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礼 《语文天地》2011,(3):54-55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然而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却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我曾与他三次同学。第一次与父亲为同学是在1997年。那年,我与父亲一同考入了四川大学中文系。当然,我是应届班,而父亲是成人班。多数时候我们都在不同的教室上  相似文献   

2.
周礼 《家庭教育》2011,(12):42-42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然而在我心目中,父亲却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是一位难得的同学。我曾与父亲三次做“同学”。  相似文献   

3.
迷路了     
我迷路了,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今天考语文,第一道是“阅读应用题”,问如果父亲错怪了你,你该怎样回答?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多少次我与同学交谈,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今天面对这个简单而又平常的问题时,我却一时语塞。也曾经多少次受过父亲的责骂,我总是默默地流泪,悄悄地走开,从来没想过跟父亲辩解,更没想过跟父亲沟通……  相似文献   

4.
换位思考     
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次出门玩,父亲都会让我留个条说明去哪里了,几点回家。有一次出门我没留条,结果同学留我在他家吃晚饭,我一点没讲客气,就留了下来,这下可急坏了父母。我吃完晚饭回家已经快八点了,父母还没吃,他们还一直在等着我吃晚饭呢,问明原因后,父亲没有骂我,只有妈妈唠叨了几句,也很快被父亲制止了。同学有套《名侦探柯南》的漫画,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心     
冬天,冰冷的雨点打在街上,寒风不禁使人哆嚓,心中不会因此而悲凉。走过冬天,我的心充满温暖。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严肃、冷漠的人,在家中,永远是一张平淡的脸,嘴角的笑容很少扬起。当我走进办公室时,我的脚在颤抖,我的心在跳动,我闯下大祸伤害到了同学。父亲放下工作,驱车赶来,仍是一副严肃的表情。阳光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父亲直视着我,用平淡的语气训斥了我几句。放学后,父亲带我来到受伤的同学家中,父亲为我承担,连声向对方家长道歉,我的心却像被一根刺扎过般难受,充满悲凉。傍晚,父亲走到我的房间,与我对视了许久,还是冷漠的,脸上没有丝毫  相似文献   

6.
为爱低头     
我父亲的性格,胆小懦弱,毫无主见,却又固执且死要面子。他凡事都要靠我母亲做主,与村里人发生纠纷时,他最后一句话总是:等我老婆来了再跟你讲。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曾经打心眼里瞧不起他。父亲在父辈们中算得上是半个知识分子,曾经差点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然而他的同学却都比他幸运,一个个都吃上了国家粮。父亲由于面子的缘故,很少与同学交往,在我的记忆中几乎就没有。只听他说过早年他有一个同学在我们乡当乡长,父亲每次碰到他,总是直呼其名。后来乡长通过其他人委婉地告诉父亲,在众人面前不要叫他的名字而应…  相似文献   

7.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铃……”“您好 ,这是张伟同学的家吗?”“咚咚……”“您好 ,我是刁宇峰同学的班主任……”一次又一次 ,学生家的门被我敲开了 ,一家家的促膝长谈 ,一扇扇心灵的窗户也随之向我敞开了……家访 ,使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学会扮演种种角色 ,来弥补学生心灵的缺憾。唐杰 ,无论上什么课 ,无论什么精彩的课 ,都能使他酣然入梦 ,一直令我不解。当我走进唐杰的家 ,只见父亲正笨手笨脚地收拾碗筷 ,我张口就问 :“唐杰的妈妈不在家吗?”“啊……对!”父亲的脸随即掠过一丝阴影。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唐突。当我说出唐杰在课堂上的表现时 ,这位父亲开口…  相似文献   

9.
色盲与遗传     
用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我很感兴趣的事情。当我知道同学刘姗姗的父亲患有红绿色盲病的时间,我决定对她的家系作一次调查,得出了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要在第一次班会上表明我的观点:班集体是由全班所有同学共同组成的,对于班集体而言,每一个同学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忠实践行这一“治班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班学生。班上有个小男生周一,父母离异,由“工作狂”爸爸抚养。父亲少与孩子交流,同学也不与他玩耍,他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缩手缩脚,沉默寡言。其父送他到我班时,对此也不避讳,直言交给我来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记得儿时一次与小伙伴打架哭着回来,父亲二话没说,一记耳光打在我稚嫩的脸上,朝我吼道:"哭,哭有什么用?亏你是个男子汉!"那是父亲唯一一次打我骂我。父亲是不相信眼泪的,可是刚强勇毅的父亲在我记忆中也流过三次泪。  相似文献   

12.
我迷路了     
我迷路了,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今天考语文,第一道是“阅读应用题”,问如果父亲错怪了你,你该怎样回答?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多少次我与同学交谈,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今天面对这个简单而又平常的问题时,我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手     
我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自豪地对同学说:“他是我的父亲!”说完,我拉起了父亲的伤手,放在脸上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与父亲产生误解是在那年秋天。那时,正好是新学期,学校要收学费。回家后,我向父亲要钱,他说下午会亲自去学校交钱。可晚上我回到家,却看见了父亲那张紧绷着的脸。他说他去学校问过其他班的同学,结果比我要的钱少几块。  相似文献   

15.
在讲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我问学生对朱自清先生哪篇作品印象最深刻?大部分同学都说是《背影》,当再问这篇作品什么内容震动了自己,不少同学都说是父亲过铁路,爬月台帮我买橘子的情形。但当有同学提及文中父亲"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时,全班一阵哄笑。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是朱先生散文中感人至深的经典一笔,文字背后是为人子的不安与愧疚,读来本应是沉重的,但同学们却只有一阵  相似文献   

16.
生日     
女儿几天前就在盼望九岁生日的到来,念叨着要请小朋友来一起过生日。我知道孩子心中的生日,不过是想大伙儿聚在一起玩玩闹闹。我没有反对,但郑重地对她提出三点要求:一、任何同学不能带礼物来,否则不让进门。二、每位同学必须事前征得家长同意才能来,不许来了之后再打电话。三、我不管你叫哪些同学,但你要请一位同学——婧。女儿爽快地答应了。婧是女儿的同班同学,黑黑瘦瘦,个子也不太高,由于成绩不太理想,又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训斥,也为班里同学所耻笑。一次,我去接女儿下课,亲眼见到老师向她的父亲告状。身材高大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介绍:我曾带过一个叫小明(化名)的一年级男生。他是家里的宝贝儿子,但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在菜市场卖菜;父亲经常酗酒,不太顾家;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不太融洽。小明是一个自尊极强、十分敏感、缺乏自信的孩子。他调皮好动,性格比较外向,虽然喜欢与同学交往,但对同学很不友好,而且平时个人卫生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好,许多同学都不太喜欢和他一起玩,是班里最令我头痛的孩子。由于我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记得30多年前读小学时一次与同学游戏闹了矛盾,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大声侮辱对方:"上次诗歌朗诵比赛我得了全校第一名,你是倒数第一名,大笨蛋!"恰巧被父亲听到了,他严肃地批评我不该骂人,要我当场向同学道歉,然后拉着我回家了。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利用一堂体育课把两位学生留在教室里辅导他俩做作业,冯东明同学积极思考,认真进行计算,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我请教,在老师的耐心辅导下,他学得很好。而另一位李大强同学,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样子,他做作业一片糊涂,有时写错字。当晚,我将其学习情况告诉了他父亲。第二天,不见李大强同学上学,我急忙到他家里问个究竟?刚进门口,他父亲对我说:“老师不用来了。“”为什么”?“他无心上学,只记住打球,上学是没有用的。”他爸爸回答我。站在旁边的李大强眼泪横流,一边哭一边对我说:“老师,都是你害了我,爸爸不准我上学都是因为你。”…  相似文献   

20.
脚印     
20岁那年,我高考落榜,离开了我熟悉的校园,在家待业;而同样落榜的同学,有的进了企业,有的坐起了办公室。他们在校哪一个成绩有我好?他们不就是有“关系”吗?我不平。某天,我与父亲并排走在市郊的水泥马路上。我斗胆请父亲向他的学生打“招呼”。父亲桃李遍天下,其中有的是厂长、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