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对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如何让媒体整合现有资源、锁定目标受众、赢得市场先机?频道专业化似乎已成为媒体走向市场化的一个手段,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级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新闻、经济、科教、体育等专业频道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2.
蓝岸 《当代传播》2001,(6):53-55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报纸、电台、电视垄断新闻传播的局面。互联网迅速成为新闻传播新生力量,被人称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会不会对报纸产生冲击?报业在网络时代应该如何发展? 中国报业发展路程可谓曲折。1978年,国家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几家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国报业由此打开了经营之门,开始走向市场。80年代以后,报业在发展上面临着多方面困难: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新闻纸,1980年时730元/吨,到1996年初上涨到770元/吨。①与此同时,报社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类津贴以及报纸发行成…  相似文献   

3.
王青  张务纯 《新闻传播》2007,(11):64-65
时下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视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加上信息时代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更新,电视媒体面临着新媒体发展的严峻考验。新时期如何提高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发挥电视媒体信息传递和新闻传播的独特优势,是媒体及新闻界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新时期环境下,电视采编工作将如何发展,文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02,(5)
在电视产业大整合、媒体资本市场空前活跃的今天,关于中国电视产业现状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和衡量的标准?对于今后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的启发点和警示点又在于什么地方?中国电视市场发展的前景预测又是怎样?这些都能在《中国电视前沿——关于理念与运作的对话》一书中找到答案。该书是第一部针对当前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热点、焦点和难点而进行的全面深入的学术访谈录,运用传播研究方法中的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进行中国电视市场评价的定性研究。全书以“中国电视综合评估体系”为主题和框架,选取电视市场产业链中五大环节领域,包括中央和地方…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效促进了媒体行业发展。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模式,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在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需要转变传统思维,不断创新采访技巧,提升新闻采访能力水平,为新闻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服务。本文对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强化服务功能是专业期刊竞争的有力手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技新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多样性在不断瓜分需求市场。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期刊业更是举步维艰。面对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双重挤压,面对综合类、娱乐类期刊引人入胜的精彩内容,专业期刊如何在不利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独特的风格,保持长久不衰的竞争力?依本人之见,强化服务功能是专业期刊的生存根基、发展之路和竞争手段。每一个媒体所处的地位和外部条件都有它的自然优势,同时也有它的先天不足,各种条件与情况交织在一起构成比较复杂的竞争态势。注重以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孟坚 《视听纵横》2010,(2):48-50
什么是人文精神?在新闻的后民生时代,地方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本文试从几例新闻报道探索地方媒体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和重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潇 《传媒》2016,(6):70-71
新媒体时代,数字、网络带来了人人皆可参与的“全民自媒体”,带来了海量庞杂且传输速度极快的信息流通渠道。新闻传播活动的效率空前提高,受众在面对信息接收媒介时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快餐式网络信息渠道方便快捷、易于接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于是,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不得不对市场有更多的妥协。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力求改变,全方位迎合受众的口味,明星真人秀节目快速更迭受人追捧;庄重刻板的严肃新闻也开始挖掘娱乐外衣,以博人眼球……然而,随着泛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显著,传统电视媒体的社会职能开始出现“走偏”隐患。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坚持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电视媒体迫切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肖景 《视听界》2007,(3):80-81
我们生活在媒体的包围中,打开收音机,听的是广播新闻;摁下遥控器,看的是电视画面信息;翻开报纸,二十四小时新闻赫然在目。进入多媒体时代,媒体的概念放大了,而媒体的意义也在经受着挑战。而新媒体的加入将带来一个怎样的新环境和新状况呢?在其高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深究呢?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媒体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的兴起使一系列矛盾浮现出来,传统媒体下的传播体系难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有效掌握社会舆论主导权是其面临的主要考验。面对此考验,电视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纷纷走上媒体融合的道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突破困境,经过几年的探索,各大卫视亦纷纷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出现让人始料不及的变化,新闻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互联网在传播速度以其纸媒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后来者居上,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沟壑,如何应对挑战,谋求全媒体发展之路?传统媒体和新...  相似文献   

13.
梁杰 《新闻爱好者》2005,(10):24-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网络打着“第四媒体”的旗号,开始杀进中国的传媒圈时,让世人顿觉惊讶与新奇。网络传播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但网络新闻的传播也受技术和市场发展规律的限制。如何、何时获得规模化的网上新闻传播的消费市场,取决于形成网上新闻传播的规模、媒体资本与市场的互动以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与电视的新闻联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9年初开始,羊城晚报新闻采编中心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经纬》等栏目推出新闻联动,这是国内不同媒体间的跨时间跨地域新闻联动的一次尝试。2000年后羊城晚报要闻部又与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今日谈》《今日报道》等栏目进行新闻联动。那么丰城晚报作为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面向全国发行的纸质媒体是如何与异地的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的?它为什么要与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这种新闻联动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又具有哪些意义?新闻怎样联动以羊城晚报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和湖南卫视《今日谈》栏目的新闻联动为例…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主要是指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关联.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融媒体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要抓住这一机遇,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上进行突破创新,实现和融媒体技术的良好融合,进而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 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行业,电视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媒介,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较其他媒体,电视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媒内容在融媒体背景下进行传播,这对电视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本文分析阐述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应如何创新,以供诸位参考、评价.  相似文献   

18.
纵观当今各类电视传媒,对假日新闻的报道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假日新闻逐渐成为新一轮媒体竞争的焦点。那么,在假日期间,如何用新闻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受众?如何使受众在休闲的状态下接收更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改变假日电视新闻内容贫乏、流于程式化的现状?从实践层面来看,奉献高质量的假日电视新闻,应当从内容和编排两方面进行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媒体竞争的产物,具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升公众的公民意识、媒体良性发展等作用,也面临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庸俗化、新媒体市场冲击等挑战。要从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遵循新闻规律两个方面着手强化电视民生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0.
徐盟 《现代视听》2012,(7):17-21
随着电视媒介技术的发展,国际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日趋多样化,主题也日趋多元化。在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际交流更加密切的背景下,中国的声音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中国电视媒体国际评论的国际传播力势在必行。本文将分析中国电视国际新闻评论的题材特征,关照不同主题新闻国际评论的风格,并探讨做好国际新闻评论对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