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世纪写作学的研究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写作学曾有过活跃和辉煌。90年代以后,写和学面临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研究布局表现为四种不均衡,进入21世纪,写作学需要总结和反思,同时确立和调整今后的研究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包括;立足要体;关注实践;融合古今中外;追求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期,粤语研究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粤语语序研究又是其中的热点。研究者对粤语特殊语序有深入探讨,且从类型学、三个平面等角度进行了多向考察,研究方法也有引进、创新。当然,研究者对同一语序现象的研究也还存在着分歧。同时,粤语语序研究也展示出诸多待开拓领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唐诗学的研究中,对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成就突出。从生平事迹考订,到作品整理校注和思想艺术成就探讨,已取得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带有总结性的成果,并在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学观念的进步,也标志着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但是,李商隐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研究进程充满了曲折。大体上说,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继承乾嘉以来笺注考证之学并加以发展总结的阶段;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在现代域外新思潮和新化运动的影响下,呈现出新变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未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曲折以后掀起李商隐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总结与创新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1997-1999年宋代文学研究论著及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选题分布、作的创作量分布等角度对1997-1999年间的宋代学研究论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这三年间的宋代学研究选题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宋词研究;虽然论作多达1181人,但作品量较高的活跃作只有109人。  相似文献   

5.
通过综合研究、北朝三才、北地三书、北朝乐府民歌等若干方面,对20世纪的北朝学研究做一宏观的回顾,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北朝学的研究历程,凸现了北朝学在20世纪的研究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研究对北朝学逐步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国语言研究处在一个继承与创新并存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明显的热点和重点,本对其中的语言国情学,跨化交际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一些评述性的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法研究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富的领域是语法研究。近20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理论研究得到加强,对语言事实的调查和描写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几位课程学提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倡导将学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此,学批评中的叙事学理论进入了教育研究领域,并诞生了教育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9.
比较学的跨越性要求在研究中越须进行化研究。而比较学的发展吏恰恰显示出化研究的欠缺。可喜的是,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化多元化和化一体化正成为新的时代观念,跨化研究也将成为比较学新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比较学的跨化研究中,应该从中外化的视角促进比较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汉至20世纪的二千余年间,楚辞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汉至北宋是开创发展期,重在章句训释,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可为代表。第二阶段:南宋至清末是繁荣期,重在义理探求,朱熹《楚辞集注》可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承上启下的转型期,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为新楚辞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五四”以后楚辞研究至现了新时代特色,游国恩《楚辞概论》为新楚辞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楚辞研究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楚辞研究达到世纪高峰,研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方法之新,学术成果之丰,发展速度之快,是二千多年来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学术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与老一辈学者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11.
石楠的传记文学创作曾经引起很大反响,其所再现的传主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石楠传记文学作品的成功在于作家个人的深度投入,其特点是他传中有着强烈的自传因素;但这一点也构成了石楠传记文学作品的局限性,自传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他传的真实性和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文学著作中,“人物传记”占着相当的份额。但许多“人物传记”不能表现历史的真实,不能表现作品中主人翁真实的个性。这主要是作者主观意识太强,投读者所好,受功利主义驱使所致。纠正方法主要靠持科学的态度,尊重历史,尊重人物。  相似文献   

13.
两宋之交仙游籍文学家蔡絛,《宋史》无传;《宋史翼》其本传尚嫌简略。其他小传或有缺漏,或有讹误。目前学界对于其生平缺乏系统考证,特予考辨、辑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出现了多种版本的陈布雷传记,这些不同版本传记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陈布雷的兴趣,增强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传记的出版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与资料条件影响,目前陈布雷传记不尽人意,真正有学术价值的陈布雷传记并未出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对张大千研究的深入,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多达二位数以上。张大千传记热的出现并非偶然。这些传记文学在满足公众对张大千艺术形象想象的热情的同时,能完整地向公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和人生问题,还原出一个真实生动、全面立体的张大千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中州集》是一部由金代大诗人、文学批评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总集。总集中对所收作家"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这些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记载了字号、籍贯、科第仕历、生平事迹、趣闻轶事,而且还记录了许多名句佳篇、诗文著作及诗词评论等。宋人许彦周在《彦周诗话》中对"诗话"的概括是:"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如果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中州集》作家小传确实具有诗话性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大陆学界对饶宗颐学术认识和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的现状,从以画补史的角度,对饶宗颐上古艺术史论研究作了初步的引介,并作了自己一定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了许多附传来写人物。他之所以用附传写人,主要是因为一些人物或权位或名行影响较大,但事迹寡少,司马迁或不愿或不能为其单独立传。《史记》中的人物附传,具有节省笔墨、交代原委、表达思想等功能作用,并且呈现出内容上详略不一、形式上灵活多变的鲜明特点。《史记》中的人物附传,无论是其价值作用还是其写作手法都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powerful resources within learners’ educational biographies, which, from their own accounts, appear to influence their engagement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stresses the material,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on a learner’s biography and the need for recognition as well as the re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t assumes that both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as well as individual, affective and agentic phenomena play a role in shaping a student’s career. This framework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a study undertaken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at which 164 students, lecturers and academic support staff participa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main focus of the interview was the individual’s educational biography as narrated by the individual.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and feeling ‘at home’ with engagement in deep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oth complex and uneven.  相似文献   

20.
口述自传是当今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崭新门类.它随着口述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由于口述自传本身的文体特性,它在史料的真实性与叙述的文学性上与一般的传记文学有所不同.在抓住将要逝去的历史这一点上,口述自传所显示的重要作用使其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中国当今的口述自传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