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下的网络技术也越发先进。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互联网+"在其中颇为重要,具有深远意义。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创新思维,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层次探索,我们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已经广泛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并且多媒体技术扮演着微载体的角色。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载体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它的价值诉求,微信的出现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降低了工作成本,也从多方面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微信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环体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构建"微平台",切实提高"微能力",不断进行"微创新",建立健全"微监管",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给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细致入微、微言大义、无微不至、积微致著的"四微"理念,并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作品"、搭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建立"微团队"等实践创新,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对大学生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形成挑战。为此,研究和利用"微时代"的新载体已经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本文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形式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载体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微时代的基本特点出发进行探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基于此,从创新微手段、借助"微媒介"、运用"微体系"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研究找出微时代视野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重新思考和审视了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运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了良好的新媒体环境。本文探讨"微时代"对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现状,客观科学地掌握新媒体具有的新特点。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探索适合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以"微时代"环境为平台,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以深入高职生发展实际为中心,对拓展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象征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便捷及其特有的开放性,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本文将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载体、教育者媒介素质三方面作出调整来提供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性教育,而是一种包含着"政治"的、以"政治"为核的思想政治品德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当前,高职校社团有一定发展,但其存在一定发展困境,不能充分发挥其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微渠道应有作用。依托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对策上看,一方面协同创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协同的组织化优势;另一方面分清主次,重视学生社团等思想政治教育微渠道的建设。在路径选择上,依托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典型引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同时运用"底线约束",实施负面清单式管理,发挥管理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调查了广东培正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发现微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要培养教育者网络媒介素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微"路径;增强受教育者使用微信的自律性,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实效;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手段;加强网络管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对此,基于"五微五阵地"的矩阵式微博体系,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了"大话时政"微论坛活动,鼓励青年学生在微博上发表政论、辩论观点、分享见解和表明立场,并通过该活动,明晰定位延思想引领新阵地、契合需求拓成长服务新阵地、管理扁平辟组织动员新阵地、创新交互开独立思考新阵地、强化联动创工作创新新阵地,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对人们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两方面都产生影响的微文化时代,也将高校工作者的研究方向转变到将微载体等社交媒体工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上来。改变日益明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获得巨大成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和原则达到进一步落实。利用学生们喜闻乐道的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载体的有效性和时代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犹如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刻认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意义,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构基本策略,创新教育形式,规范网络行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新网络载体水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日益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身份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覆盖面更广、承载的思想信息更多、更加便于操作,更加富有特色。因此,从理论层面上进一步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必要性、传统载体的价值延伸、途径创新,是有效选择、运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热点话题,然而在通过碎片化阅读传递的教育信息不自觉中建构的"微"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却被忽略了。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微博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依赖与机制创新的阐述,自觉站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理念的视角,力图探索适合现代环境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和网络交流手段,对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形成了挑战,使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引导的难度加大,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变得更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借力微信来开展,高校的策略应为:转变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方式,积极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阵地;加强引导和管理,防治"媒介依赖症";利用微信功能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创新。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微时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外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等极具优势.但同时对教师权威地位、主流价值观念、有效把握舆情、系统深度阅读、弘扬价值理性、传统话语体系、传统思维方式以及校风学风建设等颇具冲击.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师素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微传播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积极运用微传播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文以江苏某一高职院校为例,对415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效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动传播意识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信息不引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息的质量,充分调动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加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在"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实施中,应该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原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当前西方意识形态、多元社会思潮、网络话语等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成强势冲击,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能。因此,迫切需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等多重维度出发,寻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路径方法,以回应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微信息、微媒体、微社区为主要形态的双向互动"微时代"的新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冲击,思想建构的独立性与交互需求的强化、价值建构碎片化与核心价值边缘化、媒介融合虚拟化与高校缺失话语权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实质挑战,构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转向,高校要通过探索互联网+思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和新理念,引导大学生重塑社会主流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