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殡葬档案是反映殡葬文化变革、殡葬改革和殡葬服务发展变化的基本凭证和重要依据,是殡葬工作的信息存储库,是继续加快殡葬改革步伐、提升殡葬服务层次的重要基础和参考。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如何推进殡葬档案管理水平,如何开发殡葬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如何把握殡  相似文献   

2.
殡葬档案,是伴随着我国殡葬改革和殡仪服务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加强殡葬档案的管理,对于研究我国殡葬改革和殡仪服务业的建立、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笔就殡葬档案的特点及整理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殡葬业是民政事业的一部分,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特殊服务行业,殡葬单位建立业务档案是为满足市民办理丧事、骨灰安放、祭扫等丧葬活动的需要。目前本市殡葬业的档案主要分为殡仪馆业务档案和公墓业务档案。  相似文献   

4.
《上海档案工作》2008,(5):31-31
殡葬业是民政事业的一部分,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特殊服务行业,殡葬单位建立业务档案是为满足市民办理丧事、骨灰安放、祭扫等丧葬活动的需要。目前本市殡葬业的档案主要分为殡仪馆业务档案和公墓业务档案。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殡葬工作关乎千家万户,作为服务于民众的窗口单位,做好档案工作非常重要。档案工作是服务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是信息化管理的必备。要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在档案管理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提高领导法治意识,强化服务质量档案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为此,殡葬单位的管理者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殡葬发展的长效机制当中,努力做到"三纳入"(纳入殡葬单位的计划和规划中;纳入单位的管理制度中;纳入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三同时"(在布置、检查、总结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  相似文献   

6.
同公安行业的户籍档案一样,殡葬行业存放着死亡人员的“户籍”档案,客观地反映死亡人员死亡、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及取出骨灰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管理,为死亡人家属对骨灰的存、取、祭奠提供准确的依据,为殡仪馆建设、规划、改造、管理提供准确数据,供领导者决策。另外,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作为凭证,具有不可辨驳的法律效用,在诉讼中,能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长期以来,殡葬行业一直沿袭着传统、保守的管理方式,殡葬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案资料分散。由于长期频繁调用,不少资料已字迹模糊,纸页破损,残缺不全,查询、检索速度慢,耗费人力,基本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远  相似文献   

7.
国内     
《陕西档案》2021,(1):8-8
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生档案”力争打造“无证明城市”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涉及民生档案的公共服务领域形成突破,率先推出“人生一件事,一生一档案”改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生一件事”改革将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出生、上学、就业、结婚生育、置业、就医、退休养老、殡葬等8个阶段,公民在不同阶段办理的证明材料同步上传至系统,形成公民个人“人生档案”。在今后办事过程中,档案池已有的证件无需提交,实现一次办理终身享用,力争打造“无证明城市”。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每年死亡人数在不断增加,日益递增的现实需求使人们更加关心殡葬服务业,对殡葬服务的期待与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深入分析了殡葬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借鉴国外殡葬管理信息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殡葬改革的政策、殡葬管理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通过殡葬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殡葬服务网络、殡葬服务交易平台的开通,实现殡葬资源的共享,殡葬服务项目、收费的公开、透明,殡葬窗口办理手续的简化,惠民减免结算环节的优化等,以实现文明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殡葬服务,多层次、多方位、多项目地满足社会对殡葬服务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为政府殡葬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1952年到1966年,是新中国建立后社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时期,随着各项建设和改造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陕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其深厚的传统风俗,民众的保守性都是改革工作中的困难问题。这一时期的殡葬改革是西安市殡葬改革事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更为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殡葬法制化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下旬,我在采访市殡葬改革情况时,得知我市有位老工人死后,子女及亲属将她的骨灰撒到黄河。据殡葬管理所同志介绍,这是开封第一宗骨灰撒黄河的事例。5月1日,我采访了这位老工人的亲属。我将《黄河撒骨灰,真情留大地》的草稿拟成后,与市民政局民政科、殡葬管理所、殡仪馆的领导同志一起逐字逐句推敲。当议论到“这是我市第一例”时,发生了争执。在座的同志都是最近8年到上述3个单位的。有的说,到民政局工作以来还  相似文献   

11.
何锋 《兰台世界》2017,(7):68-70
医院改革任重道远。医院档案专业人员应积极承担改革职责的神圣使命,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档案的供给侧改革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资源信息优势,为管理者出谋划策,为档案用户利用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档案工作始终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人民健康事业服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发挥档案学术研究服务档案事业改革与创新的作用,促进青年人才的锻炼成长,上海市档案学会拟于2014年10月底或11月初举办上海青年档案工作者论坛。为此,上海市档案学会以"新时期档案事业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在本市青年档案工作者中征集论文。论文参考选题在"新时期档案事业改革与创新"主题之下设立5个专题,分别为: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研究、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11,(2):64-64
<正>龙陵县机构改革工作重视档案工作,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抽调档案局的一名副局长为机构改革综合组成员,负责机构改革撒、并、挂单位的档案整理移交工作。截至目前共接收各种档案110卷、2704件,其他涉及机构改革单位的档案移交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正>为认真履行好"为党管档"的神圣职责,以"讲大局"的角度确保机构改革单位档案管理有序,以"讲担当"的力度确保机构改革单位档案资源完整与安全。按照省市档案业务部门有关要求,安宁市档案馆精心布署、认真安排,做好机构改革档案处置工作。3月14日,安宁市档案馆组织召开全市机构改革档案处置工作暨2019年档案业务培训会议,对机构改革档案处置工作进行了安排,对  相似文献   

15.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在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指出要根据全市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展开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机构改革中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以保证档案工作为机构改革服务,特别要避免档案在机构改革中遭受任何损失。1999年北京市档案...  相似文献   

16.
档案信息化建设浅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同一种信息的存贮、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变化的过程,它给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课题。《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档案工作的重要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是档案工作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同时又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改革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立卷归档工作的改革、档案提供利用的改革、对档案信息资源深加工的改革等等,都必须借助档案信息化的进步。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  相似文献   

17.
档案机构改革是立足新时代、顺应新要求、展现新作为的重要改革,为新时代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身为青年档案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时刻关注改革发展动向,分析研究改革发展的成果。结合自身工作,从档案机构改革的视角探析,认识档案事业的新发展对青年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依法治档、安全管档、人才兴档的全面开展,努力肩负和完成发展新时代档案事业的担当和任务。  相似文献   

18.
唐彬文  庞冕  杨刚 《大观周刊》2013,(6):310-310
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目前在我国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产业链带来的资金流可以媲美房地产行业.足见殡葬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殡葬行业过分讲求铺张,在人性化的细节上还不够完美.国家对殡葬行业缺乏有力的监管.造成了当前殡葬行业的无序发展.下面结合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谈谈中国殡葬行业发展.及其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最近,《肇庆市档案修裱中心首期档案抢救工作方案》出台。这标志着广东省今年为改革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而创立的三个区域性档案修裱抢救中心,阳江、肇庆两个已进行运营。为了改革国家重点档案抢  相似文献   

20.
李宏弟 《档案天地》2013,(2):59-59,56
民政部门是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政府职能部门。担负着救灾救济、优待抚恤、拥军优属、退役士兵安置、婚姻登记、收养管理、殡葬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建设、社团、地名、行政区划管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重要职责.档案门类和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