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两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就学校、企业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给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完善策略: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企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着力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政府主导人才联合培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其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入研究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论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校企研"协同育人共同体和三方合作育人机制,汇集三方优质资源搭建职业能力提升"三平台",重构"三阶段"教学环节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并实践了基于校企研共同体的"三融合、三平台、三阶段"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立足于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实践证明,"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是一种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深化职教改革的背景下,消弭校企文化冲突、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通过对问题现状和理论研究的分析,并借鉴总结国内先进院校的经验,提出校企文化融合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五条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党中央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产教融合实施情况和本人实际工作经历,分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运行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内容,梳理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技师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育合格职业人才的方向。校企合作-引厂驻校: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实践"订单培养、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真实工作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共同施教,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8.
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职场打磨"的基本方向和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校企融合,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广西高职药学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开展研究,提出创新广西高职药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共建产学研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方位融合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内产教园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出了"职业主导、岗位需求、工学结合、互动融合"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往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动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无为性,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无力性,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以高职院校、企业同为双主体,实现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学生的多方联动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一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11.
从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教学实施背景分析出发,提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分四阶段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岗课证"三个环节抓起,并通过"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加快课程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快职业岗位建设;多方面努力,加快双证书制度建设"等方式,确保"岗课证"三个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从而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成功的校企合作绝不是肤浅的物质硬件对接式的合作,而是在共同的、融通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之上由内而外的融合,即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融合。文章对有关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历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趋势等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标志和迫切要求,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文化融合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它不仅需要从校企双方愿景、合作内容、载体和模式上解读文化融合的可能,更应该站在文化生成的自身立场进行观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价值、优势和劣势,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点,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意味着两种文化碰撞、冲突,相互吸收、融通互补,最终形成具有融合性、超越性和创新性的新文化类型。高职院校应该从文化意识、文化批判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提升自身能力,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5.
"校企融合、产学结合"是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的共同需要,能使多方共赢,但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都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本文分析了校企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途径,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基于校企合作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思路,成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产教融合更加注重教育与产业发展形势的结合,因而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政策法律依据不足、协同发展能力不强和合作水平层次不高等问题,为此,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时,应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努力构建校企双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双一流"院校建设重在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动态调整可使人才培养能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进而进一步提升高职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群品牌效应.建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应坚持以下理念:努力突出学校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以专业群协作组织为重点的合作模式,如政行企校合作模式等;要准确及时预测专业群人才需求;在资源建设中应形成校企、校校、专业群间以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享模式."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应以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8.
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是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对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深度融合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在高职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主导功能;以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为对象,构建校企人才共同培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人才向企业无缝连接输送,达到校企深层次合作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办学与本科院校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校企双方文化上的融合.近年来,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高职文化对企业文化融合的深广度不足、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融合的缺失等问题.只有采取全方位推进高职文化对企业优秀文化深度融合、企业文化汲取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等措施,校企文化融合才能更加深入,最终推进高职校企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2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为高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面对"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高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着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契约理论,高职学校要构建强有力的校企合作约束和激励机制,共建协同育人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