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文主义历史观是指历史研究中突出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是历史活动的中心的史学观点.司马迁人文史观的主要表现是"究天人之际"的主张.本文主要从先秦人文思想文化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人文史观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来论述之.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胸怀“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伟大抱负 ,选择纪传体作为历史的表现形式 ,确立了人在历史中的价值 ,显示了他对历史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了很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女性人物,反映出了他对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的关注。分别从义、识、情三个方面论述司马迁《史记》的女性观,藉以阐述其在书写妇女历史方面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他的小说把女性当作镜头的焦点,把传统文学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推到中心位置,并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观照。但他又始终没有挣脱"男性本位意识"的局限。他的女性观既表现出尊重、崇拜女性的进步的一面,又表现出与男性本位意识藕断丝连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崔涛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01-103
凌叔华选取别一角度探索着历史转型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把女性的经验从一种小问题、一种呐喊变为一种艺术,填补了五四革命文学笔墨罕至的"空白".她使女性文学一开始就在"人"的本真、"女人"的自身世界寻求生成和真正表现,这正是凌叔华对女性文学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丰乳肥臀》作为莫言的精品之作,曾一度被学界赞扬为站在女性立场为女性呼喊之作。但通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女性几乎面目模糊,仅有着张扬的动物性欲望,大多数女性形象丑陋,她们均表现出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特征。与之相反,作为书中配角的男性角色形象鲜明,气质独特。这是莫言创作夹在"西方中心主义"理念加"民族神话主义"矛盾之下的缘故。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女性处于宏大历史中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7.
哈姆莱特对女性的认识三阶段 :尊重女性———厌恶女性———赞美女性。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他对女性的鄙视心理非常复杂 ,其所表现出的性观念近于偏执 ,哈姆莱特独特的身份与性格是这种观念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是这样的 :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与其性别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师》2011,(19):9
<正>编者按:广东省曾在2011年3月份提出,将在省内进行试点,对中小学女生实施女性教育。自此之后,一股围绕"女性教育"是否该提倡的争论之风便席卷而来,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为"女性"叫屈平反。于是,女性教育成为各界人士主要讨论的焦点。女性教育到底是歧视女性、对女性群体有偏见的阴  相似文献   

9.
蒋韵是当代特立独行的女作家,她以悲情书写表达对女性的思考,但她不依附于既有的主流话语的变迁,而是对社会宏大主题、女权主义以及个人化写作的自觉疏离.不寻常的个人生命史、文学阅读史,是蒋韵切入"悲情"的内在动因.本着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以女性的视野展现了独特的历史场景,以不可化约的生命体验,写出了复杂、矛盾、富有张力的女性生存结构,蒋韵用文学构筑女性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官中第一位具有自觉历史意识的伟大史学家。《史记》的问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史宗旨的体现与必然结果。“成一家之言”表现了司马迁的著史动机与历史意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思想。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力求从前代治乱盛衰中阐述成败兴亡之理,以通古今之变,垂法于后世。作为一个独特思想家的司马迁,《史记》实际上是他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一家之言”的哲学著作。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方式进行文化总结和文化创造,终“成一家之言”,超越了前人并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度。  相似文献   

11.
重思与尊师     
重思考与尊导师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两个传统,这两个传统都曾有益于中华民族的进步。但由于尊师被不适当地推向极端,便造成了对重思的,有碍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认真地反思过去,正面弘扬重思和尊师的优良传统,我们在高等教育中应确立如下新的理念:科研重于教学、质量颖重于授业、教方法重于教育知识、尊导师的创造能力重于尊导师的传授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于理性精神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尊重"他者"为特征的现代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渗透进西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西方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持久影响,发展出了以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规范,缺乏对一般"他者"的关注与尊重,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公德困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建构尊重"他者"的伦理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变革,需要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学生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他者"的观念和习惯,以期有助于整个社会现代伦理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是一个十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族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立身之本.客家人的教育情结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有其历史、社会和地理上的因由.客家人还富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与教育的作用密不可分,教育造就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进取精神.客家人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宗族教育等来塑造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4.
酒与尊老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义之一。从社会伦理学的层面看,孝的本质含义是“尊老”。作为孝文化这种尊老的社会伦理学特征,也明显地反映在酒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15.
荀子是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位儒家大师,他在继承前人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点.其中他的尊师思想是我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两千多年过去了,但其尊师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尊重的心理学本质与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尊重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完整的、具有独特天性、人格和尊严的人。儿童的独立性、社会认知(观点采择)、移情以及儿童与成人、同伴的社会交往经验是尊重态度形成的心理基础。尊重儿童的核心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moral demand for respect. In Ethics and Education, Richard Peters presents a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respect that was recently taken up by Krassimir Stojanov.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both Peters' and Stojanov's contributions and proposes another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respect: to respect children is to treat them in a way that enables them to see themselves as persons endowed with dignity; that is, as having the equal standing to make claims on others.  相似文献   

18.
Fear and Respect     
<正>很久以前,一个名叫维拉特·辛格的残忍国王统治着维贾伊·纳加尔城。因为他的残忍,所有的市民都很害怕他。维拉特有一只叫杰克的狗,他曾经爱它胜过一切。但是一个早晨,杰克死了。维拉特·辛格为这只狗举行了告别仪式,整个城市的市民都来到了火化场。维拉特·辛格很高兴看到人们如此爱戴他,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王。几天后,维拉特·辛格去世了,但没有人来参加他的葬礼。  相似文献   

19.
嘲笑与尊重     
马丁 《高中生》2012,(6):62-63
在艾米·哈根多恩绕过教室对面走廊的拐角时,她迎面撞到了一个五年级的高个子男孩。  相似文献   

20.
尊敬和自豪     
我不是出生于军人家庭,我的家庭没一个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毫无疑问也不会有女性成员参军了,更不用说是海军陆战队了.但不管怎么说,在我成长中,我对祖国产生了巨大的自豪感,参加海军陆战队于我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