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育德能力”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所谓“育德能力”其实就是狭义的“教育能力”,它与“教学能力”相对,包含在广义的“教育能力”的概念之中。“育德能力”与“教学能力”在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为“教学过程中实现着教育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育德能力”也应当是学科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答了何以提出制度育德、何谓制度育德以及制度何以育德三个问题.面对经济与道德背离的时代难题,有必要超越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德育理论,把落在传统教育学理论视野之外的制度纳入进来,把制度看作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手段,甚至是教育的过程,倡导建构道德的制度来培育道德的人.制度育德有两种含义,即制度培育、促进社会道德与制度培育、发展个人道德,教育学关注的是通过学校制度来培养个人的道德或道德的个人.实现制度育德有三步曲:第一,“制度是教育资源”:彰显学校制度正向的多方面的育德功能;第二,“制度是教育过程”:确立优良学校制度的品质,对现行学校制度进行批判性审视,建构公平正义、民主平等、自由发展的学校教育制度,把制度建构活动变成教育过程;第三,“制度是生活方式”:把成文的制度规定与有组织的制度活动,通过内化与外化双向机制,变成稳定的制度化行为模式,化为学校制度生活,通过学校制度生活来培养学生品德.这三步曲也就是制度育德的三种机制.应该强调的是,倡导制度育德并不否定环境育德、榜样育德等其他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进步,学校德育面临着多元文化与信息碰撞的新挑战,不能“对症下药”而一度“疲软”。如何走出低谷?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德育实践中上下求索,逐步理出了一个思路:育人必育德,育德先育心,“心”与“德”相融,育德于心,成德于行。1996年秋,我们确立了“心理德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主体育德”是当前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必由之路。而“主体育德”既有德育的一般规律,也有“主体育德”的特殊规律。从发展的角度看,“主体育德”有唤醒与激活的本源性境界、交流与互动的发展性境界、主体建构的自律性境界,构成“主体育德”的三重境界。三重境界通常反映为三个阶段。但是,它们又经常是交互的与综合的。  相似文献   

5.
育德是学科教学的内生追求,学科教学是育德的有效途径,学科育德的特征是隐性育德。学科教学的现实样态主要体现在育德缺位、课堂育德、育德随意化、育德运动化。要充分发挥学科育德价值,提高学科育德效果,必须增强学科教师育德观念及育德专业化水平,发挥多学科育德合力,定期开展学科育德教研,在课前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实践中都要凸显育德价值,借助健全的学科育德支持及评价机制,让育德真正走进学科教学日常生活,以学科教师务实而富有实效的“常态化”工作,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教学的育德功能探析●赵富才心理学教学的育德功能,是指通过心理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合格的教师)和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掌握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2009,(4):F0003-F0003
门门是育德的课程,人人是育德的心灵工程师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在武汉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办常青教育实验区的总体思路下,紧抓机遇,开拓创新,牢固树立一切教育行为为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服务,最终实现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这一根本宗旨,“以德为先,高效管理,特色发展,诚挚服务,质量创优”,  相似文献   

8.
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应突出德育主体,实施主体育德,让德育充满吸引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德育充满生命活力。笔者认为构建主体育德模式,能有效增强德育魅力,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互动,着眼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的变革,可以形成整体育德的合力,实现德育效果“育人”与“育德”的互补。  相似文献   

10.
崔景贵 《江苏教育》2023,(34):30-31
班华先生倡导教育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在积极育人的实践中自觉地融为一体。以人为本、为学而教,助人自助、育人至上,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是班华先生的教育智慧之魂,积极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1.
何谓语文素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2.
安娜 《中国德育》2005,(1):63-64,79
“德育课程”是“课程”的属概念,是整个课程结构中与影响学生品德发展有关、执行育德职能的课程部分。  相似文献   

13.
网络育德的研究具有较新的理论价值,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当今新教育理论中,应当有“新德育”的一方天地,而网络育德是新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网络使未成年人的确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广交朋友,但网络也给学生带来小良的影响。如:文化侵略,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感受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成为“千无所指”,人们认为它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或是负效的,那是因为学校教育忽视了它的育德功能; 重要的原因在于道德教育是专制性的,它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人匀认为德育应充分发挥它的本体功能-育德,育德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悟性,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人的主体性在教育中行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高校艺术社团的大学生既具有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和特点,而即使是那些共有的特征,在其自身的具体表现方式上往往也带有由其艺术氛围所形成的鲜明特点。笔者就五年指导高校艺术社团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实施艺德教育,即艺术社团的教育功能提出了四条主要路径的思考,即以“教”育德,充分利用课程教学;以“行”育德,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管”育德,完善学生管理体系,以“境”育德,努力营造和谐校园,它们将起着和谐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依托古田会议精神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对于坚持“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铸魂”的党建思政工作思路,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具有重大意义。打造“红土精神”育人品牌,一是要以育人为本,打造“红土先锋”品牌;二是要以敬业为乐,打造“红土教风”品牌;三是要以成才为志,打造“红土学风”品牌。推广“红土育人”品牌建设,“基础”是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关键”是继承创新、拓展理念,“根本”是以生为本、育德铸魂,“保障”是彰显特色、品牌带动。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究竟何谓“语感”呢?“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正因为是“感觉层面”的一种能力,所以尽管知道语感水平的高低决定语能力的高低和语审美情趣的雅俗,但在教学实践中的“语感”却往往呈现其“朦胧”的一面:教师没有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感;学生更是“完全跟着感觉走”,最终走到“云里雾里”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18.
简论课程研究的学科方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论课程研究的学科方式南京师大“课程的社会学研究”课题组*进行课程研究,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第一,何谓“课程”,第二,何谓“课程研究”。关于“课程”的概念,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至今看法仍不完全相同。我们认为,下述观点较为中肯,即“不管人们给...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科学》2008,(3):F0003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香山风景区东麓,北临长江。学校创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始称“育德书院”、“育德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初级小学,是民国初期最早开办的农村小学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用精练、形象、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集中表现在作者对意境的审美创造上。何谓意境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意境是诗美的集中表现。正如王国维所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歌教学应突出意境教学,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揣摩、探寻、发掘意境,领略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