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晚清以来,西方近代体育伴随着各种思潮和文化形态蜂拥而至,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在期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的<东方杂志>刊载的体育报道、译介和评论等进行梳理,认为<东方杂志>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端棻对中国以及贵州教育的贡献是:最早提出改革中国封建教育的方案,在戊戍变法中,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设立学堂,提倡西学,开办京师大学堂等等,晚年在贵州继续鼓吹改革,传播启蒙思潮,发展新学.在中国的近代教育中,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5.
军国民教育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肇始于清末,成熟于民国初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衰落。这种教育思潮在不同的时期各具特色,对近代社会观念的转变、国民性的改造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涌现出的几种思潮关系甚深,受其影响也比较大。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影响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几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认为:1)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使体育向教育领域延伸,催生了学校体育的发生;2)军国民教育思想推崇"尚武",促使了中国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民主与科学思想完成了学校体育由单纯的体操课向双轨制的过渡;3)实用主义思潮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形式,促使学校体育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的这几种社会思潮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也就不近相同,其发展规律对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学校体育、体育思想、红色体育、中外体育交流、武术、区域体育、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组织等方面,对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从一个侧面描述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概况,同时提出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体育史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复杂的趋势,对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进行分析,表明社会思潮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品格,探讨可行的实施路径,主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主流新媒体的传播作用、施展教育的引导作用三个方面依次推进。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中国化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术界、思想理论界一股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术文化思潮,它涉及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学术发展思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这一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学术文化发展、对于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派、对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方杂志》创刊时期,正值"清末新政"教育变革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教育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该刊对清末时期近代教育普及思想的传播极为重视,对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进行了积极的关注和思索,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潮.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已有所研究,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拟从整体性研究和分类性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就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60年代洋务教育思潮兴起,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变化.各类洋务学堂遍设全国各地,致使传统培养人才的目标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了近代西方学校的教学管理方法.洋务学堂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批专科学校,近代高等教育由此发轫.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大转折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国一批进步的史学家掀起了爱国主义史学思潮,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曾给予近代中国以重大的影响,在晚清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对麦克乐在中国近代体育早期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总结:麦克乐在华期间大力倡导自然体育思想,加速了中国近代体育传播的进程;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奠定了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创设全国体育研究会,加强体育学术研究工作;创建民间体育组织,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众体育和体育竞赛的开展;麦克乐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中国近代体育早期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麦克乐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麦氏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对于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对于进一步激发进取和奉献精神,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清末西学传人中国,近代中国体育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近代中国体育的变化:近代体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近代体育运动在中国兴起,近代体育竞赛活动在中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还缺乏一个专门词语来对应。洋务运动中"格致"被用来指代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对科学的认识尚停留在器物的水平上。维新派对科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把科学看作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用"科学"一词取代"格致"。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把"科学"引申到社会和思潮领域,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科学"一词含义变化与传播的过程,可以更好的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资本——帝国主义与近代中国、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关系是关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走向,也是对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有密切影响的两个重要关系。由于近年来对此出现了一些社会思潮和诘难,因此透析这两个问题更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最早、最系统地把欧洲自然科学理论、哲学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介绍到中国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变法维新,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总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方面,严复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电影界兴起抗日反帝思潮,成为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影戏生活》为代表的一批左翼电影刊物的积极呼吁之下,中国电影界开始酝酿摄制抗日反帝题材的电影,引发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抗日反帝题材电影摄制的热潮,对中国人民抗日反帝思潮的兴起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旨在革新传统佛教的近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兴起,是由于传统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背离时代机缘、违背佛法根本精神的种种弊病.传统佛教在理论上片面强调出世精神、夸大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差别,佛教日益走上消极厌世的道路.在神、佛关系上,传统佛教日益死鬼化、天神化,成为鬼神化佛教,这种鬼神化的佛教与注重今世人生的近代人本主义思潮相对立.近代佛教僧尼素质普遍低劣,普遍无正信、无正见、无正行,严重违背大乘佛教的入世利众、慈悲济世的菩萨精神.在唯科学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庙产兴学运动更是对传统佛教的重大打击.传统中国佛教从整体上无法适应崇尚科学理性和现实人生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