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准确运用语言的方法,实现其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达到善交际和言谈的功能。作为一个教学语言的教师来说,准确、形象地运用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常有学生说:“听X老师上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之类的话即是如此),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作出的明确定位,并着重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集中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进而表明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本身承载着各种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形式多样。那么,怎样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树立"教语文"的意识,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中,增强自己的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先生语)。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点,即: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完全通过课堂教学,还通过大量的其他各种场合的信息搜集,既是学得,也是习得。所以,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就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根据时代特征、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伙伴自主合作学习”是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曹银治 《成才之路》2009,(30):39-3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应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多年的教学实践也使我深深认识到:语文学习要以人文为灵魂。失去了人文这一灵魂。语文只能是行尸走肉。因此,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指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语言,在学习语言中,挖掘语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局面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毫无疑问 ,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 ,是中学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为此 ,我校语文课题组将“学习语言”论 (洪镇涛 )和“潜能开发”理论结合起来 ,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收到了显著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 ,二是建立“开发潜能”激励机制。一、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模式1 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 ,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两个基本点 ,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时候 ,抓住“理清思路”、“品味语言”这两…  相似文献   

9.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一、确立“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论 我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而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10.
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学科是一门教会学生正确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可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有一个严重的失误,偏离了教学的本体一学习语言,而是热衷于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只有回归到语文教学本体上,寻求正确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形成语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是目前所使用的区分于传统语文教学的两种常用方法.总之,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培养语感,始终遵循一个原则--指导学生自学,始终为了一个目的--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11.
【缘起】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曾明确指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是"理解",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会运用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严重忽视语言学习环节中的"积累"和"运用"。前不久,笔者听了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一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纵观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有两种学习途径,一种是全语文的学习途径,强调以儿童运用语言文字为中心的课程统整教学,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学习阅读、写作、说话和聆听。其功能相当于语言学研究中的“语言习得”;一种是分项训练的教学途径,学校的语文教学就是典型的“语言学得”,强调的是循序渐进。如传统的作文教学常规是:  相似文献   

13.
剪枝的学问     
运用"减法思维",旗帜鲜明地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思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生学习语言,是从实践意义上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而不是从理论意义上去研究语言学知识,因此必须立足于练好最起码的、运用水平的语文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岳寒梅 《考试周刊》2010,(35):63-64
高万同老师曾说:"语文姓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生学习语言,是从实践意义上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而不是从理论意义上去研究语言学知识,因此必须立足于练好最起码的、运用水平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洪镇涛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有一个严重的失误:偏离了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即教师在课堂上热衷于指导学生研究语言,热衷于传授语法、修辞、逻辑以及文字学、文章学的知识,而不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本身,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只有回归到语文教学本体上,寻求正确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胡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103-103,111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这个理念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吕叔湘先生早就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金艳 《文教资料》2011,(35):47-49
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19.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理解——积累——运用”这三个环节中,我认为“运用”应是一个核心环节,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上。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理解与运用的关系,让学生在运用中促进理解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胡学英 《陕西教育》2005,(8):22-22,2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能感受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语言的揣摩与学习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能“灵活的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感悟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规律,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觉的迁移和运用,本人工作中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