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就其含义来说.就是对语言的加工调整.使它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修辞可以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类.积极修辞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格”.也就是修辞方法。消极修辞包括修饰词语和修饰句子。  相似文献   

2.
修辞散论     
何谓修辞?修辞就是对语言调整修饰,使之适应题旨和情境,以求达到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语言若不加调整修饰,就会艰涩干瘪,没有文采,正确的思想感情无从表达,文章的效果也无从谈起。孙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没有文采的文章,必然是昙花一现。所以,为了使文章流传久远,就要讲究修辞。人要修饰打扮,房子需要装潢美化,语言也需要调整修饰。  相似文献   

3.
修辞义是借助一定修辞手段生成的词语的固定意义。修辞义的生成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其生成机制,主要是社会交际和语言发展、人类固有的联想和认知能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语言学中的修辞手法等“四个世界”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汪曾祺喜欢“用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在词语的使用上,汪曾祺经常选择那些平凡的日常口语。在句式的选择上,汪曾祺多用短句、散句。在辞格的运用上,是少而极富日常生活性。对语言修辞效果的这种追求,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简洁平淡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通俗歌曲的歌词为了更有效地配合曲子表情达意,必须精心选择、调整修饰语言。通俗歌曲歌词的修辞艺术表现在语音、词语、句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随着话语学的兴起,语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涉猎了话语义或语用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话语义同语言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方面的讨论好像还不多。修辞活动是从语言系统中选取词语、句子,因此必须首先就语言层面弄清有关词语的词义,有关句子的句义,修辞活动又是在话语中进行的,离开话语就无所谓修辞,而话语显现的是话语义。因此,修辞研究必须要思考话语义和语言义的关系问题。本文就语言义的一般性和话语义的具体性、语言义的稳固(固定)性和话语义的临时性这两个方面,从对比中说明话语义同语言义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7.
李欣 《文教资料》2013,(21):15-17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着眼于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本文分析了词语修辞与语言美的关系,结合汉语实例,论述语言修辞的“巧妙配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言科学的不断发展,修辞学再也不仅仅是“词语的修饰”了,它越来越与新兴的科学发生密切的关系。一切艺术创作、艺术欣赏都出不开修辞,它所提供的美学信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修辞即是美—再现美、创造美、传播美。修辞为美学提供了重要的表现手段,美学为修辞开拓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修辞美学,必将以其独特的英姿立于科学之林,而在这里,“歧解”作为言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言中肯定否定也有量的差别。它们区分出:完全肯定或否定;部分肯定或否定,姑且称之为半肯定、半否定;超过肯定或否定,不防称之为过肯定,过否定。半肯定一般由表不完全义副词如“劣”“差”“略”等修饰构成,隐含相当的否定。半否定的构成,或者用半否定形容词“难”修饰,或者以否定副词修饰“必”“易”等,或者否定词前由不完全义副词修饰,都隐含相当的肯定。过肯定基本上是由“太”“泰”修饰的肯定句,隐含相当的否定。过否定有说出和不说出隐含的肯定意义两种形式,一般由否定词修饰唯一义副词如“惟”“独”“但”等构成。“半”“过”表达法,不仅适应了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反映需要,而且满足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复杂交际的具体环境的表现要求。它们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结合,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法”是研究语言运用的法则、规律与习惯,它只负责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修辞”则研究如何提高表达效果,即用语不但正确还要恰到好处,负责“好”与“不好”。修辞的办法,一般指语辞的调整与修饰。且不可误认为“修辞”就是“修辞格”,它不过是一种修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英语中的“转类形容词”实际上就是英语修辞学中的“移就”修饰格。与之相对的汉语修饰格称为“转借”。在翻译应用中.由于它们有其共同点,许多词语是可以按字面来翻译的,从而保持语言的修辞效果与特点。但英语与汉语之问在寓意、习惯等等各方面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大量的“不通”之处。这一方面若是运用直译的手法,便会产生词不达意,迷惑不解甚至误解的后果。本就此现象稍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浅析——从“羊大为美”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他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音韵和谐、声调平仄、谐音双关、多音字词运用、锤炼用字、拆字、合字、拆合字共用等修辞方法就是与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思想的宝库,还是一部语言的宝库,达到了孔子所追求的“文质彬彬”。词语修辞是《论语》的修辞魅力之一。所谓“因字而生句”,正是由于对词语的精心选炼,《论语》的遣词造句才显得准确明晰、精炼生动。  相似文献   

15.
张昭政 《学语文》2004,(2):47-47
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要把一些词语重复使用,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但另有一种修辞方法正好与之相对,它在表达同一意思时,着意避免同一词语的重复使用,这便是“避复”。且看例句。  相似文献   

16.
“修辞”的本质是语言的选择和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之修辞学家多把“修辞”的定义归结为语言的“选择过程”,其实,“修辞”虽有语言的选择调整功能,但更普遍的却是语言的变异。这无论从语言表达的过程,还是从古来“修辞”的功能上看,却可作出证明。  相似文献   

17.
陈立娣  王鑫 《考试周刊》2012,(41):14-15
修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个“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后来人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今天讲的“修辞”是一个名词,有三层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相似文献   

18.
修辞与训诂     
在我国的古代,严格的、科学的修辞学并没有建立,但修辞现象却普遍存在。即是说,古人也很重视语言的加工,也充分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表现方法,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论语·宪问》上讲:“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这里面讲到的“草创”、“讨论”、“修饰”、  相似文献   

19.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请先读一例句:(1)如果说过去文学是道的栽体,那么语言则是载体的载体了。(语文导报,1986年第5期)这里以“载体”修饰“载体”非常简练的说明了“道”“文学”和“语言”三者的关系,并突出了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性。这种运用与中心语同形或部分同形的词语来修饰限制中心语的一种修辞方式,就是“叠饰”。这种修辞方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它是一种颇有生命力的语言手段。本文在收集大量例证的基础上,就其分类、功能、效果等问题作些探讨。叠饰,可以分为严式和宽式两类严式修饰语和中心语完全同形。又可分为单重的和多重的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