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陈鹏 《新闻窗》2006,(5):37-38
在长期的新闻写作活动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文风规范,多数是高度制度化的产物,在过去的体育新闻写作的实践中,其规范尤为明显,这往往是在注重了作为新闻报道本身的五要素之余而失去了作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新闻性属于新闻范畴;可读性、趣味性等属于审美范畴。随着人类思维的进化和成熟,这种对新闻审美的需要也会越来越强烈。因此在新闻的写作实践中,个性化笔法被更多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闻界对新闻与新闻报道未做严格区分是造成新闻学理论一定程度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在《新闻本体论纲》[1]中提出: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属社会存在范畴;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关于“新闻”,我在《论纲》中已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试图进一步对新闻报道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由邯钢经验引出的话题》(以下简称《话题》)作为系列报道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发表后以及在湖北省及全国新闻奖评比过程中,读者和评委们普遍给予好评的,是报道中蕴涵的思想深度。 新闻报道的深度,我认为,是指对深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揭示,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新闻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事实的反映、报道。但这种报道不应是机械的复制,而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方面,新闻对社会生活有依存性,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随心所欲,虚构幻想;另一方面,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经过记者过滤的社会生活。新闻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是经过记者选择和取舍后的物质性事实本身,而且包括记者对这些物质性事实的本质属性的发掘。这种发掘的程度,我以为就是新闻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由邯钢经验引出的话题》(以下简称《话题》)作为系列报道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发表后以及在全省、全国新闻奖评比过程中,读者和评委们普遍给予好评的,是报道中蕴涵的思想深度.新闻报道的深度,我认为,是指对深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本质、内在的必然联系的揭示,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新闻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事实的反映、报道的结果.但这种报道不应是机械的复制,而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方面,新闻对社会生活有依存性,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随心所欲,虚构幻想;另一方面,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经过记者过滤的社会生活.新闻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是经过记者选择和取舍后的物质性事实本身,而且包括记者对这些物质性事实的本质属性的发掘.这种发掘的程度,我以为就是新闻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构新闻事实"这一认识论和实践规则问题,不能忽视"基于何种实在建构新闻事实"这一本体论问题,因此新闻客观性研究应该深入新闻事实世界的本体结构。基于批判实在论思想,本研究勾勒出新闻事实在本体论层面上的三重结构(实在范畴、空间范畴、历时范畴),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业知识生产独特的认识论和实践规则,显然同新闻事实的本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康健  李阳 《今传媒》2006,(9X):35-36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可奉告”不知流行于何时,竞成了对付新闻记的“法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来获取信息,也就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就是采访实战技巧。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笔认为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还有新闻记干预依法对“无可奉告”说不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人类“客观性需求”对“主观性”的真正挑战.新闻学的尊严体现在通过新闻本身的追问,通过“新闻”的破晓,人类或许会发现更多的社会事实和人自身的真实.而新闻的工艺或新闻术,从其产生的本源看,诞生于新闻工作或实践的现场,是操持新闻业务的经验智慧.新闻学术面临的基本处境是:学与术不分,以学的方式研术,以术的路径求学.新闻之学和新闻之术分属于不同的性质,归于不同的宗旨.新闻学术的教育制度设计层面,也应依据学术分途的思想分别设计之.  相似文献   

8.
新闻意识根源于新闻实践,新闻工作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人类杜会和自然界新近发生的一切人们应知、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无一不为新闻工作者所关注、所涉足。这种实践范围的广泛性、深刻性,给新闻意识提出了客观要求。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整体把握的自觉认识。这种意识越强,对新闻实践的能动作用就越大。 然而,在新闻实践中,特别是驻地记者的新闻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面临着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记者活动的有限性与所反映事物无限性的矛盾,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所决定。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新闻摄影中的表现:第一,从新闻与事实的关系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必须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第二,从人的认识过程看,新闻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而且要能动地指导实际,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方面,而且要反映事物的总体,第三,一切新闻报道来源于社会实践,它们的真假优劣无不受社会实验的检验。而新闻的社会实践者和检验者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按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摄影记者必须遵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践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事”学,在记者笔下,新闻反映的是事实的变动,是社会面貌的真实再现。但新闻又绝然不是“忘我”的实践活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凭藉自我的认知结构、洞察能力、思维走向。使得新闻保持着事意契合的符号意蕴。一个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性的记者,在秉持自己的良知、对人民的深爱的同时,理应赋予新闻以浓浓的人文关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也是“人”学。事实上,新闻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可以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正如郑景康老前辈说的那样,从“实事”(新闻事实及其现场)中“求是”(拍摄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由此可见,新闻摄影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的真实纪录。既然说到新闻摄影是真实的纪录,现在提出新闻摄影也要打“假”,不是节外生枝,而是新闻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 以我之见,众揽诸报新闻摄影报道,细细研究,“假、大、空”的报道确实不少,所以新闻摄影也要打“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等所谓的“理论”的影响下,曾出现过不少的“假·大·空”照片,其流毒至今还在困挠着今日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透视节目”是近年兴起的新闻性与思辩性结合的节目,具有展开报道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属于深度报道范畴。由于迄今为止,新闻文体分类中尚无此项,新闻实践中也缺乏明确的界定,甚至名称也不统一,本文姑妄称之为“透视类节目”或曰“透视报道”。近年来,透视类节目在报道社会“热点”的同时,本身也成为新闻媒介间竞争的“热点”。对此,新闻界看法不尽一致。有的认为透视类节目抓住社会热点,贴近人民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正如骏马对于骑士之重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仪重要而且各具特色,那么,作为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语言应具有哪些特色呢?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价值问题,近年来新闻界已有不少论述,这里,笔者仍从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这个立场出发,提出一个“层次性”问题,和新闻界同行们共同商讨。新闻工作者在采编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甲事实是新闻事实,乙事实不是新闻事实,所以,甲事实能成为新闻,乙事实不能成为新闻。理由何在呢?就在于甲事实本身具有足以构成新闻的某种素质,而乙事实却没有。这就是说,从新闻这个范畴来看,甲事实有区别于乙事实的特质,这个特质就是新闻价值。人们归纳的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象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等,如  相似文献   

15.
梁雪 《新闻世界》2012,(5):21-22
新闻直觉,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对于事实的一个顿悟。在采写新闻的时候,有经验的记者通常会知道哪些新闻事实可以作为具有新闻价值的元素来提炼。新闻直觉也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受新闻媒体所在国家政策、法令、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记者立场、观点、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的影响。记者在报道中选择怎样的事实,从哪个角度反映事实,都会渗透着记者的主观倾向。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国家、不同党派的新闻媒介,虽然都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报道,但却出现各不相同甚至观点完全相反的新闻报道,这就是新闻的倾向性。所谓“纯客观”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算作是新闻。也许因为这种形式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比例较小,也许因它本身就是某种分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的各类新闻教科书尚无有关的专门分类与介绍。但从新闻采写实践的角度讲,这种新闻形式因其视角独特,在一些新…  相似文献   

19.
我们研究新闻规律,不能不涉及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传播,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规律的要旨所在。事实是新闻之本源新闻传播媒介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回顾中外新闻史,据统计各种新闻定义多达200种以上。虽然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如果审慎辨别,诸家之说一般都离不开事实。这表明新闻不能脱离事实,脱离了事实就没有新闻。再进一步就新闻与事实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两者熟先熟后?唯物主义认为,先有客观事实发生在前,乃有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0.
《记者摇篮》2006,(4):39-39
记者应当怎样采访?收集哪些素材。实践看,不管采集的素材在下一步的写作中是否用得着,但在采访中一定要把新闻事实的“横向”和“纵向”搞清楚,这种采访法叫“十字法”:“横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性质,规模、特点等。“纵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将来。例如,《珠穆朗玛峰边走边长》(新华社北京某年6月30日电)一文就是这样。首先介绍珠峰上升的情况和水平运动的“自选速度”(横向);接着写珠峰和青藏高原的形成(纵向);最后还介绍了发展趋势。这样,读者就能清楚地了解珠峰边走边长情况。非事件性新闻的情况更为复杂,尤其需要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