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是抚顺矿工报的摄影记者,主要采访对象是矿工,所以经常到井下拍照。井下拍照比井上拍照要困难得多,就井下拍照来说,在大巷道和在掌子头拍照又不一样,在超级瓦斯矿井拍照就更加困难。我感到,在井下采掘第一线拍照,完全依靠“抓拍”是不行的。井下唯一的光就是矿工头上的矿灯,要拍好照片,主要还要靠闪光灯。闪光灯只能对准矿工头上的矿灯聚焦,而工人在打钻时,震动很大,矿灯忽左忽右,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刘婷婷 《新闻天地》2011,(11):66-67
安坐沙发.轻轻拨动手指.就能从容地利用手机来遥控家里的一切:可以自动给浴池放水并自动加热调节水温:自动调整窗帘、灯光、音响的状态;可以一边做饭.一边通过厨房的可视电话查看门口的来访者:门口机具有拍照留影功能.家中无人时系统会拍下来访者照片供主人回来查询:家里出现火灾等紧急情况还会自动报警……  相似文献   

3.
盲人摄影师     
盲人也能拍照?盲人为什么要拍照?“希腊人曾经说过,仅仅用眼睛是无法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的。只有盲人才知道要用心去看世界”。正如一位盲人摄影师所说:“我想记录的不是我看不到的画面,而是我心中的想象。”  相似文献   

4.
记者起哄     
有人自诩会轻功,身子一纵上楼顶。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萨马兰奇哈哈笑;“大概来自某行星!”有人自诩善发明,水变汽油举世惊。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科学院士哈哈笑:“通天教主显了灵!”有人自诩多才能,速将企业亏转盈。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反贪局长哈哈笑:“早经查明是蛀虫!”调查研究基本功,记者应戒瞎起哄;若为私利乱捧场,制假骗钱一般同!记者起哄@马良  相似文献   

5.
你问我答     
问: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如何控制曝光量?;问:光学镜头和数码镜头有什么不同?;问:什么时候使用闪光灯比较好?;问:我不小心误删了数码相机的照片,是否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郭韬 《兰台世界》2003,(9):12-13
我在本溪市档案馆从事照片档案的拍摄与征集工作20多年了,先后参加过国家档案局主编的《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一书和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拍照,以及本溪市重大活动的拍照存档工作。我愿就自己在照片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做法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进步。主动参与,不甘人后,靠  相似文献   

7.
石艺 《军事记者》2005,(6):71-71
五个月来.我们收到不少函授学员寄来的摄影作品,大部分是首次拍照或首次投稿,现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点评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用数码相机拍照,并通过笔记本电脑直接发稿,较传统的工作方法,省去了暗房冲洗底片、放印样片等繁琐过程,但目前使用数码相机采访的人毕竟很少,多数人还是使用传统相机装上胶卷拍照。这就要求摄影者必须准确地挑选底片,才能把最好的底片用于发稿,以便出色地完成新闻摄影报道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选出好底片呢?  相似文献   

9.
摄影发展百余年来,从没有像如今的手机摄影在社会上如此普及。伴随大量的手机摄影赛、网民与微博数量的急剧增加,兴起了"全民手机拍照热"。采访全国"两会"时,手机拍摄直达网络,灵活快捷,让摄影记者尝到了甜头。《北京晚报》摄影记者程功介绍:刚拿到大会文件就地用手机拍照,将文件快速传回报社,以求第一时间发稿,以流媒体形式传播,使广大受众快速获得信息。《羊城晚  相似文献   

10.
甜蜜的档案     
<正>说起我与档案工作的缘分,还要从我刚参加工作时说起。刚参加工作我就来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每天负责适龄青年婚姻登记拍照、整理、存档这样重复工作,工作开始真是感觉枯燥和无奈。可是,工作一段时间,我就感到怎么每天那么多新人登记结婚。在为一对对即将步入婚姻的新人们,给他们拍照、整理、存档的时候,看到一对对新人那样甜蜜幸福的样子,我心理感觉既兴奋又光荣,我见证他们幸福  相似文献   

11.
年轻女孩拍写真照,还没有取回照片,影楼就把她的照片在大厅里展示。由于涉及隐私权,天津女孩将影楼告上法院,索赔4万元。 今年6月5日,20岁出头的小红和好朋友一起到一家影楼去拍照,经工作人员推荐,她预定三天后拍摄一套个人写真。三天后,小红到影楼进行了拍照,当时照了100多张照片,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中最能体现摄影本质和特性的形式之一,也是最能直接和真实地反映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在浙江,以艺术摄影成名者固然不在少数,而在纪实摄影领域里,也出现了不少在全国摄影界有影响的人物,譬如徐永辉、卢广、王芯克等。当我们在仔细欣赏他们作品的时候,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拍照,不仅是用手按快门,而是用思想在拍照;他们不仅仅在反映现实,而是在用图片记录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王恺 《新闻天地》2010,(9):36-38
“从地震那天被拍照下来之后,我就开始晕啦,我的日子,不能像一个普通人那么过,实施跟你说,到今天,我还像坐了火箭似的,不知道我的日子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17日,日本京瓷公司发布了首款拍照手机;2004年,索尼爱立信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百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同年,夏普推出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拍照手机;2008年,由三星公司推出的千万像素拍照手机问世;2012年2月,诺基亚公司推出了4100万像素的手机,堪称“可以打电话的相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兴起,手机摄影者将原创的图片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实现了扩散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这是2005年10月17日《羊城晚报》的图片栏目《手机抓拍》。随着拍照手机像素的不断提高,手机拍照以其携带方便、一机两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抓拍新闻照片方面已经开始挑战数码相机。《羊城晚报》应时开设这一栏日,无疑给手机拍照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6.
Photo op是近年来在媒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在BBC网站上的流行词词典中,将photo op解释为:"photo op是photo opportunity的缩略语,即拍照的最佳时机,譬如从车里迈出,和主持人握手,在会议落座。你一定看过这种照片,它们看上去都差不多。"该词典进一步解释道:"Photo op是媒体为名流政要拍照的时机。毫无疑问,这意味着拍照的位置是可控的,拍  相似文献   

17.
一年冬天,我在上海的弄堂里随性拍照。走到一处弄堂的门口,一位老伯伯用抖动的双手在给一位老婆婆拍照。而老婆婆戴着眼镜坐在椅子上,自得其乐的打着毛线。当我从老伯伯的身边经过的时候,他报我一笑,然后递给我相机,躏跚地坐到老婆婆的身边,挽起了她的胳膊。老婆婆放下手中的毛线,摘下眼镜,微笑的看着镜头。瞬间的桔色温馨就这样永远锁在了我们三个人心中。  相似文献   

18.
在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中,拍照手机已逐渐成为传播新闻、传递信息的新工具、新亮点.研究发现,已有44%的人用拍照手机拍摄照片,目前全球手机数量已接近25亿部.  相似文献   

19.
最近,随着日本国内附有数码相机拍照功能的手机的普及,以及数码画质的日渐提升,2003年春季攀升至1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已经赫然登场,所拍书刊文字十分清晰,可实现即拍即读。  相似文献   

20.
一道形似慧星的亮光,正划破西方的天空;200米外,飞船返回舱静静地躺在地上,王建民第一个扑到舱口拍照;一个小个子记者一边拼命挤上去拍照,一边高呼:“中国万岁,航天员万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