真实论》,另一篇是喻权域同志撰写的《世妇会报道对新闻学的启示》。前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中无法操作,认为它不能作为检验新闻真实性的标准。后者分析了某些西方传媒对世妇会的报道“本质上不真实”,认为“本质真实的意思是对的”。近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我是不赞成“本质真实论”的。这不仅因为“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18日,我曾在本报发表一篇报道《治污大限已过淮河仍未变清》。此后不久又有媒体关于“淮河变清”的报道。一时在网上引发一场大争论,很是沸沸扬扬。不少关注这场争论的同仁和读者纷纷打电话询问情况,日前又听《新闻三昧》编辑同志谈及读者来信对各大媒体报道此事说法的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5.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6.
简明是新闻写作的最高技巧。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写得简明呢? 根据实践,我认为主要有八种方法。 一是大题小作法。“大题”指的是大题材、大主题;“小作”是指写作时选题范围要窄、确定的题目要小。这样,就能以最经济的笔墨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温州晚报去年12月4日四版头条《英国媒体大夸温州民企》是一个比较大的题材。温州著名的民营企业很多,怎样写才能生动地表达报道的主题呢?该文作者从‘小作”入手,选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夸“奥康”和“奥康”老总来体现这则新闻的主题:温州民企品牌形象好,老板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7.
2000年12月30日,我发在永州日报第三版上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今年频频“中彩”:先是以最高票获2000年度永州日报好新闻一等奖,继而接着拿回了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湖南省好新闻、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个一等奖,并正在参加“湖南新闻奖”的角逐。然而,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条稿子在发表时并不顺利,它能获奖,纯粹是我百折不挠“争”来的。永州,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柳宗元,1200年前,他在愚溪河畔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近年来,永州的“异…  相似文献   

8.
长篇录音通讯《殷切的关怀——记温家宝副总理察看郴州市洪灾区、慰问灾民》(下称(《关怀》)获得了湖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奖一等奖。这篇通讯从新闻事实的发生,到第三稿播出,共历经了80小时,对记者的新闻敏感、采访功夫、写作水平、制作技巧、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都是一次考验,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抢"字,觉得这条新闻是抢出来的。我急得快要掉泪 "8·8"洪灾不仅给郴州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还使四清水库出现了垮坝的险情。从2002年8月8日九时起,我就昼夜坚守在大坝抢险工地,随时报道抢险进展情况。8月11日上午,工地传出消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12日要来视察!我和工地抢险人员一样激动,决定采访、报道好温副总理的这次视察,让广大听众听到温副总理的声音,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到了11日下午,情况却发生了不利于郴州当地媒体记者的变  相似文献   

9.
新闻链接     
《新闻世界》2006,(11):21-21
《记档案》作为国内推出的惟一一档以记为嘉宾的人物谈话类节目,自2002年10月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彰显镜头背后的镜头,凸现视角之外的视角,感动了多少电视观众与专家学,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新闻报》、《汇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世界》等报刊先后做了大篇的专访和报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还将《记档案》评为“2003年度中最有特色栏目”。在全国性评奖中,《记档案》也屡屡中彩:2002年度荣获“安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三等奖”,2003年度荣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九八四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从那时以来,我经过勤学苦练,初步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二百九十五篇。其中去年发表了二百零五篇。《宿舍楼搬家》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先后被地区广播电视系统评为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评为三等奖。同时又分别被省电台和地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下面我谈谈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以来的体会: 勤奋,出成果的关键我初从事专职通讯报道工作时,心里很担忧,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差,怕稿  相似文献   

11.
李娟 《新闻采编》2001,(6):31-32
“孙仲芳寻亲”系列报道是《扬子晚报》2000年推出的一个社会新闻系列报道,它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喜获一等奖。这一系列报道从2000年7月12日的长篇通讯《我要回家》开始,到2000年8月9日“孙家母子喜游黄浦江”结束,围绕孙仲芳寻亲这一中心事件,共发表新闻作品15篇,言论5篇,照片64幅,其中4条新闻上了头版。这一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在中国新闻奖参选的近千件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佳作。 以情写情,真情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960年3月中旬,《新湖南报》编辑部从湖南省煤炭局得到一个新闻綫索:辰溪煤矿连续三年雨季增产,对于在雨季如何保证增加煤产量,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编辑部把这个报道任务交给了我。当时正是全省煤炭供不应求的时候,又是雨季到来前夕;根据湖南煤炭生产规律,一般都是雨季减产,特别是当时新发展起来的一些小型煤矿,缺乏“与水争煤”,的经验;因此编辑部特别重视这一新闻綫索,要求尽快地把辰溪煤矿的经验报道出来。接受这个报道任务以后,我又喜又愁:喜的是编辑部给我详细地交代了报道意图,使我在采访之前对煤矿雨季增产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思想上有了一个“底”,愁的是自己原来是作农村报  相似文献   

13.
侯月华 《新闻通讯》2012,(12):12-12
《小小公厕走出全国道德模范》这篇报道获得了2011年江苏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和第十五届江苏新闻奖。这对一个地方台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很高的荣誉,也是最好的鼓励。作为这篇专题的主创人员之一,我个人认为.这篇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奖,正是紧扣了小人物大时代这样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4.
之所以写作《“天价”为何请不动院士》,主要是因为我从这个话题看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并试图对这个较重大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以发挥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记得那是2002年元旦之际,我还在采访部负责教育新闻的报道。元旦前后正值教育新闻的  相似文献   

15.
1993年2月14日,新疆日报一版头题位置发表《取消一纸签证,开启两扇大门》。这条消息先后获得一连串不同名目的新闻奖,其中包括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条新闻被新闻界看好的理由何在呢? 取消办理出疆物资签证是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它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又一道篱笆墙被推倒拆除了。在新疆,这个新闻事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能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振奋的感觉,又能勾起人们沉重和苦涩的回忆——地方保护主义曾多次使新疆自食苦果。报道这样一个时代脉搏跳动、历史意味深长的新闻事件,价值大,震动也大。这就要看记者怎样选择报道的切入口来充分袒露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网络博客想到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健 《军事记者》2004,(10):56-57
一个只关注传统媒体的人,可能对网上“揭竿而起”的情况毫无知察。我用“揭竿而起”这个字眼,是因为这个近年来“疯长”的现代劳什子,衍生出许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前卫乃至“反叛”的东西来,搞得我们手足失措。或许正是缘于此,2002年5月13日,美国《新闻周刊》的特稿标题耸人听闻:《博客将杀死传统媒体?》。今年新年钟声敲响的前夕,《今日美国报》又发表了该报驻华盛顿记者凯西·基利的一篇报道,题目是《随心所欲的博客正在改变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博客影响的迅速扩大,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传统媒体遭受冲击的严肃思索,同时也触动了人们对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在新闻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是新闻记者一辈子读不完的重要的教科书。首先提出新闻价值的是西方新闻学。在我国,一九一八年出版的徐宝璜写的《新闻学》一书中,也讲到了新闻价值。解放以后,我国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作过一些研究,特别是一九八○年,关于新闻价值的探讨性文章多一些。北京新闻学会还专门开会讨论过几次,只因这是个难题,争论还很大。直接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随时都会碰到新闻价值的问题。遇到这样那样的事实,都得掂一掂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作记者的,每天遇到的大大小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52-53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播发的《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河南濮阳干部建豪宅机关盖大楼》一稿,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集中反映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特权思想浓厚,追求奢侈之风等突出问题的报道。它的获奖,又一次证明抓住问题写新闻就能成就新闻精品,“问题”是新闻精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深入下去发掘新闻《涪陵日报》贾玲本栏责任编辑孟基宁我和秦超同志采写的消息《南川县冒出一批“绿色企业”大户》,获得了1994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这既有些出乎意料,又是我们所期盼的。谈起这篇报道的采写过程,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去年4月下旬全区宣传思想...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