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兵团日报2008年11月3日上的<"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一文,荣获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新闻通讯精品.说它是精品,是因为它具备了新闻精品中的几点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自办发行不同于其他图书发行企业,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附属性(非独立性).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努力把出版社的几个"功能中心"集于一身,即宣传中心、业务中心、效益中心和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3.
陈迈 《东南传播》2013,(6):59-60
电视文化首先必须是一种大众文化,它能够而且应该取消"雅"俗"文化界限。从拥有受众量的角度看,电视文化不可避免地是一种俗文化,对大众而言,它又应具备品位和视野方面的优越性。电视的存在是要"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理想的电视文化应当是一种"通俗的高雅文化"。  相似文献   

4.
如何发现和捕捉好新闻,是记者的功力。它需要记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好新闻是新闻记者所共同追求的,但是否能发现并制作出"好新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是一名优秀记者需要必备的。要想"炼"成好新闻,不但要靠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强烈的工作热情,而且要有超前的策划、扎实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庭档案"里有一件父亲珍藏了八十六年的报纸,它伴随父亲度过了近八十六年的风雨,成为我们一家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一张《湖南通俗日报》,它刊发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闰二月初九日。如今,它已陈旧发黄,破烂不堪,但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八位英烈的名字仍依稀可见。这八位烈士中有一位就是我的爷爷——刘洪顺。爷爷从小就胸怀大志,立志要让劳苦大众脱  相似文献   

6.
汉代大目录学家刘向说过一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对图书社会价值的认识,可谓深透至极.对于这句话,我们图书馆人不但要深刻领会,而且要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7.
嘿!我的孩子,今天要送给你这样一套来自日本的超级畅销小书,对了,它可不仅仅是几本独立的小书,因为,它也有生命,被一只聪明搞笑的小狐狸赋予的生命,让它一本接着一本,不断地诞生新奇的冒险、经历浪漫的旅程,它就是"怪杰佐罗力"系列。也许你听说过,这家伙来自日本,曾经在  相似文献   

8.
吴英姿 《新闻传播》2012,(7):195-196
人物报道细节的运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人物写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细节。一篇好的人物报道,要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常常有几根"支柱",即几个"饱满和出彩"的细节,让读者阅读之后,久久不能忘记。有了这几个支柱,人物报道就会"立体"起来。而那些事件过程,一些连接支柱的"软组织"也同样重要,它能把细节像珍珠般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9.
广告的可测量性,其内涵要比受众到达率检测丰富。它不但包括"广告真正接触到了谁"、也包含了"这个广告的传播效率究竟有多高"。此外,可测量性必须要做到持续、可靠并且精准。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闻体裁的"十八般兵器"中,如果说消息是一把"飞刀",代表着快,那么新闻评论则是一部"九阳神功",代表着深厚的内功,掌握了它的真谛,发挥了它的作用,就能成为一名"报林高手"。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信息更新速度以秒计算,传统媒体不再"一股独大"。面临激烈的媒体竞争,作为党的喉舌的党报,要想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就需要扬长避短,进一步发挥好新闻评论的灵魂与旗帜作用,围绕党委中心和大局,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出主流舆论的最强音,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编辑出版为例,探究了一本书除了选题之外,重要的还是要把书"做对",而不是"做好"。做好很容易,用最好的纸,最好的开本,精装就可以了。但是做得好不一定是做得对。所谓的对,首先要符合内容,每本书都有一种最适合的表达内容的方式。其次是市场的对,就是要为读者着想。第三是感觉要对,就是感觉它与自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同一事件,报道的角度不一样,报道所呈现的面貌也不同,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会大相径庭。   一、什么是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立足点,它从一个侧面具体反映新闻的真实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了解它的普遍性,更要掌握它的特殊性。只有从其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一面切入,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物,并使它个性鲜明。以新闻价值而言,这也是最能体现其价值的部分。   在我们的新闻节目中,经常有"成就报道"、"会议报道"、"经验报道"等,这与其说是某一类型的报…  相似文献   

13.
<正>"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语言的节律,它是人们为了准确地传达词句的内容、表现说话人的思想情感、以求达到互相了解的必要手段。"1广告配音更需要韵律,它毕竟要有"广告味儿"。而这种"味道"不是配音员凭空捏造,而是要符合广告创意和审美规律的。接下来,我们以著名广告配音员孙悦斌作品为例,谈谈在广告配音中如何体现韵律美。一、韵律之本——用汉语创作的广告文本文字从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便有了音声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不破不立,打破已有的既定元素,注入新的细节点,有时候会达到整体创新的目的。一种存在已久的"现场追述"电视艺术手法,将会随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而更多的被采用。既然属于存在已久,那又为什么迟迟未被我国节目广泛才用,成为了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它本身的特性能赋予电视真人秀节目怎样的灵魂?成为了最关心的问题。不管如何它履历了时间,服从于一种可理解的"节奏演变"。  相似文献   

15.
雷拥蓝关马不前从下篇开始,我将尾随美国巨变,进入社会经济领域。而我使用的语言,也会像《红楼梦》中的红玉,牵扯到一堆"爷爷奶奶"。提醒大家:研究美国要有耐性,即不嫌它大、不怕它变、也不管它乱念什么野狐禅。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指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作为电视传媒,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镜头参与性。电视新闻文本离不开"纪实情境",这种"情境"应包含三大  相似文献   

17.
《云南档案》2013,(3):59-59
<正>孕妇到医院产检,一位实习医生帮她照了B超。照完后,实习医生很严肃地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你怀的有可能是怪胎,它有两个头四只手四条腿!"  相似文献   

18.
广告创意的法规空间即广告法规与审核,它一方面规范着广告和广告创意,一方面也成为广告创意的羁绊.在创意实践中,广告人既要规避"禁区",又要利用"禁区"打出漂亮的"擦边球".  相似文献   

19.
墓碑,可谓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历史要研究它、利用它,自不待言;在文学、书法艺术方面,墓碑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雁过留声,人死留名.墓碑的出现满足了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们"流芳千古"的欲念,他们都想死后在墓碑上留下好听的颂辞.因此,树碑立传,自古以来已成了惯例.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之地,人们常能看到"无字碑".  相似文献   

20.
近年,图书界出现了一批惹人注意的图书。那便是所谓的"老人书"。"老人书"的范围相当广,如果要给它一个界定,大致指两类书:一类是老人们著作的书,从作者角度而言;另一类是指以老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图书,从读者的角度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