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农民素质的提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目前现实情况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服务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责。地方高校需要提高对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完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当地教育、科技、文化信息中心,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设备和专业人才,能够在服务新农村经济、政治、信息、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研究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构建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以河南省信阳市为考察点,分析当地高校在服务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方式进行,根据调查访谈结果,指出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更好地结合,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同时强调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地方经济智力支撑的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师院校,处于农村腹地或与农村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与社会服务功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也可促进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校地双方发展双赢局面,日益引起了校地双方的共同关注。地方高校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开展了多功能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分布式服务站等新农村服务基地的建设工作,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在基地建设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地方高校在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彰显了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但仍存在着经费不足、激励措施不力、校地协同性差和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地方高校今后要通过加快基础建设经费投入、进一步强化激励措施、组建校地协同服务机制来继续推进基地的建设及服务工作,以提升新农村服务基地工作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由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的。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利用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通过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研究推广新技术、引领新风尚等途径,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理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文章就地方高师院校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高校占普通高校的一半左右,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属于面向广大农村的高等教育范畴。区域性高校必须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适应本区域尤其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状况,高校信息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明确高校信息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优势,阐明了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服务地方是地市高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地市高校的学科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是服务新农村建设与学校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和互动平台。从建设新农村与地市高校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地市高校服务地方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构建适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尤其任重而道远。地方高校为西部新农村服务,既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探求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是建设西部新农村的必要途径。绵阳师范学院"全国千县工程信息员培训基地"的成立是我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为新农村建设培训优秀信息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江西省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出现了社会地位低下、服务地域经济和文化建设能力不强、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为此,必须实现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思想的创新,以发展新农业、新农村和新农民为基点,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为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地区的区域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传播功能,在农村文化活动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无疑是农村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载体。建立优质高效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制度,以先进的农村文化产品催生多样的农村文化新形式,是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与地域特色,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社会意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必经之路。当前,"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出版产品和文化活动基地,在农村公共出版服务体中起到了导向与引领作用,对于在农村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从而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池州学院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建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长期以来,注重大学文化建设,以贴近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创新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探索立足应用,服务地方,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池州,辐射皖江,打造科研特色,用徽池雅调,山水学林,营造优美育人环境,着力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特色大学文化建设提升了学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池州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自觉培育和发展特色,走出了一条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即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着力创新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发挥优势,面向需求,着力培育发展优化特色学科专业;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体制;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着力提高科技对地域经济社会贡献度;凝聚校魂,培育品牌,着力创建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着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艺术院校发展与地域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高校文化与地域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地方艺术院校与文化惠民的互动途径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产学研互动模式、文化互动模式、整合互动模式三方面阐述艺术院校服务文化惠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课堂教学文化重构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传统课堂教学呈现着背离、单调和专制的文化异化特征。课堂教学的文化转型,将面临着地域性文化冲突、历时性文化冲突和群体性文化冲突。新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审读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重构课堂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需要,地方高校参与组建区域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也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功能的需要。池州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富有特色,池州学院多年来坚持一贯的特色科研策略,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了区域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研究、规划与开发,因此,组建池州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不仅是重要的、强要的,也是迫切的、可行的。该文还对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社会成效、基本形式与构成、任务分工、研究计划和政策支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构想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9.
探析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小康社会都需要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农村生源大学生毕业返乡就业应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科技人员为纽带,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政府通过运用利益机制引导一批农业科技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尤其是农村生源地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学毕业后返回农村,为农民提供包括示范、培训...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所处地域情况及图书馆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分析高职图书馆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高职图书馆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发展思路及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从而拓展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最终达到全方位服务社会的目的,体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文化、信息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