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激是刺激引起的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综合应对过程,而非刺激本身。心理防卫机制是潜意识中进行的,一种适应性心理倾向,而非由一定动机所发动的有目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相同的情境之下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现象。对班主任来说,借助自身的语言、行为以及书面表达、周围环境等可直接影响学生效仿相关的心理反应并使之付诸行为,是转变班风、转变学生思想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色彩在主观上是一种反应与行为,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和变化是非常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印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某一颜色的刺激能产生某些反应。  相似文献   

4.
挫折心理是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的挫折心理对小学生的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挫折心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行为和表现,小学生的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学习、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意外刺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此,解决学生的挫折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介迎合观众“窥视癖”的需求是电视文化庸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社会新闻、电视法制节目是满足观众“窥视癖”的代表。“窥视癖”的节目价值心理根源指向是观众肉身感官的刺激,而非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而后者正是电视“雅文化”形成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7.
略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巧用一些“心理效应”.触动学生的心.会起到显著的效果。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指大多数人对某种相同的情景或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景之下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借助心理效应的作用,对如何利用其进行班级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挫折心理是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的挫折心理对小学生的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挫折心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行为和表现,小学生的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学习、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意外刺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此,解决学生的挫折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成人教育消费心理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刺激和内在需求两个方面。由于教育消费不但能给消费者带来预期的满足感,同时还具有潜在的利益回报,因此教育消费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复杂多变。探讨成人教育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有助于中国教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介迎合观众"窥视癖"的需求是电视文化庸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社会新闻、电视法制节目是满足观众"窥视癖"的代表."窥视癖"的节目价值心理根源指向是观众肉身感官的刺激,而非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而后者正是电视"雅文化"形成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3.
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的重要因素,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客观人格和主要价值;三种心理功能;比较衡量商品价值和质量的功能、自我意识的比拟功能、刺激或抑制消费要求的功能;六种价格心理特征,习惯心理、敏感心理、感受性、倾向心理、非整数订价的信息心理、价格数字的喜好心理。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是指学生们在无对抗、无批评、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体态、动作、服饰、环境等手段,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学生们的潜意识,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张伟 《中学教育》2002,(1):32-34
心理暗示是在受教育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 ,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 ,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教育者的潜意识 ,从而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暗示手段 ,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 ,以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在 60年代中期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式。然而 ,我们的现代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9,(4):89-96
听障大学生具有追求感官刺激、喜欢自我补偿、情绪自控力弱、社会适应性差等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沉迷网络、滋生网络过激行为,网络过激行为具有非理性、爆发性、伤害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听障大学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应通过认知改变法、情绪宣泄法和意志锻炼法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与自我调适,并通过健全班、院、校三级心理健康安全预防体系,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和开展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18.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所受的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为心理超负荷。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个性、修养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判别心理超负荷的标准也不相同。排除生理上的原因,一般来说,下列五种表现即可视为  相似文献   

19.
服装是人的心理表现和人际心理交往的语言符号,它反映了广泛的包括人的心理在内的背景因素,是研究人类心理的途径和突破口。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之间的关系是服装行为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证券投资行为心理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将投资行为作为个体行为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一般投资者的共同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例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感觉、知觉、情绪、态度、意志、认知过程的规律性以及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心理机制或行为反应模式以及投资行为和心态的变化历程的研究。二是对于投资行为的群体性心理学研究,研究包括群体心理形成机制、群体心理特征、思维模式以及投资群体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这里将投资行为的主体分开讨论,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相反两者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此,通过对投资行为心理机制的研究,可以指导行为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克服人性弱点和心理误区,规避不利因素做出更加理性、更加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