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唐明元 《图书馆杂志》2006,25(3):77-79,61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大四部目》为殷淳之私撰目录,而《大四部目》早于《七志》,故其应为私撰目录之始。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有关《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的不同观点及其形成原因之基础上,通过研究相关史料,认为《中经新簿》四部之下更有小类。  相似文献   

3.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次回《疑云集》辨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王次回著有《疑雨集》、《疑云集》。最近笔者发现,《疑云集》中的词竟全部见于清末俞廷瑛《琼华词集》,《疑云集》中的诗也有近二百首见于俞廷瑛《琼华诗集》,只不过个别文字略有差异而已。《疑云集》是一部伪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为剽袭、窜改《琼华诗集》、《琼华词集》而成。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每书前之提要、《四库全书总目》以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的《皮子文薮》提要存在着几处程度不同的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将它们指出来,吸取其经验教训,对图书馆文献整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山海经》二十一卷,这与当时中国流行的两个《山海经》版本之二十三卷本的卷数不合,其原因当是由著录者在著录此书时,所依据的底本不完整,或是由于其疏忽而致。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中的"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周官》的“六书”是指六种字体,刘歆为求“造字之本”而以“象形”等六种条例解之,这和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取向有关。而其“书”有“六”,则密切关乎刘歆的术数思想。《说文》等质实因袭“六书”说,遂致“转注”有其例而无其字等诸多凿枘。  相似文献   

8.
双红堂文库藏别本《牛头山》传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清抄本《牛头山》一册,书衣题李玉撰。而其内容与李玉之《牛头山》传奇(存丹徒严氏藏旧抄本)完全不同。今考此本实为另一种传奇,源出于明传奇《东窗记》与《精忠记》,与《精忠记》前半尤相吻合。《远山堂曲品》谓《阴报记》“前半与《精忠》同”,故疑此本为明青霞仙客《阴报记》的清初演出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要义在于,创作者要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之间建构一种“相关性”,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影像体验。《亮剑》、《任长霞》等主旋律电视剧为意识形态世俗化开辟了路径:人物形象塑造的平民化,意识形态叙事的当下化。而《红粉》则从题材的把握入手,围绕“改造”这一意识形态母题,沿两条线索展开叙事,渲染出一个关于“爱”的动人故事。显然,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路径选择上,《红粉》为以后的电视剧创作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吴晓铃所藏《忠烈侠义传》抄本系坊贾作伪产物,其卷首序言、目录与《忠烈侠义传》相同,其后所署“道光二十八年春三月石玉昆”则为坊贾伪造。该抄本正文内容为《龙图耳录》,其内容文字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光绪七年抄本较为一致,其与《忠烈侠义传》关系较谢蓝斋抄本更近。  相似文献   

11.
《诗抄》嘉庆元年众香亭刻本,竹纸8册《续集》民国丙寅刊本,竹纸1册藏书家专门措意于清人集部,初仅因关注明清易代之际史事而搜罗清初诸遗老别集;雍、乾之际,恣意禁毁,待清廷覆亡之后,又有人以当日禁毁书目为依据,专门搜求被禁毁的清人集子。当代藏书家中邓之诚和黄裳对这两方面均有偏好。另外有李一氓一派因专收词集也注重搜集清人词集。至于广泛搜罗有清一代之集部,则当由郑振蜂始开其端。据郑振蜂撰《清代文集目录序》和《清代文集目录跋》,知郑氏虽在1942一1944年三年期间,“专以罗致清集为事”,在此前后也另有不少收藏,但…  相似文献   

12.
崔欣 《图书馆杂志》2006,25(11):71-73
本文以清代嘉道年间上海藏书家李筠嘉的藏书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图书馆所藏《慈云楼藏书志》稿本与南京图书馆所藏《古香阁藏书志》稿本进行比较考察,揭示二者之传承关系,兼对《慈云楼藏书》的成书年代等问题略加考辨。  相似文献   

13.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14.
程伟元"鼓担"购书与《红楼梦》百廿回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程伟元自称,《红楼梦》后40回的一部分残稿是高价从“鼓担”上收购来的。胡适则认为“鼓担”购书事属“奇巧”,并视为程高串通作伪之“铁证”。后40回为高鹗所续之说遂成“定论”。据深谙故都旧俗人士的看法,程伟元购书于“鼓担”,不但合情合理,且属其搜罗佚书必循之途径。胡适的高鹗续书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梅花三弄》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人们常提的“梅花三弄”,其实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单曲名称,而是有关乐府横吹曲中笛曲《梅花落》和角曲大、小《梅花》的泛称。明代有关颜师古创作琴曲《梅花三弄》的说法并不可靠,琴曲《梅花三弄》也不是胡乐羌笛《梅花落》的简单移植。从其情感内容以及最早记载此曲之《琴传》一书的时代看,应创作于“梅花三弄”这一说法开始流行的北宋时期,而其广为人知则要延至元代。  相似文献   

16.
荀勖《中经新簿》是有叙录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勖校理群书,撰成《中经新簿》,既仿刘向,也有突破。改变六分法,将典籍总别为四大类,更符合文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图书分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可惜这部目录学史上的创新之作久已散佚,从而留下一些疑问有待考察,如《中经新簿》是否有叙录,即成历史谜案。本文就此问题,勾稽有关资料,考得荀勖校书活动长达十馀年,且循刘向旧例而为校定之本撰写叙录,并非像一些论者所说的《中经新簿》只是简单地著录书名、卷数、作者而已。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18.
“架阁”和“千字文编次”首见于佛经庋藏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着重阐述了佛经典籍如何排架、编次的庋藏形式和方法 ,并指出档案架阁管理制度及“千字文架阁法”与之存在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档案春秋》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12期刊登拙作《抢救<四库全书>的陈布雷之弟——陈训慈》一文,有六处将“文澜阁”的“澜”字印成了“渊”字,特此指出。《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即所谓的内廷四阁(北四阁)和江南三阁(南三阁),分藏于“七阁”。七部中的第一部即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文澜阁的那部《四库全书》是藏于杭州圣因寺(现今的浙江省博物馆)的“文澜阁”内。因为原稿上,我用的手写体不够规范,把印刷体的“澜”字写成了“”,也足以引以为戒。此致!礼!编读往来@童然星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经籍志》历来被认为是《古今书录》的节本,这种认识也影响了对其的研究与利用。对《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之部、卷数作深入细致的统计,并参照《新唐书·艺文志》等目录学典籍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旧唐书·经籍志》的编撰者在《古今书录》原著录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二十九部开元以前的唐人著作。利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与“不著录”的区别,可以确切考出《大唐新礼》、《紫宸礼要》等十八部《旧唐书·经籍志》增补的著作及其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