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四种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阅读教学中思维技能的发展,我们通过美国心理学家N.B.Smith教授对阅读教学的分类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思维是如何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而显现出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Smith教授把阅读教学分为字而理解阅读、解释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等四种由浅入深的阅读模式。我们的母语阅读教学也可以分为这四种模式,现具体阐述如下: 1.字而理解阅读模式。 阅读中的字面理解是指获得阅读内容中一个词、一个句子或是一种观点最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阅读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3.
阅读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评价、创造等几个阶段。其中理解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阶段。读一篇文章,一本书,究竟怎样才算是理解了,这是阅读学研究者们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一下中西方在看法上的异同,对于改进我们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是十分有益的。考察一下中国传统的阅读理论,我们会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一堂历史课犹如一个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气质。课堂因气质而美,而有专业阅读支撑的历史课是一定有气质的。读一本书,至少要读三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知道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二是"怎样写的?"了解史学家读史、撰史的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写?"理解史学家的历史观念和生命情结。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寻得一本书对历史教学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一堂历史课犹如一个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气质。课堂因气质而美,而有专业阅读支撑的历史课是一定有气质的。读一本书,至少要读三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知道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二是“怎样写的?”了解史学家读史、撰史的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写?”理解史学家的历史观念和生命情结。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寻得一本书对历史教学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晓少 《辅导员》2012,(1):36-37
我们缺少的是书,还是阅读的习惯?孩子续第一本书的国际平均年龄是0.5岁,中国孩子续第一本书的平均年龄是4岁。阅读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14岁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那么这个人终身与阅读无缘。  相似文献   

7.
作者:《博览群书》杂志选编出版:九州出版社定价:25.00元【内容介绍】这是一本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他们的读书方法,往往会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书里所叙述的事情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则变成了一个冷眼旁观的人。【读书人语】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当然是值得阅读的书),我们立刻会被吸引进去。在这本书里,我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与他们交谈、争辩,感受着他们和我们共同的有关读书的悲苦和欢喜。【精彩选摘】我想谈的,都是些真正的杰作,这些书一直被公认为了不起的作品,似乎人人都…  相似文献   

8.
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了一本书。厚的、薄的?通俗的、经典的,还是无聊的?书是自己写的。对人生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对爱的理解,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每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孔后面,都会是一段段传奇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英语阅读测试是英语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阅读测试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素质,考查学生经过一个阶段课程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从而掌握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英语阅读测试中获得较理想的成绩呢?这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可供我们训练的阅读技巧不少,而我们应该选择能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技巧。训练能为测试的成功打下一定的基础,测试只是一种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才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阅读成长路     
《师道》2003,(10):55-57
有人说,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也有人说,阅读可以让我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体会。不管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多少都能从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中窥见他的个性和爱好,都能从一本书的背后感知到一个阅读群体的社会渴求。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无论是用爱心还是用理解,在施与受的互动中,如果能够走进学生当中,尝试着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生活,作为为师,我们的收获或许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1.
<正>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最是书香能致远""胸无春秋志难远",这都启示我们要经常阅读。阅读是人们对所获得信息的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我们要经常阅读。读什么?一个人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  相似文献   

12.
阅读自己     
自我们懂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一直在不断地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要学富五车。但却一直没有人告诉我们要认真地读好自己这本书,要经常阅读自己。读别人的书固然十分重要,那是与人类智慧的对话,是攀登思想高峰的阶梯,是一个人摆脱蒙昧的途径。但是,阅读自己这本书更加重要。不然,仅仅懂得读别人的书,自己就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就成了一架装运知识的机器,到头来不过是一个可敬的读书郎而已。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其实,读懂一本书或一篇作品,触发一点现实的感慨,得到一点人生启迪,对一个人来说,人生每一步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充实起来。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让即将走上社会的高中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为人生积累精神财富,这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优化,离不开阅读本质的内化,离不开阅读结构的互化,也离不开阅读训练的转化。这中间,阅读本质的内化和阅读结构的互化是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阅读训练的转化和阅读教学的优化是阅读教学的实践方式。一、阅读本质的内化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阅读所具有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心智性,既是阅读性质的反映,又是阅读本质内化的依据。所谓内化,是指人通过内部言语对文章进行感知、理解、改造、吸收,并把文章的思想变为读者的思想的一种潜  相似文献   

15.
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他把每个人当成一本书。厚的,还是薄的?通俗的、经典的,还是无聊的?书是自己写的。对人生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对爱的理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每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孔后面,都有一段段的传奇经  相似文献   

16.
也就是说,随着人的意识能力的加深,认识角度的变异,对文学作品或艺术形象的新的理解也会不断产生。而不同的读者都为每一本书或每一首诗带来了新的想象和创造。这使文学对我们来说成为了一种存在于内心的、特殊的东西,这也正是文学和其他所有艺术的区别,个人拥有、与作者共同创造的感受是文学作品集创造性阅读对我们独一无二的馈赠。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真正归宿永远指向人本身的发展,而语文是对生命符号和生命现象的记录,是对生命活动和生命内涵的透视,也是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思想与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阅读文本,感悟语言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有意义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自然与文化,进而不断充实自我。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书籍无疑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人们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见闻,获得知识。一本好书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一个人也可能会因为某一本书而改变其人生轨迹。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读书更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交流教师们的读书心得,同时也为了梳理大家的阅读体验,本刊特举办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我们对这一理念不能正确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教学目标缺失,教师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感悟;二是学生的感悟很肤浅,没有思维含量。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自主感悟中发展思维呢?一、正确理解自主感悟的内涵自主感悟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67):32-33
<正>阅读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人们的眼界,使人睿智,使人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升华。"善读者可以治愚",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阅读与欣赏,而教师则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地强灌给学生,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一律的人。如今,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有所增强。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