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 在学校,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而且,许多孩子重视师爱胜过父母的爱,对于师爱的反应比对父母的爱的反应还要强烈。因此,学生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爱,这种心理甚至有时可以成为他们在学校中一切行为的动机。可见爱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岳伟 《教育学术月刊》2001,(5):16-17,20
一、现实教育生活中师爱的虚假与缺失   教育是一种生产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爱的直接生产者与传播者,更要有爱的态度、品行与能力。然而现实教育中的师爱却往往处于一种虚假与缺失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的虚假性。爱的虚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惩罚性的“爱”。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包括体罚与心罚。对此许多教师却振振有辞:“我惩罚你是因为我爱你,是为了你好……。”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第二,占有性的“爱”。教师把学生看…  相似文献   

3.
省优秀教师汤金明是江西省永新师范语文教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爱业,爱学生。而今虽已年过半百,但始终如一保有一颗年轻、热情、慈爱的心,是一个深受学校欢迎、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好班主任。  做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汤老师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他认为:应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感情都倾注到学生身上,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洞悉他们的思想内心,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学生才会接近你,信任你。我们脑子里应有一本全班同学的档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作为一个长辈…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讲,教育事业首先要求我们爱学生,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要想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懂得爱老师、爱同学、爱长辈,懂得爱学校、爱社会、爱大自然,懂得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学会宽容、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不可否认,爱确实有令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教育涉及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等,就爱而言,如果只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爱,而没有社会、家庭对学生的爱,学生对自己的爱,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的。如何爱是一门艺术,如果是盲目地去爱,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在师生间建立信任与尊重、民主与平等、理解与沟通、情感与关爱的基础,用师  相似文献   

6.
吕群芳 《班主任》2006,(5):24-26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有一句话让我深思:"爱是需要能力的.这种能力就是使你爱的人爱你."我联想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我相信,大部分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爱学生,可是,学生并不见得能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见得理解教师的爱,这是师爱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爱的效应     
爱的效应每个学生都有爱的本能需要,这是人们爱的心理需求。学生在家里备受父母的爱护,来到学校,很自然地会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种种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也要求教师能像父母那样体贴爱护他们。教师如果真...  相似文献   

8.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就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有无爱心还是衡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在现实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爱严重缺失的现象。生活中爱的缺失淡漠了人际关系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诸如自杀、离异、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而教育中爱的缺失则直接导致了人的畸形发展,导致了对教育目的的迷失。现实生活和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逼迫着…  相似文献   

9.
爱的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题之一,是一种情感、创造、价值观与生活教育。当前学校爱的教育在价值取向、观念及过程上存在失当与偏差,要想消解这些失当与偏差,应该从培育学生爱的能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重视爱的教育过程体验等方面加以矫正,达到爱的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水惠丽 《成才之路》2014,(29):22-23
正陶行知先生的爱的教育,爱满天下,是最好的教育。爱应该是大爱,而非小爱。大爱包括对学生思想上的关爱,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偏颇,通过与学生真诚沟通,给予正确的思想指导。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点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1.
梁晓妍 《中国德育》2004,(8):51-51,13
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它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种爱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遵循“爱、夸、导、管”的四字教育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夸、导、管”的四字原则在班级管理中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了爱心,学生犯错误时,你才会像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帮他们找出“病因”,苦口婆心地劝其“吃药”,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相似文献   

13.
刘奎 《西藏教育》2010,(7):51-52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爱生学校建设的核心理念。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和推广,爱生学校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爱生学校值得推广,因为爱生学校是完全从孩子的眼睛看学校和教育,“学校就是为孩子们办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创建学生心目中的爱生学校呢?  相似文献   

14.
爱的谎言     
爱和温暖是金灿灿的午后投到我们身上的一缕暖洋洋的太阳光,我们在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时刻感受着这种惬意的温暖,关于爱,你有怎样的定义,你想说什么,欢迎来稿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5.
学生尊敬老师不仅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而且是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教师,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地位不同,但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生,蔡元培、叶圣陶、斯霞、王思明等人无一不是爱生的典范。实际上,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有可能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我…  相似文献   

16.
学生尊敬老师不仅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而且是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教师,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地位不同,但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生.蔡元培、叶圣陶、斯霞、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中爱的部首是“夂”(sui),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康熙字典》中爱的部首是“心”,表示爱由心发。《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仁之发也。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爱”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国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经常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做到爱学生容易,但让学生感受到爱不容易。学会奉献爱、感受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是一个爱的教育过程,具体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爱学习和爱真善美等。  相似文献   

18.
单亲家庭子女作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学校教育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爱倾注在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上,燃亮他们的心中之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孕育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土壤。所以能否经营好一个班级也就关系着一所学校能否有所发展,一个社会人的健康发展。班务工作经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学业与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和未来。所以班主任要用心经营好你的班级,用爱点亮孩子们的人生,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发展,最终承担起  相似文献   

20.
<正>自古以来,"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世界上因为有了爱,才如此丰富多彩,地球才充满了活力。爱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而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是一种正大的力量。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学前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