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 ,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中的其它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本文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并以此说明网络人际传播对于物理世界人际传播活动、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探讨了受众和传播者如何利用网络人际传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如今,网络社交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不再简单以血缘或地缘关系来连结彼此,而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人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社区豆瓣网为例,对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基于兴趣建立的"陌生人"社交机制,并分析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所达到的文化认同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互动对传统媒体作业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与新媒体的互动是新旧媒体间取长补短的契合点 1、社会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差异性越来越显著,在获取信息时,人们越来越需要同时获取信息沟通、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生活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这种“人际传播”,现在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  相似文献   

5.
徐叶巧 《新闻传播》2009,(8):140-140
如今,以网络为平台的特殊人际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本文旨在以腾讯QQ为例,通过分析腾讯QQ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上的特点.结合网络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在传播实体和传播情境上的对比.推出网民在网络人际传播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6.
匿名、互动和身份认同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几个重点话题.尤其在过去几年中.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对此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为我们深刻理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提供了洞见、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对过去五年网络传播中这几个话题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以期呈现近年来此领域研究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7.
“微博客时代”的媒体应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淑华 《新闻实践》2009,(10):67-69
网络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当世界进入web2.0应用时代,微博客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微博客不只是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它还开辟了信息传播和企业营销的新的网络阵地,而且它对突发事件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一些传统媒体已在寻求与之融合的发展之道,而微博客的传播方式可能会促成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新闻世界》2009,(11):179-180
当今社会媒介高度发达,信息数量已大大超过了人们可接受的限度,大众传播中广告传播效果变得越来越微弱,人际传播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其缺点。本文通过对人际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分析,探讨了七种在广告传播过程中运用人际传播的方法,以提高广告的到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稳定持续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媒体的不断丰富和壮大,广告在信息传播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但广告在满足民众信息需求和娱乐享受的同时,也出现了传播失范的现象。在大众传播环境下,广告传播失范的影响深远,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后果与人际传播背景下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0.
从传播的意义表达系统层面看,网络人际传播之不同于直接性人际传播的关键在于非语言传播的相对缺失.由于许多场域性信息均在非语言系统里,而非语言又不容易媒介化,导致网络人际传播的间接性至少在情感层面的传播效果上远不及直接陛人际传播.不过,如果非语言传播完全像在直接性人际传播中一样进入网络人际传播,也许会导致我们依托于网络的人际传播之梦也因此被惊醒乃至击碎.  相似文献   

11.
苗笑雨 《东南传播》2011,(10):58-60
人际传播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是传播学重要的问题。研究网络人际传播不单是对现实人际传播理论的解读和套用,更要明晰网络环境自身的特有意义。探讨网络人际传播,不能忽略人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新的变化。对于个体这些新的变化,传播心理学研究视野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的特性不能被看作单纯的技术特性,其真正动因来自人性。没有人性的支撑,网络技术也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科技传播是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传播内容的特殊性,科技传播一直未能成为媒体传播的重点内容,随着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人们对科技知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农村地区,社会民众的科技需求与媒体科技  相似文献   

13.
随时发布信息、围观、转帖……微博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仅使个人门户全民记者成为现实,也开创人际传播的新模式和信息传播的新阵地,更为饱受冲击的传统纸媒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人是社会的人,故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须的,也是人们确认自我、通过对话实现心灵相遇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人际传播的几种代表性理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镜中我"理论、"我-你"的人际传播理论。笔者认为,人际传播研究是最贴近人的生活和最为实用的一类研究,对它的需求,遍及随时遇到、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之中,因而也是最具人性和情趣,具有强烈心理色彩的。  相似文献   

15.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的出现打破了虚拟人际传播与现实人际传播之间的界限,并且将二者融合起来。它采用实名制,并且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交流形式,既弥补了传统网络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形式,又可实现一般网际传播中的异步交流,这种独特的新型网络人际交往模式构建起一个崭新的社会网络圈子。然而由于声音、眼神以及交往情景等限制,它依然无法在传播效果上等同于现实的面对面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16.
从网络人际传播的特性出发,以微博客作为案例考察分析,分析微博客媒介的背景、特点、以及微博上的人际传播关系,探讨虚拟人际传播新特征,并总结虚拟人际传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新兴媒体发展中,既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一面,给人们文化生活、舆论及信息传播等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还模糊大众传播跟人际传播、私人传播及公共传播间界限,本文就新兴媒体公共传播策略进行了优化及理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冯广圣 《国际新闻界》2012,(4):30-33,50
闲话是乡村人际传播中的常见现象,闲话传播对乡村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借鉴西方关于人际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闲话传播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传播。文章结合实际的田野观察对闲话传播的人际传播属性进行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时代。科技左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甚至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科技资讯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在科技传播事业中,科普期刊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进入新世纪以后,在旧有媒体不断更新发展的同时,网络  相似文献   

20.
网络广告的口碑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潇 《新闻界》2007,(3):101-102
中国网络用户在2006年已经过亿,网络传播的影响力愈加强烈,网络广告由于本身良好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越来越受到传播机构的重视,口碑传播方式利用网民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使讯息迅速扩散传播,广告专业人士应深入了解网络广告口碑传播的特点,利用口碑传播策略提升网络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