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在高考中已实行了“标准分数录取法”。 一、推行标准分数的意义 在过去的招生考试中,是用各种原始分数累计成原始总分,以原始总分的高低择“优”录取。这种方法从数字的大小看,好象是合理的,但是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问题。比如,某年有A,B两名考生,6门考试学科中有4门成绩相同,其余2门中,A比B的政治成绩高7.8分,而B比A的物理成绩高10.5分。当用累计原始总分录取时,录取了B,A蒋榜。但从试卷分析上看,当年的物理试卷难度很大,而政治试卷难度不大。如果按各科的成绩分别排名次,政治学科中A优于B数百名,而物理学科中B仅仅优于A10余名。很显然,用A,B两生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地位比较,A比B好,当只能取1人时,应该录取A而非B。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高考计分方法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是一种多科目的考试.需要给每一名考生计算出各科目成绩的总分.高校招生是以考生的总分为依据的.那么.怎样计算考生的总分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各科目的原始分数相加作为考生的总分,然而,不同科目的试卷,其难度、区分度都不同.各科目的原始分数不具有可比性.因而不能简单地用数字相加来计算它的总量.必须经过基于一个共同标准的转换后才能相加。广东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把高考各学科的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解决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可比性和相加性问题.为高考录取提供了更为公平、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高考的目的在于能获得衡量考生实际水平的分数,为录取新生提供依据。每年一度的高考作为向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历来为考生、考生家长、教师和全社会所普遍关注,这其中最敏感的是考试的分数。在过去的各种传统考试中,人们均采用原始分数报告考生成绩,并以此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考试分数作为选拔人才、评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据《报刊文摘》报道:1994年,国家教委在广东、海南、河南、云南四省搞试点,高考录取时使用“标准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什么是标准分?它有何意义?有人采访了全国考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教科所的石老师。 石老师说,大凡直接运用卷面得分(我们称为原始分)进行比较的处理方法很可能存在缺陷,在招生考试中,我们习惯采用各种原始分累计为原始总分,以原始总分的高低来择“优”录取。这种方法从数字的大小看好像是合理的,但是认真分析就可以看到问题。比如,有甲乙两名考生,6门考试学科中有4门成绩相同,甲比乙的物理成绩高10分,而乙比甲的政治成绩高11分。当用累计的原始总分录取时,按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了乙,甲落榜。但从试卷分析上看,当年的物理试卷难度很大,而政治试卷难度不大,如果按各种的成绩分别排名次,物理学科中甲优于乙数百名;而政治学科中乙仅仅优于甲十余名。很显然,用甲、乙两人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地位比较,甲是比乙好的,当  相似文献   

5.
考试是目前我们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主要手段。考试成绩一般用百分制的分数来表示,学年总成绩则将各科考试分教简单相加。凭这种原始总分来决定学生成绩的名次的做法是不够合理的。从教育测量的角度来看,要想真正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就不能芣改变现行的计算总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话题一:招生与录取1.高考,拼得1分,就有1分的“含金量”。高考主要是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分配学位的。考生分数高了,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空间就广阔,自由度就大。为了拉开考生分数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大学择优录取,便将各科的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最高分为900,最低分为100,900分不一定是学科满分,仅代表该科考生的最高成绩。近年广东本科生和大专生的录取比例为4∶6,而转换标准分的500分,是考生群体分数的中心位置,因此,标准分500分上下,正好是大专A线录取的下限分。请看如下资料:2003年语文考生全省304934人,标准分500分以下考生154253…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的考试分数做出正确的解释,是教育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习成绩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人内差异评价等形式。本文论及的是相对评价,即据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其学习成绩。由考试直接得到的原始分是评价中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但只凭原始分数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也不能在不同科、不同次考试中进行比较。如某学生语文80分,数学70分。单凭这两个原始分数既不能看出他的水平高低,也不能判断他哪一门功课学得更好。为使原始分能反映出学生水平,就必须对原始分数做出明确的解释。目前国内外在相对评价中对考试分数的解释有以下几种:①依原始分数高低排序。这种用名次解释原始分数至少有两个问题。其一,它不能确切地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高考成绩报告还是采用单一的分数报告方式,这种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和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运用认知诊断技术,可以对考生的知识、能力掌握模式进行诊断,并形成考生个体、考生群体和具有相同分数考生的诊断性成绩报告。诊断性成绩报告除包括考生的考试得分外,还包括每道试题的得分,掌握较好与不好的知识、能力,考生知识、能力水平的相对位置,考生整体的知识、能力掌握状况等信息。诊断性成绩报告较单一分数报告信息更为综合、全面,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部门决策、高校新生录取、新课程评价改革以及高考从单一考试向综合评价转变等均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录取规模极小的保送生制度或自主招生环节中实施综合评价,而"云海工程"首次在高考中引入多元评价,以心理测验这一"非考试"的方式考察考生学科能力以外的综合素质,打破了"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局面,成为实施高考录取多元评价的突破口。"云海工程"报告考生成绩及个人素质的做法,使得考生拥  相似文献   

10.
话题一:招生与录取。1.高考,拼得1分,就有1分的“含金量”。高考主要是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分配学位的。考生分数高了,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空间就广阔,自由度就大。为了拉开考生分数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大学择优录取,便将各科的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最高分为900,最低分为100,900分不一定是学科满分,仅代表该科考生的最高成绩。近年广东本科生和大专生的录取比例为4:6,而转换标准分的500分,是考生群体分数的中心位置,因此,标准分500分上下,正好是大专A线录取的下限分。请看如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已经沿袭多年的全国统一考试,各省集中录取的高考招生模式曾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承认,被认为是至今各级各类人才选拔考试中最为公正、公平的模式。尽管这样,这种全省(乃至数省)考生一张卷、一份试卷定终生、只看卷面成绩和各科总分难以让偏科生、特长生和能  相似文献   

12.
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1979年2月19日第215号命令,授权高等学校校长在1979年的高考中进行试验,在某些专业对那些中学毕业考试各科成绩都是“5”和“4”,而中学阶段(五级分制)的平均成绩是4.5分的学生,只要他在高考中通过两门规定的考试,成绩不少于9分,就可优先于一般考生被高校录取。这样高考的录取新顺序是:首先录取那些有权不经考试而入高校者;然后录取中学毕业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电视大学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学生成绩一直以来是评价其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尺。以往惯用的是将各科成绩简单相加得到总分,并对总分进行排序的评价方法,但由于各科试题具有不相同的难度,学生具有不相同的各科成绩分布,用不具有可加性的原始分数的相加结果,来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而本文引入的标准分制度,采用通过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将原始分转化为参照点相同的分数,对于学生学习水平在班级中的位置给予了更加合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教育测量所直接得到的分数称之为原始分,它是一种绝对分数,常用于目标参照性测验,表示教学目标达成程度。标准分是由原始分转化而来的一种相对分数,可用来表示考生的考试成绩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原始分与标准分各有利弊,其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用标准分记分较原始分记分科学、合理,特别对于选考不同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更显示出其优点。因此,高校招生应以标准分划起分线,录取时应以标准分为取舍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夏斐事件在中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给世人留下许多惋惜与思考,其中原始分数的局限性也充分暴露了出来。原始分数是指考生考试所得的卷面分数,通常用字母X表示,如夏斐同学语文考79分,数学考82分,这里79、82即为原始分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用原始分数来进行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判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等。但用原始分数来衡量考生的成绩有许多局限性。第一、仅凭原始分数无法看出某学生成绩的好坏。例如某学生数学考试考到75分,仅从原始分数75分,无法看出该生在全体考生中的地位,因为考卷有难有  相似文献   

16.
对于高考而言,所谓"加权"就是对高考分科试卷或各科试卷中的某些题目的原始分乘以不同的系数,使相同水平的考生在做不同的试卷或题目时能够得到相同的考分,以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7.
本主要论述了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普遍做法——利用各科考试获得的分数(即原始分数)相加求和(即分数的合成),看其总分或平均分高低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利用教育统计中的标准分数来评定学生成绩的意义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统计学认为,由于各科的平均数不同,标准差不同,因而在高考中对各科考试分数的综合时,用原始总分(即直接用各科卷面上的分数相加而成)是不够合理的,而用标准总分(即用各科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然后相加而成)则是比较合理〖1〗。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在一九八三年对广东省94,349位考生(其中理科生54,504人,文科生25,082人,其余为外语、体育考生),分别用原始总分和标准总分录取相同数量的考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和启迪。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统计分析如下: 1、按文、理科分别计算出各科的总平均数和总标准差。由于各科平均数不同、标准差不同,因而要比较各科变异情况,较直接的方法是用变异系数☆。为此,列出各科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11,(14):3-3
不仅有各科分数,还包括各科能力分析及综合潜力、发展方向分析,帮考生报志愿、选专业,云南22.4万考生人手“一单”。6月25日晚12点整,云南省考生第一时间登录网站查询高考成绩,他们看到的不是像其他省份一样的高考分数通知,而是一张详细完整的“高考成绩报告单”。这是延续使用了几十年的高考分数通知后,我国高考史上的第一张高考成绩报告单。  相似文献   

20.
牛园园 《考试周刊》2011,(11):82-83
目前世界上主要施行两种分数制度,即原始分制度和标准分制度。在各种考试中,我们习惯采用各种原始分累计为原始总分,按原始总分进行排名。这种方法从数字的大小看好像是合理的,但是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问题。比如,有甲乙两名学生,6门考试学科中有4门成绩相同,甲比乙的英语口语成绩高10分,而乙比甲的英语写作成绩高11分。当用累计的原始总分进行排名时,乙优于甲。但从试卷分析上看,英语口语试卷难度很大,而英语写作试卷难度一般。如果按各学科的成绩分别排名,英语口语学科中甲优于乙数百名;而英语写作学科中乙仅优于甲十余名。很显然,比较甲、乙两人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地位,甲比乙优秀;但结果是乙优于甲。当我们使用原始分制度进行统计时,这类问题很容易出现;但如果采用标准分制度,就能很好地反映出甲乙两名学生的问题。因此相对于原始分制度来说,标准分制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