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影视艺术传播的现代化表现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之后分析了影视艺术传播的大众化趋势,最后展开了对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发展对策的探讨,希望可以对影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影视艺术是受多种文化因素合力制约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只要仔细审视影视艺术传播的文化环境,就可窥出影视艺术与其文化环境之间其实是一种共生互现的、互为参照的镜像式关系。文化环境影响着影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影视艺术传播也影响着文化环境。当前构成影视艺术传播文化环境的突出变量有三:一是文化大众化趋势,二是审美取向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网络段子是在网络空间传播的一种短小的民间话语形式。网络段子具有创作主体的大众化与隐匿性,文本形式的多样性与娱乐化,创作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与焦点性等特点。段子在网络空间频繁使用与广泛传播,彰显了网络段子的功能,使其成为了大众表达观点的载体,阅读者愉悦身心的方式,社会焦点事件的舆情风向标,影视艺术的素材来源。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大众传播的有效形式,影视艺术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无论从传播内容的更新还是传播形式的发展,都经历了种种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影视艺术又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明确变化及发展内涵的大众传媒方式,而其传播形式的现代化,又加剧了其传播效应的大众化,在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双重驱动下,影视艺术的内容及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月亮 《现代传播》2004,2(6):46-50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是一种特殊的合作与博弈。影视艺术创造和影视艺术的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观赏活动是消费也是一种诗意的消费 ,消费前的“旧感性”在完成了影像向心象的转换后就产生了些许“新感性” ,所谓影视文化就是这样存在于大众心中的。影视艺术是惟一能够直接将美学价值变为市场价值的艺术。在形而上的拉力越来越稀薄的现代生活中 ,影视艺术应该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形而上慰藉。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哲学研究”在其中成为可能的艺术 ,影视艺术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哲学的器官”。审美愉快尽管有现实的色彩 ,但它本质上是了解非现实的对象的一种方式 ,这才是审美经验非功利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传媒艺术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是逐渐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受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二是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三是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7.
电视能不能称为艺术,电影、电视能不能合称“影视”,长期以来一直在业界存有争议。对此本文提出“影视是艺术”的判断,并且论证了这个判断的成立是由影视共用的一套符号系统所决定的。本文提出“符号”是各门类艺术的基本通性,影视艺术所具备的符号性具有多元化、复杂化、通感化、隐喻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11)
新闻传播事业呼唤大●众●文●化●教●育文/杨立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大众化的倾向明显地增强了,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的大众文化,成为媒介所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文化”是个外来词,其中“大众”这个词原是西方...  相似文献   

9.
鲍佳倩 《视听》2022,(3):43-45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传播的对象由“大众”转为“小众”,传播的方式由“广播”变为“窄播”。与此相应,“满汉全席”式传播受冷遇,为特定受众服务的分众化传播日益得宠。往昔的“综合服务”正逐步转向面向特定观众的专业化服务,这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体的受众特质、表现手法和赢利模式决定了艺术收藏类小众节目必须走大众化路线。像艺术收藏类节目那样,受众群存在扩大潜力、适于电视表现且主题有张力的小众节目才可能达到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而且还要进行娱乐化、知识化和互动化的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的蓬勃发展,播音主持专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广播电视媒介是信息传播中的中流砥柱,已成为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大众欣赏水平越来越挑剔,为了在新的机遇中提升自身播音主持的艺术素养,提升节目质量,本文围绕播音传播艺术的魅力,剖析当下播音主持工作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与艺术素养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综合大学影视传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媒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广最快、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艺术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之一。影视的发展取向和层次,直接关系着社会进步。由此,影视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被社会瞩目。在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中,影视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网络视频正在突破长期以来由传统电视为主要媒体所主导的影视空间,为大众开辟一个新的影视疆域。网络视频集交流功能、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呈现出互联网时代的草根特征,它使得受众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个人化影视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成为可能,个性化的内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网民获得的互动性增强。与传统的影视空间相比,网络视频构建的影视空间表现出弥漫化的扩展状态,网络视频成为受众的影视"自助餐"和受众自己动手生产的领地,视频资源因此而异常丰饶,并且通过社区关系推荐上传使得传播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媒体传播逐渐呈现出全民化、多元化,草根化、泛政治化等趋势,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主动参与传播.传播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政府和官员有关的议题更是成为最受关注和最易引起争议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边区群众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为阅读对象的大众化报纸.经过多年的发展,<边区群众报>形成了一个"大众化报纸--大众化通讯网--大众化传播渠道"的大众化传播过程,涵盖了报纸的新闻来源、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等多个环节.大众化传播过程弥补了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不能阅读报纸、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缺陷,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各种信息在边区社会的相通相融.使报纸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得力的宣传工具,产生了极强的传播效果和极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广播、电影、网络等现代视听艺术及媒体传播的高速发展,与亿万受众的日常生活和整个社会息息相连的大众文化开始形成,我国的影视艺术进入了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新时期,大众文化的审美观、价值观常常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文化艺术的生态环境也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相似文献   

19.
朱俊瑛 《传媒》2018,(14):57-59
诗歌作为传统的文学形式经常和朗诵相伴相生,而朗诵具有仪式感和表演性的特征使诗歌朗诵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精英艺术而无法亲近大众.移动新媒体的出现无疑给诗歌朗诵艺术提供了大众化传播的新路径.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你读诗》为例,借助新媒体的草根平台、明星效应、娱乐化的传播方式等,诗歌朗诵开启了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传播之路.然而,这种回归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栖居",既显示了新媒体在勾连诗歌与大众方面取得的胜利,也显示出了在市场化、娱乐化的背景下,艺术性只能退居其次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颜湘君  罗威 《东南传播》2016,(10):118-119
在中外花木兰题材的影视剧中,中国传统民俗元素充溢其间,这些民俗元素不仅深蕴着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内涵,而且民俗事象作为影像又具有多种艺术功效,不仅调节影视剧情的叙事节奏,而且提升了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性和教化功能。研究花木兰题材影视剧中的民俗文本,探究民俗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契合点,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