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春 《科教文汇》2007,(11Z):150-150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2.
高源 《科教文汇》2007,(9X):171-171,176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4.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5.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犯罪的过失与犯罪的故意共同构成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对于故意犯罪,各国立法一般明确了当然处罚的原则,而对于过失犯罪,各国刑事立法均采取较为宽容和较为温和的态度.本文针对过失犯所固有的特点,结合我国监管改造过失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失犯进行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过失杀"是唐律杀人罪中主观恶性程度最轻的一种,其含义是行为人无杀人之意思而致他人死亡,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非故意与未预见。具体地说,唐律中的"过失杀"包含了两类行为:意外致他人死亡与轻微过失致他人死亡。"过失杀"的科刑原则为"以金赎刑而不科真刑",此种"赎铜"兼有刑事法上之刑罚与民事法上之损害赔偿两种属性。但尊长犯卑幼"不用赎",法律免除刑事责任,律中所言"勿论"、"无罪"、"不坐"皆是;卑幼犯尊长"不准赎",律中视具体情节科以徒、流、死之真刑。通过"过失杀"科刑的原则与例外,体现出的乃是唐律对以尊长为中心的家族名分制的认同与维护。  相似文献   

8.
对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罪过形式,理论和司法实践部门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故意说、过失说以及故意过失混合说。对这些观点加以探讨,从立法原意、行为方式及相关罪的理性分析看.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过失,本罪实际上成立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过失引起火灾与意外事件的法理分析,明确过失引起火灾的判定思路,为在实际工作中对过失引起火灾作出正确判定与处理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荣标 《科教文汇》2009,(29):232-234
定作人过失侵权责任是独立侵权行为责任,是定作人对承揽人致第三人损害的替代责任。其以定作人过失、第三人损害后果及相当因果关系为构成要件。定作人过失应依理性人之注意为衡量标准。确定定作人责任时需考虑受害人之与有过失及过失相抵情形。定作人与承揽入均有过失时,视情形不同其应承担连带责任或不真正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1.
刑法理论界一直对共同过失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司法实践中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我们对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对过失共同犯罪立法的必要性分析,从而提出笔者浅陋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过失侵权的本质在于违反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当事人低于“合理”的注意水平就构成过失。以侵害人和受害人的注意水平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图示表现出侵权责任原则,包括过失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对侵权责任原则作数学图解是有趣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刘兆燕 《科教文汇》2007,(9X):172-172
如何区分故意与过失,一直是刑法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当前刑法学主流观点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李建贵伤害案的剖析,对故意与过失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宇  巨百强 《科技风》2015,(5):240-241
自2011年限制减刑写入刑法以来,限制减刑犯的矫正一直都是罪犯矫正工作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江西省G监狱进行调查,分析在押限制减刑犯的特点,找出限制减刑犯的矫正难点,分析对限制减刑犯进行循证矫正的必要性和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15.
如何区分故意与过失,一直是刑法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当前刑法学主流观点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李建贵伤害案的剖析,对故意与过失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怀谦  张颖慧 《科教文汇》2008,(25):218-218
共同过失下的行为也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加以遏止。确立过失共同犯罪,则既能使共同过失者中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并没有因果关系者入罪;又能减轻侦诉方在入罪上的举证负担,这无疑增大了对共同过失者在惩罚上的严厉程度,从而有利于预防该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上,我们总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给周围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为了弥补我们的过失,我们经常被教导,这时应该向对方道歉。可是,道歉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心理学家对道歉的行为研究得越多,就越是发现,道歉这种行为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8.
过失侵权的本质在于违反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当事人低于"合理"的注意水平就构成过失.以侵害人和受害人的注意水平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图示表现出侵权责任原则,包括过失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对侵权责任原则作数学图解是有趣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陈珊 《科教文汇》2007,(8S):122-123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利锋 《科教文汇》2008,(1):119-119
中国刑法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一般持“从一重处断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力主“数罪并罚论”,但是,无论持哪一种观点的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均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牵连犯的牵连关系的基础上,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