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久前,一位资深的驻东京中国记者告诉我:他的一位日本朋友曾向他透露,今年1月下旬,舆论(尤其是中国舆论)对右翼团体在大阪国际和平会议中心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集会的强烈反响,使右翼分子们暗暗“窃喜”,原因是他们的猖獗活动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重视”。面对众多的中国媒体,右翼分子们大有“身价倍增”之感。 在日本,右翼的名声很坏,一  相似文献   

2.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8,(7):14-14
“经常有人问我,有看过林肯的灵魂吗?我告诉他们,我不酗酒已经22年了。” 2月12日是美国林肯总统诞辰199周年,布什总统借机澄清白宫有鬼的传闻。  相似文献   

3.
秦轩 《中国新闻周刊》2005,(45):36-36,38
在日本,左翼以捍卫和平宪法与右翼捍卫天皇制度相抗衡。一旦修宪成功,左翼与右翼的平衡关系将被打破,日本政界的天平将向右倾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上任6年来,布什总统讨厌《纽约时报》,因为它经常刊登一些令白宫感到难堪的文章。在布什总统和切尼副总统出访的专机上,其他美国记者可以搭乘,《纽约时报》记者却上不去。尽管如此,创刊于1860年的《纽约时报》仍是美国质量最高的一张报纸,也是读者最喜欢看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陈金 《青年记者》2020,(5):96-97
近年来,右翼民粹主义在英国迅速崛起,英国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的政治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政治媒介化的后真相时代,如何设置受众关注的议题并迎合其情感诉求,成为政治传播中的关键问题。①英国小报的右翼民粹主义传播实践有哪些特征?其话语叙述又基于什么逻辑?《每日快报》是英国的主流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每日快报》为案例,分析英国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政治传播中的特点和话语叙述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徐东 《兰台世界》2012,(22):47-48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始终没有对其曾经的侵略行为进行彻底的反省,右翼分子不断以各种借口为当年的日军翻案,名古屋市长近日对前来访问的友好城市南京代表团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事件便是最新的一例。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戳穿右翼分子的谎言,还历史真相,本文从重庆市档案馆存史料揭示一段鲜为人知的日军屠杀我无辜青年学子的暴行。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48):16-16
“我认为,布什总统不希望城市看起来更像正在进行一场军事演习,而不是一场庆祝活动。”美国民主党议员埃莉诺·诺顿说。她目前正与政府各部门密切合作,制定布什明年1月20日就职典礼的安全保护计划。“安静,安静。我已是一个老头了,现在又是大早晨起来,你们得容我有思考的时间呀  相似文献   

8.
李捷 《当代传播》2021,(4):69-72,102
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社会不平等和中国的崛起,右翼民粹主义逐步成为美国转移国内矛盾、对华实施战略遏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身份政治的操弄下,右翼民粹主义不断强化仇华、反华、制华意识,加大对新疆问题的干涉力度成为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随着美国对华政治逐步走向极化,对新疆问题的认知及"以疆制华"策略的选择也日渐极端化.在此过程中,虚假人权叙事成为美国干涉新疆问题、"以疆制华"策略合理化的基础.这种叙事从"强迫劳动"到"种族灭绝"的升级,也成为美国对华政治极化的依据.凭借右翼极端分子的身份契合,郑国恩也成为美国涉疆虚假人权叙事的旗手.  相似文献   

9.
修史?羞死!     
2002~B本历史教科书事件是日本政治进一步右倾化的表现,中韩为此召回了自己的大使:修改战后日本立国之本的“和平宪法”。将是右翼势力的下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4月8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纸砸出一枚重磅炸弹:美国空军的一个网站上出现重大泄密,暴露出布什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导弹防御系统的机密信息。  相似文献   

11.
“让我们继续远行。” 2004年1月14日,布什总统在发布美国太空探索的远景规划——被一些人称为“火星宣言”——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2.
从士兵到将军,从一介武夫到政治家,沙龙的一生写满传奇和争议。而现在,许多以色列人——无论是右翼还是左冀一开始把他视为惟一有能力在任何方面领导这个国家的政治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这既是保尔森作为美国财长的履新之旅,也是一个中国通阐述对华新战略构架的定调之旅“两国之间建立一种对话机制,是两个国家之间关系成熟的一个标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张宇燕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话机制之深意9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新任财长亨利·保尔森共同宣布,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机制正式启动。对话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吴仪和保尔森分别作为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战略对话。对话机制启动后的首次会议,将于今年年底前在北京举行。这个对话机制由布什总统首倡…  相似文献   

14.
4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2006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的当天下午,中国外交部领导成员乔宗淮奉命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就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否认、美化侵略战争的右翼教科书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相似文献   

15.
王琦 《中国档案》2006,(5):56-57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网站2006年2月6日报道,布什总统最近向国会提出了2007财政年度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在他提出的财政预算中,要求拨给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3.38亿美元,比上一个财政年度增加了1251.9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布什总统于2007年12月26日签署了2007综合拨款法案(H.R.2764),其中包括一项条款,指明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要将其资助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提供开放获取,便于公众利用。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批准将由某个主要机构赞助的研究成果为公众提供开放获取。  相似文献   

17.
本多胜一是第一个全面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记者。他采写的《中国之行》(1971年)引起强烈反响,也招致右翼势力的猛烈攻击。右翼势力曾经以假血书相威胁,骂他是卖国贼,要他小心自己的脑袋。 即使如此,本多并未胆怯。1983、1984、1987年,连续三次,均在日军进入南京的11—12月,沿日军攻入南京的路线,采访了大屠杀的幸存者,在《朝日期刊》连载了《通往南京之路》,为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本多胜一是成员之一)编纂的《南京事件实地调查报告书》撰写了《南京事件中国人生存者证言》。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奥运会前夕采访布什总统,是中国十多家媒体常驻华盛顿记者的共同心愿.于是,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首席记者的牵头下,我们开始与白宫联系并提交了采访申请,等待着白宫的答复.我们知道,中国记者集体采访布什总统不容易,因为这次他不是单独访问中国,所以通常会把几个国家的记者拢在一起接受采访,而且每个国家只有一两名记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土耳其牌     
这是一篇对已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虚拟采访。听听这个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右翼政治家对阿富汗战争有何高见吧  相似文献   

20.
名刊要览     
寻找新的杜鲁门也许是为伊拉克战争陷入泥淖而苦恼,也许是出于对布什总统的不满,很多美国人突然间都不约而同地期待,2008年总统大选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